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磁性液体是在铁磁性物质或者亚铁磁性物质的纳米颗粒表面吸附一层表面活性剂,然后均匀分散在某种基液中形成的弥散溶液。磁性液体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和传热性能,其流动和传热过程可以通过磁场来调控,所以磁性液体为强化传热带来了新的机遇。研究了颗粒大小以及颗粒所占体积分数对磁场下机油基Fe3O4磁性液体的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分数越大颗粒越小,其导热系数就越大;研究了乙二醇基、煤油基和水基磁性液体的导热系数,发现其导热系数比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当体积分数小于1.71%时,导热系数比不再增大;研究了乙二醇基磁性液体的导热系数,发现导热系数比随体积分数呈非线性增加。
简介:摘要液体活检即通过体液对肿瘤衍生成分进行采样和分析。其中循环肿瘤DNA(ctDNA)和循环肿瘤细胞(CTC)为基础的液体活检作为相对成熟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并逐渐走入临床应用。对比组织活检,液体活检具有取材方便、利于连续监测、重复性好等优点。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现有的放疗敏感性相关理论,采用临床分期等临床常用因素指导放疗剂量制定时,平衡疗效和毒副反应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突显了加强放疗敏感性相关生物标记物研究、寻找新的突破方向的重要性。鉴于此,本文主要从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放疗相关的预后和风险分层、指导治疗3个方面,围绕ctDNA和CTC在肿瘤放疗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原体液体培养基澄清变红、微混变红、混浊变红三种情况下的阳性结果,为提高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疑为支原体阳性结果的液体培养基采用培养和形态学进行细菌和真菌检测。结果281份标本经液体培养后有137例阳性,其中澄清变红65例,微混变红25例,混浊变红47例,其中澄清培养基转种后未培养出细菌和真菌;微混培养基分离出2株念珠菌;混浊变红培养基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尿肠球菌2例、大肠埃希细菌2例、普通变形杆菌5例、白色念珠菌15例。结论对支原体液体培养结果要详细分析,澄清变红的液体培养基没有检出真菌和细菌,说明没有细菌和真菌污染;微混变红和混浊变红的培养基都能培养出细菌和真菌,说明有细菌和真菌污染,对这种情况要进一步鉴定,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方式将两组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在麻醉后监测中心静脉压并指导输液;实验组采取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3d的液体管理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输液总量、胶体液量、晶体液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实验组患者多项转归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液体管理预后影响突出,能够显著减少输液量,更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循证医学理念的提出,是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革命,医学由经验时代进入证据时代。循证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克服的转化鸿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医生可以更精准地记录临床实践,产生更贴近真实世界的大数据。如何利用医疗大数据,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依据,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擅长在复杂数据中寻找规律,帮助医生分析、挖掘数据,增进对疾病的认识。特别是深度学习的方法,擅长图像的分割、增强、重建以及生成,能更好地重建解剖、实现可视化,帮助手术操作。医疗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不仅提供了传统的循证医学证据,更丰富了循证证据的内涵,开启了精准把握每个患者病情、反映真实世界的医学新时代。
简介:用中值和均值分析方法对小量程液体压力变送器采集信号的数据点标定误差值进行研究,提出对选择某一阶段时间内采集的数据组进行序列中值和序列均值处理结果作为可靠的研究依据,可以提高测量精确度,解决标定时采集瞬间电压值,因不准确而引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