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23例狼疮肾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半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狼疮肾炎的前景。选2013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3例狼疮肾炎患者,18例患者于第1天和第14天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5例患者于第1天和第14天给予利妥昔单抗500 mg,6个月后依病情需要按需使用。第1天和第14天同时给予80~120 mg甲泼尼龙,后以1 mg/kg甲泼尼龙维持4周,依病情酌情减量至维持量或停用。记录利妥昔单抗治疗后B淋巴细胞水平、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000评分(SLEDAI-2K)。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 基线期11例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后12个月9例患者肌酐水平恢复正常[(66.3±10.1) μmol/L 比 (162.7±58.6) μmol/L]; 12例基线期肾功能正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肾功能恶化。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12个月后20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4.00(2.00, 6.80)g 比 0.10(0.08, 0.40) g]。利妥昔单抗治疗后SLEDAI-2K明显降低[22(18, 26)比 3(0, 6)],B淋巴细胞水平在3个月时达到0.00(0.00,0.01)%。23例患者利妥昔单抗治疗6个月时1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7例患者部分缓解。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输液反应1例,口周疱疹伴肺部感染1例,IgG减低3例。提示本研究采用的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是狼疮肾炎的有效治疗策略。
简介:摘要利用真实世界数据探究C反应蛋白(CRP)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工作能力损失的相关性。采用脊柱关节炎智能管理系统(SpAMS)连续收录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为AS的患者,评估CRP与工作效率及活动障碍调查问卷(WPAI)中因病缺勤时间比、疾病相关工作效率损失比、总工作生产力损失比和疾病对日常活动影响比的相关性。共纳入551例有薪工作的AS患者,患者既往7 d因病缺勤时间比为(11.0±25.1)%,疾病相关工作效率损失比为(23.9±20.3)%,总工作生产力损失比为(30.9±27.5)%,疾病对日常活动影响比为(25.6±21.9)%。与CRP≤3.17 mg/L者比,CRP>3.17~≤11.30 mg/L者、CRP>11.30 mg/L者病程更长,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评分(ASDAS)、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计量指数(BASMI)更高,疾病相关工作效率损失比、总工作生产力损失比和疾病对日常活动影响比更大,接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和传统中药治疗者更多。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CRP每升高10 mg/L,疾病相关工作效率损失比升高1.4%(1.1%~1.8%),总工作生产力损失比升高1.1%(0.5%~1.6%),疾病对日常活动影响比升高1.7%(1.3%~2.1%)(P值均<0.05)。工作的AS患者,基线CRP水平越高,疾病对患者既往7 d工作效率、总生产力和日常活动的影响越大,提示治疗随访中监测CRP水平非常重要,抗炎治疗可能对提高AS患者工作能力有益。
简介:摘要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对皮肌炎(DM)肺间质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并接受[18F]FDG-PET/CT检查的DM患者,分析肺部标准化摄取值(SUV)对肺间质病变是否具有预测价值。共纳入DM患者67例,其中典型DM者45例,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者22例。所有合并快速进展肺间质病变(RP-ILD)者红细胞沉降率(ESR)、肺部SUV高于合并缓慢进展型肺间质病变(C-ILD)者(P<0.05)。所有合并RP-ILD者,肺部SUV与年龄、病程、ESR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1、0.361、0.293,均P=0.000)。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对所有合并肺间质病变者,肺部SUV≥2.25时,诊断RP-ILD的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72.8%。高龄、长病程、低肌酸激酶、ESR增快及肺部SUV高对预测DM相关肺间质病变具有显著相关性。
简介:摘要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协会(ASAS)2009年制订的脊柱关节炎(SpA)分类标准将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改变作为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使SpA的诊断时间平均提前了5~7年,达到了早期诊断的目的。但随着骶髂关节MRI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发现单纯依据MRI做出的诊断易出现过度诊断或误诊,因此许多风湿病学者对MRI判断骶髂关节炎作为早期SpA诊断的价值提出质疑。2019年ASAS MRI工作组将骶髂关节MRI影像学定义进行更新、细化并增加具有诊断特异性的MRI表现,有助于提高SpA早期诊断的准确率。MRI发现的活动性骶髂关节炎还是最具特征的客观表现,是诊断SpA的一个重要的影像学表现,较其他SpA临床特征意义更大。但新定义是否可以帮助判断疾病预后及评价治疗反应?