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具有一些特殊性,移植前、后不加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仍存在干细胞植入可能。本研究应用不含预处理的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重型再障获得长期缓解,而且移植前、后无任何并发症,移植费用低廉。尽管含有预处理的同基因移植治疗再障因更高的植入率而成为首选,但在重症感染短时间无法控制、合并严重出血、非重型再障患者拒绝承受移植风险或者经济特别困难的情况下,可以试用不加预处理的移植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吡咯并喹啉醌(PQQ)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存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下称正常培养基)培养大鼠BMSC,选取对数生长期的第3~5代细胞进行实验。(1)取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PQQ组、单纯过氧化氢组、过氧化氢+PQQ组。正常对照组细胞用正常培养基培养24 h;正常对照+PQQ组细胞用含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0 μmol/L PQQ的正常培养基培养24 h;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用含有终物质的量浓度为200 μmol/L过氧化氢的正常培养基培养24 h;过氧化氢+PQQ组细胞用含有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0 μmol/L PQQ的正常培养基培养2 h后,加入终物质的量浓度为200 μmol/L的过氧化氢培养24 h。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取5个批次细胞,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过氧化氢组、过氧化氢+PQQ组,各组细胞处理同实验(1)中相应各组。培养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个批次细胞进行细胞凋亡检测,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和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对1个批次细胞分别进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和JC-1荧光染色观察;采用透射电镜观察1个批次细胞线粒体形态;采用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试剂盒对1个批次细胞分别进行CAT和SOD活性检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1个批次细胞环磷酸腺苷活化交换蛋白1(Epac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剪切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计算AMPK磷酸化水平、剪切型caspase-3/caspase-3比值。除形态观察外,其余各指标每组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等方差t检验。结果(1)培养24 h后,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出现空泡且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减少,细胞存活率为(74.3±2.9)%,较正常对照组的100.0%明显降低(t=6.39,P<0.01);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至(116.9±4.2)%(t=6.92,P<0.01);正常对照+PQQ组细胞存活率为(101.2±1.1)%,与正常对照组相近(t=1.06,P>0.05)。(2)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的(13.6±1.0)%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37.1±2.0)%,t=10.57,P<0.01];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17.0±0.7)%,t=9.49,P<0.01]。(3)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出现去极化,JC-1荧光染料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发出绿色荧光,表现为膜电位明显降低(t=4.18,P<0.01);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升高至正常水平(t=4.43,P<0.01),JC-1荧光染料顺着极化线粒体膜电位进入线粒体聚集,发出红色荧光。(4)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的规则形态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线粒体结构紊乱,线粒体嵴消失,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线粒体结构规则完整,线粒体嵴清晰可见,线粒体基质密度增加。(5)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CAT活性明显升高(t=4.54,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t=3.93,P<0.05);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CAT活性明显上升(t=8.65,P<0.01),SOD活性无明显变化(t=0.72,P>0.05)。(6)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Epac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4.67,P<0.01),AMPK磷酸化水平、剪切型caspase-3/caspase-3比值明显升高(t=7.88、3.62,P<0.01);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Epac1蛋白表达、AMPK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t=4.34、16.37,P<0.01),剪切型caspase-3/caspase-3比值明显降低(t=3.17,P<0.05)。结论PQQ预处理能够改善氧化应激条件下大鼠BMSC的线粒体功能,降低细胞凋亡率,提高细胞存活率,且可能与Epac1蛋白表达上调、AMPK信号通路激活和剪切型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发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TACE治疗的106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0例,女性16例,年龄(59.9±9.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TACE抵抗分为TACE抵抗组(n=47)和对照组(n=59)。