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推髌伸膝"手法对兔膝骨性关节炎(KOA)模型关节软骨整合素β1(ITGβ1)与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6月龄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及手法组。其中,模型组、针刺组与手法组使用改良后的Hulth法进行KOA造模。造模成功7 d后,进行试验。正常组与模型组不予任何干预,针刺组和手法组每天分别接受1次针刺干预和"推髌伸膝"手法干预。治疗2周后,兔KOA模型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膝关节软骨ITGβ1和p-FAK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ITGβ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FA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ITGβ1及p-FAK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的ITGβ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FA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ITGβ1及p-FAK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针刺组比较,手法组的ITGβ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FA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ITGβ1及p-FAK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1)。结论"推髌伸膝"手法能改善兔KOA模型关节软骨ITGβ1和p-FAK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据。
简介: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以膝关节软骨退变、丢失及逐渐恶化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关节疾病,临床中以中老年人多见,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逐渐出现步行能力障碍。步行是人类行为活动的基础,而步态则是人类行走时的行为特征。步态分析(GA)即研究人体在步行时的步态行为特点,并结合运动学、动力学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及获得步态特征数字化信息的研究方法,是定量评估步态障碍的有效工具。KOA发病后,膝关节动力与静力系统失衡,下肢力线异常,继而出现下肢运动异常,影响人的正常步态。国内外学者已把KOA患者的步态特征分析作为研究热点,期望能在KOA诊断、治疗及康复等不同阶段把握病情。通过步态分析对KOA患者步态特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KOA的诊断、治疗及康复评定提供更加精确的数字化依据,使患者的诊疗方案更精准化。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极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下肢温差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住院LDH患者10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双极射频联合臭氧治疗。术中测量治疗前后主电极间盘阻抗,分析治疗前后双下肢红外热成像绝对温差变化,采用视觉模糊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及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椎间盘阻抗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小腿及足底温差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极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能缓解LDH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红外热成像技术能敏感反应LDH患者下肢体表温度的变化,在LDH的诊断与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氧化石墨烯(GO)载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两种膝骨性关节炎(KOA)动物模型的软骨修复作用。方法选择12周雄性新西兰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只):A组采用改良Hulth+软骨缺损法建立KOA动物模型,B组采用改良木瓜蛋白酶控释剂注射法建立KOA动物模型。每组造模后分为4个亚组:空白对照组(n=3)、GO组(n=4)、UCMSCs组(n=4)、GO+UCMSCs组(n=4)。分别于动物模型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0.5 ml的质量浓度为9 g/L的NaCl溶液、GO颗粒润滑剂(GO质量浓度为30 μg/ml,溶剂为质量分数为0.25%的透明质酸)、UCMSCs悬液(5×106个/ml)、GO颗粒润滑剂载UCMSCs混合悬液(GO质量浓度为30 μg/ml,UCMSCs浓度为5×106个/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治疗后8周各组动物的血清一氧化氮(NO)、Ⅱ型胶原蛋白(COL-Ⅱ)、糖胺聚糖(GAG)、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8周,A、B两组中GO+UCMSCs组的血清NO、IL-6、TNF-α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血清COL-Ⅱ、GAG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A组中空白对照组的血清NO水平低于B组中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097±0.352) ng/ml比(23.662±0.056) ng/ml,P<0.05];A组中UCMSCs组、GO+UCMSCs组的血清COL-Ⅱ水平分别高于B组中对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5.589±0.063) ng/ml比(14.429±0.092) ng/ml,(19.372±0.063) ng/ml比(16.257±0.416) ng/ml,均P<0.01];A组中空白对照组、GO+UCMSCs组的血清GAG水平分别高于B组中对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3.832±0.891) ng/ml比(18.709±0.552) ng/ml,(37.439±2.155) ng/ml比(26.554±0.450) ng/ml,均P<0.01);A组中空白对照组、GO+UCMSCs组的血清IL-6水平分别低于B组中对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6.082±0.323) ng/ml比(18.367±0.861) ng/ml,P<0.05;(7.426±0.294) ng/ml比(8.680±0.242) ng/ml,P<0.01];A组中空白对照组、GO+UCMSCs组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低于B组中对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9.466±0.177) ng/ml比(10.013±0.197) ng/ml,P<0.05;(5.139±0.183) ng/ml比(6.210±0.058) ng/ml,P<0.01]。结论GO载UCMSCs能促进两种KOA动物模型软骨细胞分泌,降低关节内炎症因子水平,起到软骨修复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背带缝合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剖宫产术时,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行常规止血无效的产妇140例。试验组止血无效后采取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70例;对照组,止血无效后采取全子宫切除术治疗,70例。记录两组术后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和产褥病发率,检查疗效情况,并观察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产褥病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也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缝合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用时相对较短,恢复也快,不仅可以达到止血功效,同时保留患者生育能力,所以子宫背带缝合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龈上洁治术辅与丁棚乳膏联合治疗对牙龈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11的分配方式,将100例牙龈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龈上洁治术,观察组辅与丁硼乳膏刷牙,每日2次,对照组则以普通牙膏刷牙,每日2次,3周复查(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G1)、龈沟出血指数(SB2)。结果观察组显效34例,显效率为68%,好转14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16例,显效率32%,好转18例,总有效率6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的下降程度,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1)。结论龈上洁治术辅与丁硼乳膏刷牙治疗牙龈出血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陇东地区回族育龄妇女月经失调伴焦虑情绪的临床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妇科就诊的100例陇东回族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将其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陇东地区回族育龄妇女非月经失调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200例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探究月经失调伴焦虑情绪状态的影响因素以及临床特点,结果育龄妇女出现月经失调与知识水平、婚姻状况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实验组育龄妇女与对照组育龄妇女的焦虑情绪状态有着明显的不同(P<0.05)。且不同月经病况育龄妇女,其焦虑情绪状态有着也有着明显的不同(P<0.05)。结论陇东地区回族育龄妇女月经失调者与非月经失调育龄妇女的情绪差异较大,可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必要时加以中医干预治疗,促进育龄妇女月经失调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