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第5版WHO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已于2022年5月正式出版,内容涵盖多器官、多类型肿瘤的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的重要进展,其中肾脏部分不仅更新了对已知肿瘤的认识,也新增了多种独特的肿瘤类型,本文就第5版WHO中肾脏肿瘤分类的主要变化予以解读。
简介:摘要肾脏上皮性肿瘤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理诊断进展较快,分类越来越精细化,给病理医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特别是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嗜酸细胞性肾肿瘤领域。本文旨在分享急需掌握的重要进展和诊断难点,并对其中尚存争议性的主要问题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分子遗传学、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的2例ALK易位性肾细胞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以及相关预后信息,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高通量靶向测序等多项分子检测分析其分子病理特征。结果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9岁和57岁。形态学上,例1类似于肾集合管癌或髓质癌,呈小管状、微囊网状结构,具有显著的黏液背景及淋巴细胞浸润;例2则类似于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或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呈管状乳头状、局部实性结构,肿瘤细胞胞质呈絮状,间质内见多量泡沫样组织细胞,未见黏液背景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方面,2例均强阳性表达ALK蛋白,此外细胞角蛋白7、E-cadherin、波形蛋白、PAX8和CD10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余标志物均为阴性。多种分子检测技术均明确显示ALK基因易位,例1为罕见的VCL-ALK融合基因,融合位点为VCL基因的第16号外显子和ALK基因的第20号外显子;例2为EML4-ALK融合基因,融合位点为EML4基因的第2号外显子和ALK基因的第20号外显子。结论ALK易位性肾细胞癌较为罕见,形态多样,容易漏诊和误诊。特征性的ALK蛋白表达和分子检测ALK基因重排有助于该类型肾癌的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KX3.1和NKX2.2在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两者在MC和其他类型小圆细胞恶性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01—2020年诊断的12例MC和97例其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进行NKX3.1和NKX2.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中在12例MC中采用两种NKX3.1抗体[兔多克隆抗体和兔单克隆抗体(克隆号EP356)]进行检测,在97例其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中采用一种NKX3.1抗体(兔多克隆抗体)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MC患者女性7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33岁(范围14~54岁)。其中9例来源于骨,3例来源于软组织。12例MC患者8例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3例死亡。12例MC组织学上均具有典型的双向分化特征。免疫表型上,NKX3.1两种抗体在MC中的阳性比例均为12/12;NKX3.1(兔多克隆抗体)在12例软骨肉瘤(3级)、5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5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和5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各1例局灶弱阳性,余70例其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均阴性。NKX2.2在MC、尤文肉瘤和嗅神经母细胞瘤中阳性比例分别为12/12、15/15和4/5;在12例软骨肉瘤(3级)、5例低分化滑膜肉瘤、5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和5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各1例局灶弱阳性,余50例其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均阴性。结论NKX3.1和NKX2.2蛋白表达是MC诊断中有意义的指标,联合检测NKX3.1和NKX2.2有助于鉴别MC和其他大多数小圆细胞恶性肿瘤。
简介:摘要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发生在十二指肠黏膜下层,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特征。该文报道1例51岁男性发生在十二指肠的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伴有淋巴结转移,描述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电镜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并结合文献复习其组织学特征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