比较两组首次TACE术前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肿瘤数目、肿瘤血管强化类型(影像学检查)、肿瘤最大径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TACE抵抗组中甲胎蛋白>400 μg/L、异常凝血酶原>40 AU/L、肿瘤多发、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不均匀强化)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ACE抵抗组肿瘤最大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OR=2.707,95%CI:1.008~7.271)、肿瘤多发(OR=6.069,95%CI:2.115~17.415)、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OR=7.813,95%CI:2.246~27.176)的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风险增加(均P<0.05)。结论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肿瘤多发以及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是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新生儿NHB与肠道菌群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收治142例NHB新生儿作为观察组,男68例,女74例,日龄1~7(4.26±1.61)d,出生体质量2.24~4.01(3.02±0.52)kg。同期选取147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男75例,女72例,日龄1~7(4.25±1.57)d,出生体质量2.30~4.12(3.16±0.46)kg。测量前额和胸部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检测新生儿粪便中菌群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H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生体质量、胎龄、围生期感染、胎儿窘迫、剖宫产、胎膜早破、母乳缺乏、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为(7.96±0.58)、乳杆菌为(8.05±0.71)、大肠埃希菌为(7.32±0.83),对照组分别为(9.02±0.61)、(8.77±0.76)、(6.66±0.62),观察组新生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少(t=15.129、8.316,均P<0.001),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多(t=7.676,P<0.001)。剖宫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围生期感染、双歧杆菌数量、乳杆菌数量、大肠埃希菌数量是新生儿NH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NHB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剖宫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围生期感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乳杆菌数量减少、大肠埃希菌数量增加均可增加NHB的发病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加中等强度静磁场是否可以辅助提高人T细胞体外扩增效率。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利用MACS磁珠分选法阴性分选人CD3+ T细胞,加入人T细胞活化珠及重组人白介素IL2体外刺激培养T细胞1周。同等培养条件下,细胞培养板置入钕铁硼产生的静磁场中(场强0.22±0.01T),比较两种环境下T细胞体外扩增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人T细胞活化及耗竭标志物表达,体外扩增后的T细胞与人肝癌细胞Hep3B细胞共培养,比较T细胞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相比常规培养,外加静磁场可显著提高人T细胞体外活化程度及增殖倍数,使其1周的增殖倍数由6.11倍提高到14.83倍(P<0.05),且T细胞表达更多的活化标志物CD25,CD137及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T细胞耗竭标志物PD-1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细胞抑制Hep3B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当T细胞与肝癌细胞按1∶10共培养时,外加静磁场下扩增的T细胞平均抑制率为30.1%,而无磁场环境下扩增的T细胞其抑制率为12.5%,P<0.05。结论外加中等强度静磁场可以提高人T细胞体外扩增效率,加速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减缓其耗竭程度并增强其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的能力。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患者全血细胞组织因子( TF)活性改变的意义。方法:选取 2014年 9月 -2016年 9月在本院收治的 59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划分为 A~D四组,即:正常对照组( A组) 37例,疾病组中经凝血检查确诊正常病例( B组) 7例, 1~2项凝血检查异常组( C组) 20例,疑似 DIC组( D组)。运用脂多糖( LPS)刺激的全血复钙时间,对血细胞 TF活性( TiFaCR)进行检测,对全血凝固时间进行复钙检查,依据全血凝固时间缩短情况(△ s),对促凝活性( TF-PCA)的强弱进行判断。结果:回顾性、描述性分析受检病例,得知 DIC患者的 TF-PCA为( 95.1±68.5)△ s,疑似 DIC为( 85.7±16.8)△ s,正常组为( 30.3±25.0)△ s,上述比较差异显著( P< 0.05), TF-PCA抑制实验结果及 TF-PCA检测结果显示, TiFaCR对 TF-PCA测定,在特异性与灵敏性上较高。结论: DIC与疑似 DIC患者经 LPS刺激之后,其 TF-PCA呈显著性增强, TiFaCR对 DIC诊断、预后评价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意义与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2018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石蜡包埋的手术标本和或纤维支气管镜取材组织标本作为肺癌组(29例),选取同期入院行肺叶或肺段切除和或纤维支气管镜取材的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肺癌组及对照组肺组织标本NOX4、E-钙粘连蛋白(E-Ca)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分析NOX4表达与肿瘤分期、远隔转移等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相互关系。结果EMT相关标志蛋白Vimentin主要表达部位在细胞浆,在肺癌组及对照组肺组织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26.42±8.40)和(11.66±8.30),Vimentin表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78,P<0.001);E-Ca主要表达部位在细胞膜,肺癌组及对照组E-Ca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5.15±6.67)和(14.97±7.68),E-Ca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9,P<0.001)。NOX4主要表达部位为细胞胞浆及胞核,NOX4在肺癌组及对照组肺组织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29.36±11.60)和(11.27±7.36),肺癌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0,P<0.001)。