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早期皮肤接触(skin-to-skin contact, SSC)对剖宫产产妇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8月1日至12月31日在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行择期足月剖宫产的产妇221例,随机分为早接触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后常规护理;早接触组实施母婴早期SSC,即新生儿娩出后1 h内赤裸全身俯卧于母亲裸露的乳房之间,持续1~2 h。观察指标包括:(1)泌乳启动时间以及首次母乳喂养测量工具评分;(2)产后72 h和42 d的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210例产妇纳入分析,早接触组和对照组各105例。42 d随访时早接触组失访20例,对照组失访17例。与对照组比较,早接触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77.1%(81/105)与59.1%(62/105),χ2=7.913]、首次母乳喂养测量工具评分[(9.5±1.7)与(8.6±1.4)分,t=4.115]、泌乳启动时间≤24 h的比例[41.0%(43/105)与12.4%(13/105),χ2=23.205]、产后72 h和42 d的纯母乳喂养率[36.2%(38/105)与22.9%(24/105);76.5%(65/85)与60.2%(63/88);χ2值分别为4.486和5.261]以及产后72 h和42 d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分[(117.5±12.0)与(111.8±22.3)分;(124.3±11.6)与(113.1±19.0)分;t值分别为2.100和4.710]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早接触组产后72 h和42 d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3.5)与(5.9±4.0)分,t=0.937,P=0.350;(7.0±3.7)与(8.1±4.0)分,t=0.905,P=0.05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SSC是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成功的保护因素(OR=2.359,95%CI:1.173~4.743,P=0.016)。结论早期SSC可以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促进泌乳启动,提高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和产褥期纯母乳喂养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宏观了解2019年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开展及抗肿瘤药物上市情况。方法自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提取2019年登记的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和相关试验药品信息,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产药品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收集2019年抗肿瘤药物的上市信息,汇总分析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数量、试验分期、试验范围、适应证、药物类型、作用机制等以及上市肿瘤药物情况。结果2019年中国共登记了474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的21.8%,其中由国内制药企业发起397项(83.8%),国际多中心试验62项(13.1%),Ⅰ期临床试验所占比例(47.3%)最高。国内制药企业发起的国际多中心试验所占比例为4.8%,低于全球制药企业(55.8%,P<0.001),Ⅰ期临床试验和等效性试验所占比例(51.9%和19.4%)高于全球制药企业(23.4%和1.3%, P<0.001)。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共涉及27种肿瘤,肺癌、实体瘤、乳腺癌为最常见的适应证,分别有103、95和49项相关药物临床试验。我国三大特色肿瘤——胃癌、肝癌和食管癌的相关药物临床试验共计47项。临床试验共涉及335种肿瘤试验药物,其中288种(86.0%)由国内制药企业开发,47种(14.0%)由全球制药企业开发。药物类型以原研药为主,原研药占72.2%(242/335);药物作用以治疗为主,肿瘤治疗药占89.6%(300/335);作用机制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分别占74.6%(250/335)和20.3%(68/335)。国内制药企业开发的药物中,原研药占68.4%,低于全球制药企业的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9年,有针对11种肿瘤的17种抗肿瘤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结论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以靶向药和免疫药为代表的大量创新药物进入试验及临床,本土制药企业已成为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力量。针对中国高发肿瘤加强药物研发是未来的重点工作方向。
简介:摘要:利用庭院或阳台栽培植物,是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它能美化环境改善人们生活休闲条件,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已成人们一种现代生活的新时尚。任何方式的植物栽培都难免发生病虫害,庭院或盆栽植物时间长了也会感染病菌虫害,笔者针对庭院环境特点,介绍一种纯植物成分的生物环保型杀虫杀菌剂制备和使用方法,经初步应用试验,对防治病虫害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而且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无害,适用于庭院植物栽培使用。
简介:摘要:本试验是以金钗石斛为培养材料,试验研究组培快繁关键技术,筛选适合宜宾地区金叉石斛组培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同行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岛地区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资料,对其年龄及季节分布、潜在病因、临床表现、肺部高分辨率CT、肺功能特点、支气管镜检查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2例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患儿中,男55例(53.92%),女47例(46.08%),中位年龄1.7 (0.8,4.2)岁;发病季节以秋冬季为主,共73例(71.57%)。引起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前3位病原为:肺炎链球菌13例(12.75%),流感嗜血杆菌11例(10.78),卡他莫拉菌7例(6.86%)。主要临床表现为湿性咳嗽和(或)伴有喘息,且咳嗽无昼夜之分。肺部CT显示支气管壁增厚16例(15.69%),通气不均5例(4.90%)。23例(22.55%)患儿存在肺功能异常。接受支气管镜检查52例(50.98%),其中33例(32.35%)患儿镜下存在多肺段化脓性改变。规范抗感染、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祛痰及物理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结论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识别病因和综合管理,对其预后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岛地区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资料,对其年龄及季节分布、潜在病因、临床表现、肺部高分辨率CT、肺功能特点、支气管镜检查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2例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患儿中,男55例(53.92%),女47例(46.08%),中位年龄1.7 (0.8,4.2)岁;发病季节以秋冬季为主,共73例(71.57%)。引起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前3位病原为:肺炎链球菌13例(12.75%),流感嗜血杆菌11例(10.78),卡他莫拉菌7例(6.86%)。主要临床表现为湿性咳嗽和(或)伴有喘息,且咳嗽无昼夜之分。肺部CT显示支气管壁增厚16例(15.69%),通气不均5例(4.90%)。23例(22.55%)患儿存在肺功能异常。接受支气管镜检查52例(50.98%),其中33例(32.35%)患儿镜下存在多肺段化脓性改变。规范抗感染、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祛痰及物理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结论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识别病因和综合管理,对其预后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试验以移栽成活后的两年生香樟实生苗 试验材料,选择复硝酚钠、 赤霉素 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设计成不同浓度梯度和不同浓度配方,采取灌根方法,在香樟 苗木生长期进行处理,一年共处理 5次,观察得樟幼树在 增高、增粗生长与对照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浓度、不同配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樟幼树 的生长均产生不同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综合性护理对产科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病人的影响。 方法: 将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 产科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的 92 例病人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先入院的 46 例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后入院的 46 例病人采用综合性护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病人产褥感染比例、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体重和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 95.65%,高于对照组的 89.13%。 结论: 对 产科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病人实施综合性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以及结局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荐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甲钴胺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Ⅱ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4例,随机分成两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甲钻胺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周围神经症状改善情况和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①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率61.54%,总有效86.53%;对照组显效率30.77%,总有效率63.46%;②生存质量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项结果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钴胺治疗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疗效确切且直接,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