脊柱MRI的表现对中轴SpA诊断价值是否需要评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随之而来,需要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中,细胞因子风暴对重症患者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在风湿病、肿瘤免疫治疗和感染等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中,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参与的细胞因子类型各具特点。在不同疾病背景下,针对特定细胞因子如IL-6的靶向治疗方案呈现出不同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科收治的110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主要临床表现、伴随症状、治疗反应)、实验室检查[包括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B27、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布鲁菌凝集试验]、血培养(包括细菌、真菌、抗酸杆菌、布鲁菌)、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特点。结果110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男性44例,女性66例,年龄15~58(29.4±10.8)岁,病程10 d~60(5.7±13.2)个月。其中化脓性骶髂关节炎71例,结核性骶髂关节炎24例,布鲁菌感染骶髂关节炎15例。107例(97.3%)患者骶髂关节受累为单侧,10例(9.1%)为分娩后出现的感染性骶髂关节炎。83例(75.5%)患者以臀区痛为主要临床表现,77例(70.0%)有发热。11例(10.0%)HLA-B27阳性,100例(91.0%)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升高。110例患者中103例患者行骶髂关节穿刺活检明确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7例未行骶髂关节穿刺活检者2例血培养布鲁菌阳性;5例布鲁菌凝集试验阳性明确诊断。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和结核性骶髂关节炎MRI示骨髓水肿和骨侵蚀较布鲁菌感染骶髂关节炎更明显。结论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易与脊柱关节炎相混淆,但本病女性患病较高,病程时间较短,HLA-B27阴性为主,并伴有发热;多为单侧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MRI见活动性炎症病变较明显,炎症范围多超出骶髂关节解剖结构,并有骨侵蚀的表现。因此了解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可降低误诊率。
简介:摘要茶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抗感染、抗胶原酶、抗纤维化、促进骨生成等作用。茶能降低普通人群功能性残疾及全因死亡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风湿病有补充治疗作用,对风湿病的共病包括血液系统肿瘤、实体瘤、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代谢综合征、血糖、血脂、焦虑、抑郁、认知障碍及感染或有降低发病风险、改善疾病本身或预后的作用。在戒烟、禁酒、避免饮用温度过高茶的前提下,适度增加每日茶的摄入对风湿病及其共病不无裨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及功能状态,探讨AS合并与未合并IBD者间的差异,提高对其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从脊柱关节炎智能管理系统中选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连续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科门诊就诊的AS患者,通过消化内镜或病理检查确诊(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IBD。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情评估、实验室检查、疾病严重程度评价。结果共纳入893例AS患者,男739例,女154例,年龄(30.8±8.8)岁。AS合并IBD者64例,未合并IBD者829例。合并IBD者年龄高于未合并IBD者[(34.5±7.5)岁比(30.5±8.8)岁,P<0.001],病程长于未合并IBD者[(10.8±6.9)年比(8.1±5.9)年,P=0.001]。合并IBD者更易出现颈椎[21.9%(14/64)比10.5%(87/829),P=0.006]、胸椎[29.7%(19/64)比12.3%(102/829),P<0.001]受累,且易合并葡萄膜炎[28.1%(18/64)比16.4%(136/829),P=0.017]和银屑病[7.8%(5/64)比2.3%(19/829),P=0.009]。合并IBD者Bath AS疾病活动度(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协会健康指数(ASAS HI)均高于未合并IBD者[BASDAI: 3.3±2.1比2.4±1.8, P<0.001; BASFI: 2.2(1.0,3.3)比1.1(0.2,2.4), P<0.001; ASAS HI: 7.1±4.3比5.3±3.7, P=0.001]。结论合并IBD的AS患者疾病活动度更高,机体功能和总体健康指数更差,发生银屑病和葡萄膜炎的机会增加。
简介:摘要高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多种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病情活动的参考价值已广泛认可,但CRP升高对判定部分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病(SARDs)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合并感染的参考意义还远未受到重视。由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感染成为SARDs的首位死亡原因。临床常用的感染指标降钙素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活动时亦会增高,因而对病情活动抑或感染的判断存有争议。CRP在SARDs疾病活动或复发时多处于无应答或低应答状态,而红细胞沉降率(ESR)较少受到影响。借助这种分离现象对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或有SARDs的提示作用,对确诊的SARDs的发热原因有鉴别诊断作用,连续动态监测CRP水平对治疗高CRP相关性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是否继发感染的参考价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