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葛梯尔问题产生的实质是传统知识三元定义中的三条件:真、确证、信念之间,尤其是确证与真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独立性。针对葛梯尔问题的实质,丹尼尔(DanielHoward-Snyder)等人从"可错主义"的角度对葛梯尔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而弗洛里迪(LucianoFloridi)则从"协作攻击"的角度对葛梯尔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回答。但是,丹尼尔对葛梯尔问题的分析与解答所依据的逻辑命题是有漏洞的,而弗洛里迪的分析与解答则不能解释可错的经验知识的合理性。葛梯尔问题提示我们,确证不等同于真。一信念的真与理由之间要有适当的关联,但与一信念的真相比,知识论研究的关键在于为信念寻找理由。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信念与真之间总存在一时间的间距,我们相信一信念并不是因为它是真的,更多的是因为有好的理由。正是在好的理由的基础上,主体相信一命题是真的。

  • 标签: 葛梯尔问题 可错主义 协作
  • 简介:张鑫毅诉诸丘奇—哥德尔—尼尔的弹弓论证来反驳本人关于句子指称事态的结论是失效的。弹弓论证默认了共指替换和组合原则,而共指替换应该包含种形式:整句共指替换和组合共指替换。对者不加区分的运用会导致乞题,而且该论证无法证明所有的假句子共指。从弗雷格本人关于概念作为函数的理论出发,可以发现,"真"和"假"不是代入对象之后的概念的值,而是一高阶函数(带断言态度的句子)的值,因此,断言态度才指称真值。

  • 标签: 句子的指称 弹弓论证 共指替换原则 组合原则 概念作为函数
  • 简介:借助索萨(Sosa)关于信念的实施模型,我们提供了法律情形中的优异判断的一模型。在提供模型的过程中,当代认识论文献对法律,尤其是对法律情形中优异判断的相关性是值得关注的。一好的审判取决于证据的合适处理,还是实体判决如何构成,二者是不同的。分别由法官和陪审团做出的适切判决之不同也需要讨论。

  • 标签: 法律 认识论 优异判断
  • 简介:佛教来到中国,必不可免地要部分改变自身的形态,以求发展。佛教中国化,其关键之一,即是如何处理与儒家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选择了《牟子理惑论》、庐山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和禅宗三典型,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佛教回应时代、处理同儒佛关系的三种不同模式。

  • 标签: 儒佛关系 儒家意识形态 《牟子理惑论》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禅宗
  • 简介:根据一种实践的规则观,功利原则不能用于辩护特定制度之下的具体行动。将功利原则直接应用于制度本身,提供了一种看起来更为合理的功利主义版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免于批判性的考察。制度功利主义有幅面孔,一种是制度选择的决策程序,另一种是评价制度是否正义的标准。相应地,它有种证明方式,分别是诉诸个人理性选择的类比和诉诸道德平等的论证。通过梳理罗尔斯和金里卡等人的讨论,可以看出这种证明都存在问题。

  • 标签: 制度功利主义 决策方式 正义标准
  • 简介:严复和梁启超是近代引介自由主义思想的先驱人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主张个体主义价值观,承认个体的权利正当性和意志自由。由于富强诉求和自由价值之间的紧张,他们的个体观归结到以发展个体的能力为主旨。相较于西方自由主义,他们未曾完全以个人为价值导向,而是强调群己并重、群己平衡。他们阐释了个人自由与提升群治("富强")的关联,并对个体提出"自治"的要求。但是,由于分别持实证主义和唯意志论的哲学主张,他们对自由的看法又有着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不同取向。这反映出他们对个体自由和群己关系的种想象以及对自由为何的不同看法。

  • 标签: 自由 自由主义 个体主义 权利 自治
  • 简介:一、争辩的背景与阵势任何发展都无疑是运动中的态势,而哲学活动又总是在疑虑和思辨的状态下完成的。既然哲学发展是动态的思辨过程,那么这样的思辨就必然包涵着和裹携着激烈的批评和尖锐的争锋.因此我们可以确认,哲学的发展往往体现在或者说依赖于哲坛上的批评与争辩。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哲坛上的批评争辩风气正逐渐兴起。

  • 标签: 哲学发展 争辩 中国 问题域 哲学活动 思辨
  • 简介:在当代英美道德哲学领域,"友谊"是各大流派的哲学家都关注的问题。当代学界普遍认同的真正的友谊是以对方自身为目的,因对方自身之故爱对方。既然友谊的本质是利他,人为何要在他人而非自己身上投入呢?这一问题在当代英美哲学界被表达为友谊的"正当性"问题。当代主流学界试图以"价值"回应该问题,但是却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悖论当中,价值论的根本问题在于其哲学预设本身。以托马斯·阿奎那的友谊理论为依据,托马斯主义以友谊活动本身的道德性为友谊正名,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比"价值论"更有说服力。由此,在当下重温阿奎那的友谊理论,对当代学界探讨友谊的"正当性"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 标签: 友谊 正当性 价值论 阿奎那 托马斯主义
  • 简介:从越界视角审视胡塞尔的现象学,不仅胡塞尔在意向性学说和范畴直观理论上的突破得到了新的理解,就连他在意识和自我这样的核心概念上对近代哲学的颠覆也可以更容易地为我们所确认。从越界视角审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我们会获得异于常识的观点:海德格尔早期所宣称的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越界是一种伪越界,他对存在、此在及其超越性的理解与胡塞尔的基本思想相去不远,他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甚至可以包容在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之中;而海德格尔在中后期逐渐认识到的关于存在的自身隐匿性和归闭性的思想表明他已越过了意识现象学的疆界。此外,从越界视角阅读篇书评,评论中关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价值、纯粹自我的直观可能性、意向相关项与时间图型的关联、还原的合法性以及反思的难性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别具一格的回应。

