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资源以及能源不断的消耗。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在我国境内,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在这些地区发展光伏发电,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光照条件方面都极其有利。然而,在实际的光伏发电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却依然存在有许多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积极意义,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对电力调控的影响,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发展的建议,以期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进一步服务好新能源的发电企业。

  • 标签: 光伏发电系统 电力调控 影响
  • 简介:摘要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近些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电网调控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力度。

  • 标签: 电网调控运行 安全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实际用电量的不断增加,如果合作电力供给中的保障至关重要,也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而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作为电力事业发展中的关键,就需要电力企业进一步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速管理和技术的优化,切实推动问题的解决,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因此电力行业的一直对于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十分重视,来有效地提高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进而促使我国电力行业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进步。

  • 标签: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 安全问题 措施
  • 简介:自我价值感权变性是近年在西方关于自尊的研究中出现的新概念。为了探讨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的作用和性质,特别是其对行为产生的调控作用,以90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进行测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自我价值感、性别、家庭所在地等变量的情况下,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对被试的活动或任务选择产生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自我价值感权变于个人目标的个体较少愿意参加助人活动,较少选择难度大但有利自身成长的任务。

  • 标签: 自我价值感 自尊 自我价值感权变性 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 自我调控
  • 简介:【摘要】自噬作为一种维持自身更新和功能的重要方式,在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自噬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在抑制癌症发生发展的同时,也会加速癌症的进展。原发性肝癌(HCC)是一种高复发、低预后的恶性肿瘤,至今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具有抗肝癌作用的中药能够增加肝癌细胞的自噬,或者诱导其发生自噬,从而起到抗肝癌作用。抑或是激活细胞内的保护性细胞自噬,维持肿瘤的存活,降低抗癌药物的作用。本课题对肝癌进展的自噬机制及中药活性成分调控机制进行研究。

  • 标签: 肝癌进展 自噬机制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机制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电网设备管辖、运行维护的主体都作了较大调整,由此带来的各类基建和技改工程启动管理、检修停电计划管理不仅仅局限在原来单一公司内部,调控部门需要与众多部门和各类生产应用系统间建立多种类型的协同和交互。在整个电网运行过程中,电网调节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直接影响着整个电网的运行质量,同时在电力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力系统的调节运行,能有效地提高电网的整体运行效率,但在运行中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日常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分析了电网调控运行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 标签: 电网调控运行 全过程 风险管控
  • 简介:摘要电网调度运行贯穿电力事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在面对电力调度风险的情况下,积极采用全过程跟踪及调控手段,有助于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文章主要对当前电网调度运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风险跟踪与动态调控技术的应用。

  • 标签: 电力调度 调度运行 风险跟踪 动态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神经根性颈椎病治疗中,中医骨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份至2018年4月份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13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中医骨伤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主客观积分比较,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均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骨伤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促进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提高。

  • 标签: 中医骨伤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 CCI)方法构建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模型,探讨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内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 TRPA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0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建模后第7天两组小鼠NAc内TRPA1表达变化。另24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CCI小鼠注射A967079(A96)组(CCI+A96组)、CCI小鼠注射PBS组(CCI+PBS组)、SHAM小鼠注射A967079组(SHAM+A96组)和SHAM小鼠注射PBS组(SHAM+PBS组)。建模后第7天于手术对侧NAc内注射TRPA1拮抗剂A967079或其溶剂PBS,检测各组小鼠给药前及给药后2、4、6 h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 latency, TWL)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CCI组小鼠手术对侧NAc脑区TRPA1表达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5)。与CCI+PBS组比较,CCI+A96组小鼠给药后2、4 h TWL明显升高(P<0.05),并于给药后6 h基本恢复至给药前状态(P>0.05);SHAM+A96组与SHAM+PBS组之间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 TRPA1参与坐骨神经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

  • 标签: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锚蛋白1 伏隔核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203a在膀胱癌(BC)细胞系(RT-112、T24、5637、UM-UC-3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miR-203a mimics、miR-203a inhibitor、CDK6 siRNA、CDK6表达质粒及相应阴性对照(NC)转染入BC细胞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03a在RT-112、T24、5637、UM-UC-3细胞和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系(SV-HUC-1)中的表达。CCK8实验研究miR-203a和CDK6对BC细胞系增殖的调控。克隆形成实验研究miR-203a和CDK6对BC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03a的靶基因。蛋白印迹法检测miR-203a对CDK6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SV-HUC-1细胞相比,miR-203a在RT-112、T24、5637、UM-UC-3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NC相比,过表达miR-203a抑制BC细胞系增殖(P<0.05),敲低miR-203a促进BC细胞系增殖(P<0.05)。与NC相比,过表达miR-203a增加BC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P<0.05),敲低miR-203a减弱BC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P<0.05)。CDK6是miR-203a的作用靶点。与NC组相比,过表达miR-203a显著降低了CDK6蛋白水平(P<0.05),敲低miR-203a显著上调了CDK6蛋白水平(P<0.05)。在转染miR-203a mimics的T24和UM-UC-3细胞中过表达CDK6后,与miR-203a mimics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升高、放射敏感性降低(P<0.05);在转染miR-203a inhibitor的RT-112和5637细胞中沉默CDK6后,与miR-203a inhibitor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放射敏感性升高(P<0.05)。结论miR-203a在BC细胞系中低表达,可作为抑癌基因抑制BC细胞系增殖和增强放射敏感性。