肺癌组NOX4蛋白的表达与E-Ca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612,P=0.001),NOX4的表达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93,P=0.001);在对照组,NOX4蛋白的表达与E-Ca的表达无相关性(r=0.101,P=0.671),NOX4与Vimentin的表达无相关性(r=0.109,P=0.64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存在NOX4以及EMT相关标志物Vimentin高表达,E-Ca低表达。NOX4表达与E-Ca表达呈负相关性,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性。肺癌组织内存在明显的EMT,NOX4可能通过氧化-抗氧化的信号途径参与EMT的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8年9月~2022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在本院确诊的临床资料全面的贫血患者共66例,其中缺铁性贫血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31例,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3例,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实施血常规检验,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指标。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健康体检者的RBC、Hb、MCH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RDW低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均P<0.05;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RBC、Hb、MCH均显著低于缺铁性贫血组,RDW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断脑梗死患者时采用血浆APTT、FIB、D-二聚体和全血hs-CR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9年7月,结束于2022年6月,选取了我院62例脑梗死确诊患者进行研究,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时选择了同期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对两组受试者实施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比两组受试者以上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的FIB、D-二聚体、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诊断脑梗死患者时采用血浆APTT、FIB、D-二聚体和全血hs-CRP检测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对患者的凝血情况和病情进展情况进行了解,以便于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GD2单抗(达妥昔单抗β)治疗中国高危和复发/难治神经母细胞瘤(NB)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在中国上市后的临床研究设计和给药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37例NB患儿中男26例、女11例;高危患者26例、复发患者5例、难治性患者6例。共完成153个周期的达妥昔单抗β免疫治疗。客观评价达妥昔单抗β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初步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CRIES疼痛评分均≤3分,以肢体疼痛或腹痛为主要表现;37例患儿均出现发热,平均热峰39.4℃;≥3级感染发生率为16%;3例3岁以下患者发生严重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2例患者因疾病进展或反复肠梗阻提前终止免疫治疗。截至末次随访时间,6例患者预后改善,2例患者疾病进展,2例复发。结论中国高危和复发/难治性NB患儿对达妥昔单抗β的总体耐受性良好,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但应关注≤3岁幼儿的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和病理诊断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实施子宫颈病变筛查的100例女性,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CIN各等级检出率上,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病检符合率为66.00%,显著高于对照组58.00%,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对子宫颈病变进行诊断时,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均能够检出子宫颈病变,阴道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更高,两种检查方式均值得在临床子宫颈病变中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分子对接法筛选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2(EphB2)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其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Schrodinger对接工具预测EphB2蛋白的三维结构及其配体结合位点,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EphB2抑制剂,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筛出的EphB2抑制剂山奈苷与芦荟大黄素(AE)抗CSCC的作用及机制。体外实验中,将人CSCC细胞系A431、SCL-1及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AE组与山奈苷组,通过MTT实验(AE浓度:20、40、80、160 μmol/L;山奈苷浓度:12.5、25、50、100 μmol/L)、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AE浓度:80 μmol/L,山奈苷浓度:50 μmol/L)分析EphB2抑制剂对C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体内实验中,SPF级BALB/c雌性裸鼠皮下注射0.2 ml A431细胞悬液,待成功长出瘤体以后,随机分为4组(n = 6),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AE组(腹腔注射AE 20 mg·kg-1·d-1 AE)与山奈苷组(腹腔注射山奈苷25 mg·kg-1·d-1);每周测量裸鼠的肿瘤大小和体重;连续给药28 d后,剥取裸鼠移植瘤进行HE染色,qRT-PCR与Western blot分析AE和山奈苷对裸鼠移植瘤中上皮钙黏着蛋白、波形蛋白、磷酸化葡萄糖合成激酶3β(p-GSK-3β)、β联蛋白及GSK-3β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筛选出对EphB2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两个小分子化合物AA-504/20999031(山奈苷)和AA-466/21162055(AE)。