  • 标签: 胡塞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存在论 越界
  • 简介:樊浩教授所提出的"西方四德的人性结构是‘理性+意志’;中国四德的人性结构是‘理性+情感’"的命题,经讨论或许可以得出:西方四德智、义、勇、节的主体依序是"理智、意志、愤情、欲情",或"理性、理性欲望、2感性欲望"或"理性、3非理性"或"理性、3欲望",未必可归结为"理智/理性+意志"。关于中国四德(或儒家四德,或孟子四德),樊教授归结出"四德—四心之中,3/4的是情感,1/4的是理性,是一种‘理性+情感’的并以情感为主体的特殊人性结构",对孟子哲学来说大抵是合理的,唯儒学各家的说法细节不一,无法一概而论、一体适用。

  • 标签: 樊浩 道德哲学 中西四德 智德
  • 简介:世界若欲顺利迈向未来。我们需要有提升到更高境界的人性。这并不是过去人们所认为的“成年”而已。笔者先前曾就中美教育所共同面对的一挑战与一些华人学者进行过交谈:那就是现代性并不能培育出成熟的心性。④因为教育改革对于全球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笔者在本篇论文中,试图在那些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中未来教育改革的对话方向。笔者将提出三项基本主张,然后据此提供建议以为响应。

  • 标签: 博雅教育 对话 中美 心性 成熟 培养
  • 简介:2012年是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诞辰90周年及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50周年。在这一年里,为了表达对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的敬意,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哲学家以不同的形式组织了一系列纪念库恩的学术活动。虽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主旨是要对科学发展的过程给予说明,但是,“范式”作为库恩理论的代名词,已经对历史学、哲学、文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伴随着库恩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对库恩的批评也纷至沓来:例如,“范式”概念的用法含混不清、范式理论是一种相对主义、库恩否认科学真理的存在……那么,究竟是范式理论本身存在缺陷,还是世人对库恩的思想存在偏见?

  • 标签: 库恩理论 《科学革命的结构》 科学哲学家 专访 教授 “范式”
  • 简介: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全球化与文化冲突、价值冲突”的讨论是一热点问题。价值认知、认同与选择的困惑是当今世界遍布“道德困惑”的时代难题,也是新时代的老问题。从人类历史来看,新的时代和大国崛起呼唤引领世界未来的价值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当今时代走出价值独断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极”困窘的中国方案。在价值取向上人类生存发展的至上性、在价值主体上的多主体性、在价值目标上的超越性、在价值结构关系上的利益相关性、在价值取向上的未来发展性、在价值构建上的自觉自愿性、在价值行为主体上的宽容性、在价值主体行为上的交流互鉴性以及在人类共性问题治理上的相互协调性共同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价值内涵。

  • 标签: 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内涵
  • 简介:“先验-偶然知识”是克里普克研究指称理论时做出的一引人注目的认识论断言.“标准米”“海王星”与“朱利叶斯”是与三大指称理论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断言与案例的合法性问题共同构成当代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的热点与难点.指称与指称对象的区分是一新颖的方法论,借助它不仅可以澄清三大经典案例合法性论争中的混淆与错解,而且可以为先验-偶然知识何以可能提供一新的研究视角.

  • 标签: 指称固定 先验 从物-知识 指称 指称对象 偶然
  • 简介:瓦雷拉的"神经现象学"是应对意识"难问题"中最为系统且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方案之一。他的这一思想是在当代意识自然化和查尔默斯提出的意识"难问题"的影响下提出来的。这一思想的提出有其涉身动力学科学基础和"中道认识论"哲学基础。它以意识体验的不可还原性为出发点,把胡塞尔的现象学和认知科学统一起来,采取了对意识的第一人称数据和第三人称数据之间的互惠关联和约束的方法论来解决意识"难问题"。瓦雷拉的这一思想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也存在着现有的问题。

  • 标签: 弗朗西斯科·瓦雷拉 意识经验 意识难题 神经现象学 方法论
  • 简介:2012年9月18日,"第三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举行。本次讲堂邀请了挪威卑尔根大学著名哲学家奎纳尔·希尔贝克(GunnarSkirbekk)教授做题为《多元现代性?一斯堪的纳维亚经验的故事》的演讲。

  • 标签: 斯堪的纳维亚 多元现代性 哲学分析 讲堂 故事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