  • 标签: miR-203a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放射敏感性 膀胱癌细胞系
  • 简介:【摘要】:神经纤维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多系统损害。主要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外显率高,基因位于染色体17q11.2。本文报道1例神经纤性维瘤患者的护理,通过加强护理干预,旨在提高神经性纤维瘤患者的护理安全。

  • 标签: 神经纤维瘤 气道管理 心理干预与疏导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应激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自主神经影响。方法: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招募的健康志愿者108名做为对照组。结果:氟西汀治疗组的LF、HF应激变化值较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正常对照组高,P<0.05;氟西汀治疗组的LF、HF放松变化值较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低,P<0.05。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应激后自主神经表现为高反应性,弱恢复性。

  • 标签: 心理应激,躯体形式障碍,自主神经,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晚期膀胱癌发展过程中与差预后相关的RNA,构建一个长链非编码RNA-微小RNA-mRNA(lncRNA-miRNA-mRNA)网络并加以实验验证,以研究其在晚期膀胱癌发展中的分子调控作用。方法收集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NCBI-GEO数据库431例和492例膀胱癌患者组织样本,Ⅲ、Ⅳ期、高级别、高级别≥病理亚分期2期(pT2期)为晚期膀胱癌,Ⅱ、Ⅰ期、低级别为早期膀胱癌;进行差异表达分析、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功能富集分析、生存分析、miRNA靶向预测和Pearson相关分析。利用可视化软件构建网络。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Fisher精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BH法计算错误发现率校正P值,以FDR<0.05、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随后,收集22例膀胱癌患者组织样本,高级别肌层浸润性≥T2期、高级别或浸润性TaT1期为晚期膀胱癌,低级别非浸润性TaT1为早期膀胱癌;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获得相似表达模式的8个长链非编码RNA、28个mRNA和8个微小RNA,并以此构建出核心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该网络与晚期膀胱癌的侵袭、进展、转移及差预后相关。晚期膀胱癌组织Ⅵ型胶原α1(COL6A1)、Ⅱ型钙粘附蛋白(CDH11)、金属蛋白酶和血小板反应蛋白模体Ⅰ型(ADAMTS12)、长链非编码RNA-01705(LINC01705)、长链非编码RNA-01929(LINC01929 RNA)相对内参表达倍数值高于早期膀胱癌组织(-1.213比-4.212,t=4.170,P<0.01;-10.75比-14.64,t=4.602,P<0.01;-7.594比-11.93,t=5.152,P<0.01;-10.18比16.55,t=4.493,P<0.01;-11.62比-15.08,t=2.86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晚期膀胱癌组织COL6A1、CDH11、ADAMTS12蛋白平均吸光度值高于早期膀胱癌组织(0.213 8比0.090 9,t=2.302,P<0.05;0.183 9比0.078 9,t=5.992,P<0.01;0.279 1比0.147 8,t=4.52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膀胱癌组织人-微小RNA-6875-5p(hsa-miR-6875-5p)、人-微小RNA-6784-5p(hsa-miR-6784-5p)、人-微小RNA-128-2(hsa-miR-128-2) RNA相对内参表达倍数值低于正常组织(-15.78比-12.41,t=4.995,P<0.01;-15.53比-12.68,t=3.226,P<0.05;-13.79比-11.43,t=3.40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膀胱癌细胞系T24中COL6A1蛋白相对内参灰度比值低于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V-1(0.677比1.000,t=7.58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癌细胞系T24、EJ CDH11蛋白相对内参灰度比值低于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V-1(0.656比1.000,t=6.05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ncRNA-miRNA-mRNA网络在晚期膀胱癌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神经影像技术特别是MRI在评估脑解剖结构及功能变化等方面应用广泛,已逐渐成为临床研究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损害(chemotherapy-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CRCI)的有力工具,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影像诊断标志物。本文就神经影像方法在乳腺癌CRCI神经影像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揭示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早期诊断研究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相关认知损害 神经影像标志物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神经化的"双系统"骨瓣在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骨吸收及唇感觉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化组和对照组。使用游离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时,神经化组同时切取髂腹股沟神经,形成一蒂(旋髂深血管)双岛(腹内斜肌肌瓣+髂骨瓣)一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复合组织瓣,并将髂腹股沟神经和受区下牙槽神经与颏神经吻合。对照组不切取神经,仅形成一蒂(旋髂深血管)双岛(腹内斜肌肌瓣+髂骨瓣)复合组织瓣。比较患者术后6个月时移植骨的以Hu为单位的CT值降低率、移植骨块颊舌径和高度变化,评估移植骨吸收情况,通过针刺辨别痛觉、下唇两点辨距觉,电流感觉阈值检测仪检查术区下唇感觉恢复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年龄17~38岁,平均29.5岁,下颌骨缺损范围5~9 cm。神经化组4例,对照组4例。移植的髂骨瓣均存活,颌面部外形满意,供、受区均未见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移植骨CT值术后降低率在神经化组为(3.13±1.21)%,显著低于非神经化组的(20.32±5.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01,P=0.006)。两组患者移植骨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颊舌径和高度的改变均较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化组术区下唇感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而对照组无明显痛觉。两点辨距觉检测中,对照组的患侧在20 mm以内均无法辨别两点,神经化组患者的患侧均在20 mm以内可辨别两点,两组的健侧均在14 mm以内可辨别两点。电流感觉阈值检测仪感觉神经定量检测患侧下唇结果显示,神经化组中有2例等级为轻度感觉功能障碍,1例为轻微感觉功能障碍,1例为中度感觉减退;而对照组均为重度感觉减退。健侧感觉功能障碍轻于患侧。结论同期神经化的"双系统"骨瓣具有预防术后移植骨骨质疏松和帮助恢复术区下唇感觉的作用,有助于重建下颌骨缺损后患者的功能恢复。