MTT实验结果表明,与HaCaT细胞相比,AE对SCL-1和A431细胞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且随AE浓度升高毒性变强(F = 17.95,P<0.001),作用48 h时,IC50分别为124.59 μmol/L和80.85 μmol/L;山奈苷对SCL-1和A431细胞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且随山奈苷浓度升高毒性变强(F = 11.34,P<0.001),作用48 h时,IC50分别为119.64 μmol/L和64.96 μmol/L。划痕实验显示,与二甲基亚砜组细胞迁移距离(88.1±1.4) μm相比,AE组和山奈苷组A431细胞迁移距离[(36.7±1.0) μm和(44.7 ± 3.5) μm]显著缩短(F = 52.34,P < 0.001),而HaCaT细胞迁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73,P = 0.238)。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与二甲基亚砜组A431细胞跨膜细胞数量(195.3 ± 5.7)相比,AE组和山奈苷组A431细胞显著抑制(145.0 ± 2.5和94.7 ± 4.1,F = 72.85,P < 0.001),而对HaCaT细胞则无明显抑制作用(F = 3.91,P = 0.055)。动物实验表明,与二甲基亚砜组裸鼠移植瘤体积(841.88 ± 84.63) mm3相比,AE组和山奈苷组显著下降[(407.42 ± 70.37) mm3与(368.77 ± 62.7) mm3,F = 73.78,P < 0.001]。HE染色证实,AE和山奈苷干预可改善其病理变化。qRT-PCR与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E和山奈苷明显上调瘤体组织中上皮钙黏着蛋白与p-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P < 0.001),下调波形蛋白、β联蛋白及GSK-3β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P < 0.001)。结论分子对接筛选的小分子抑制剂与EphB2可形成稳定复合物,并通过影响Wnt/β联蛋白通路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现象来抑制CSCC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胚胎和子宫内膜共培养模型,探讨人自体单个核细胞(PBMCs)对培养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胚胎表面LIF受体(LIFR)表达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选择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内膜12例,分离出子宫内膜细胞。收集其外周血分离出PBMCs。收集2009年至2014年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成功且分娩的患者的废弃胚胎。研究分为实验组(内膜-胚胎-PBMCs共培养)和对照组(内膜-胚胎共培养)。共培养系统中加入含雌孕激素培养液当日为培养第0日。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后第1、第3、第5日两组培养液中LIF的浓度;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第5、第6日所形成囊胚表面LIF受体的表达情况,用Image J软件分析免疫荧光图像。结果培养第3日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液中LI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5日时,实验组培养液中LIF浓度[(2 840.02±240.51)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2 411.35±311.63) ng/L](P=0.001)。囊胚LIFR的免疫荧光吸光度(A)值实验组大于对照组(0.255 8±0.037 2比0.190 6±0.040 4,P=0.001)。结论在体外子宫内膜-胚胎共培养模型中,人自体PBMCs能提高子宫内膜LIF的表达,同时促进囊胚表面LIFR受体的形成,在胚胎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达沙替尼联合多药化疗方案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单臂、开放的临床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治的30例初诊成人Ph+ ALL患者入组。采用多药化疗方案,标准诱导化疗为期4周,自诱导化疗第8天开始口服达沙替尼(商品名依尼舒,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100 mg/d,持续应用至整体治疗结束。有条件和意愿进行移植者,可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所有30例患者在诱导治疗4周后均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HCR),累积完全分子学反应(MCR)率为70.0%(21/30)。中位随访时间为37.8(32.0~46.6)个月。3年总生存(OS)率为68.1%,3年无血液学复发生存(HRFS)率为61.6%。63.3%的患者在治疗3个月时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其中有43.3%患者达到MCR)。6个月时60.0%的患者达到MCR,达到MCR的患者具有更好的OS(P=0.004)、HRFS(P=0.049)和EFS(P=0.001)。15例(50.0%)患者在第1次HCR期内进行移植,移植组患者HRFS(P=0.030)和EFS(P=0.010)优于化疗组。结论达沙替尼联合多药化疗方案治疗初诊Ph+ALL安全有效。临床试验注册ClinicalTrials.gov,NCT02523976。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达沙替尼联合多药化疗方案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单臂、开放的临床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治的30例初诊成人Ph+ ALL患者入组。采用多药化疗方案,标准诱导化疗为期4周,自诱导化疗第8天开始口服达沙替尼(商品名依尼舒,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100 mg/d,持续应用至整体治疗结束。有条件和意愿进行移植者,可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所有30例患者在诱导治疗4周后均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HCR),累积完全分子学反应(MCR)率为70.0%(21/30)。中位随访时间为37.8(32.0~46.6)个月。3年总生存(OS)率为68.1%,3年无血液学复发生存(HRFS)率为61.6%。63.3%的患者在治疗3个月时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其中有43.3%患者达到MCR)。6个月时60.0%的患者达到MCR,达到MCR的患者具有更好的OS(P=0.004)、HRFS(P=0.049)和EFS(P=0.001)。15例(50.0%)患者在第1次HCR期内进行移植,移植组患者HRFS(P=0.030)和EFS(P=0.010)优于化疗组。结论达沙替尼联合多药化疗方案治疗初诊Ph+ALL安全有效。临床试验注册ClinicalTrials.gov,NCT02523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