  • 标签: 神经支配 下颌骨重建术 骨稳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发展成为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的关键基因。方法从cBioPortal数据库下载前列腺癌的转录本测序数据,使用R语言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明确癌症类型相关性最高的基因集。对该基因集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明确该群基因和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的相关性。再利用STRING数据库计算该基因集内基因的相关性,导入Cytoscape软件中构建基因网络,并计算出处于网络核心的前10个基因。然后在GSE105416数据集中验证这10个基因的表达。最后选择关键基因UBE2C和NUF2做GSEA分析。结果鉴定了10个在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转化中的关键基因,分别是BUB1、CDCA8、CENPF、HJURP、KIF23、KIF2C、NUF2、PTTG1、TPX2和UBE2C。结论本研究对前列腺癌的神经内分泌转化提供了新视角,鉴定出关键基因可作用于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AR信号通路来影响其神经内分泌转化。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癌,神经内分泌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椎间孔体外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经椎间孔体外冲击波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痛觉评分量表(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和颈椎活动度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3周VAS评分(1.11±0.21)分,低于对照组的(3.13±0.75)分(t=16.808,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病症状评分(17.67±2.16)分,高于对照组的(14.28±2.31)分,而NDI评分(7.54±2.66)分,低于对照组的(12.44±4.08)分(t=6.947、6.520,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前屈(46.52±3.25)°和后伸活动度(47.32±2.61)°,高于对照组的(41.02±2.65)°和(42.36±2.80)°(t=8.500、8.398,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64.29%)(χ2=5.143,P<0.05)。结论经椎间孔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够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颈椎病症状及颈椎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高能量冲击波 常规康复 疼痛 颈椎病症状 颈椎功能障碍 颈椎活动度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布啡联合股神经阻滞对高龄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舟山市中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6)。两组患者均采用股神经阻滞并置管,观察组采用纳布啡进行术后静脉镇痛,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S-100β水平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术前,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MMSE评分[(25.34±1.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3.67±1.53)分](t=5.34,P<0.05)。术前,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05),术后7 d,两组S-100β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 d、3 d 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20、9.21,均P<0.05)。观察组术后1 h、3 h、6 h、12 h、24 h 的VAS评分分别为(1.14±0.22)分、(1.43±0.25)分、(1.87±0.21)分、(3.56±0.20)分、(2.63±0.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3±0.24)分、(2.53±0.24)分、(3.56±0.20)分、(3.98±0.25)分、(4.23±0.21)(t=5.10、8.15、9.41、10.18、11.42,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43%(1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88,P=0.049)。结论纳布啡联合股神经阻滞能有效改善高龄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并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麻醉和镇痛 纳布啡 股神经阻滞 疼痛,手术后 认知 疼痛测定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5例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组(观察组)12例,对照组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禁食水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10的变化及血液细胞分析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的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腹内压(IAH)、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的差异和入室24 h(T0)、4 d(SGB后72 h,T1)、8 d(SGB后7 d,T2)、14 d(SGB后13 d,T3)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27例SAP患者治疗顺利转出ICU,其中观察组在ICU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及IAH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IL-6、TNF-α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下降,IL-10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和CRP水平在T2、T3时点下降,WBC在T3时点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通过改善肠内炎症介质促进急性胰腺炎治疗后的肠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胰腺炎 胃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5例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组(观察组)12例,对照组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禁食水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10的变化及血液细胞分析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的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腹内压(IAH)、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的差异和入室24 h(T0)、4 d(SGB后72 h,T1)、8 d(SGB后7 d,T2)、14 d(SGB后13 d,T3)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27例SAP患者治疗顺利转出ICU,其中观察组在ICU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及IAH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IL-6、TNF-α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下降,IL-10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和CRP水平在T2、T3时点下降,WBC在T3时点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通过改善肠内炎症介质促进急性胰腺炎治疗后的肠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胰腺炎 胃肠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