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灾难打破了人们的常态生活,这让身处重灾疫区的中国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也使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而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留给我们的是启示与反思.为此,2003年5月29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举办了研讨会.20多位与会专家,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以如何尊重生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民众与政府等等关系为题,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探讨.

  • 标签: 人文关怀 “非典”危机 综述 法制建设 政府 舆论导向
  • 简介:《管子》宗教人文化色彩浓厚,“神道设教”动机鲜明。《管子》追求人与天凋,形成“生态医学”与“生态政治学”良性互动的治国范式。《管子》“精气论”推动了中医医理的科学化进程,同时“精气论”也成为管子“内圣外王”理论的根基。《管子》“和乃生”的养生理念与《管子》治国追求“和谐”理念高度契合,其和谐治国涵盖了天、地、人三个层面,从而实现了从“人文”到“仁术”的转化,播下了传统政治中饱含中华人文精神的历史文化基因。

  • 标签: 《管子》 管仲 人文 治国 仁术
  • 简介:我国当前正面临着空前的社会转型.转型带来了震荡与冲突,亦带来了压力与困惑.在此情况下我国人文研究的现状如何,问题何在?或者说,处在转型期的人文知识分子境况如何,他们是如何应对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自己的理想,履行自己的责任?本文试对90年代以来知识界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思想发展的轨迹进行勾勒,进而对此问题作出回答.

  • 标签: 人文研究 中国 社会转型 人文知识分子 人文理想 人文精神
  • 简介:在西方,人文主义并不与宗教截然对立,而往往以各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所谓人文主义与宗教相互对立的观念本身是一种误解。孔子和儒家学说无疑是一种人文主义,同样,这种人文主义与原始宗教性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孔学和儒家的人文主义主要来自于宗法文化背景,即亲情关系和血缘伦理,其原始宗教性正是将这种人情、世俗内容上升为宗教态度和情感,两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这种以宗法血缘为基础、人文与宗教相融合的独特的人文主义,可称之为宗法人文主义。

  • 标签: 孔子 宗法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宗法
  • 简介: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已经成立了十年。探究中医哲学,或者说中医的哲学环境、背景、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中医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整体的文化。《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讲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也。”其所收集的典籍和内容,都是关于医疗、养生方面的,包括医经、经方、神仙、房中这几个方面,都是关于如何来维持生命,保养生命,提升生命的著作,所以称其为“生生之具”。

  • 标签: 中医哲学 标准 人文 智慧 直觉 专业委员会
  • 简介:黄河三角洲地区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密集,呈现明显的分区、集群分布。这些遗址大体可以分为3个不同的小区。由于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小区的龙山聚落分布呈现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影响着各小区的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又决定着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人文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标签: 黄河三角洲 龙山时代 自然环境 人口数量 社会结构
  • 简介:本文不拘泥于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框架,从推动孙中山哲学思考的先行著作入手,重新探讨了《孙文学说》。认为《孙文学说》除人们所熟悉的知行关系等认识论外,还有更丰富的哲学内容,尤其是给人文精神提供了一个新的构建。它力图摒弃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人为对立,注意吸取西方人文主义哲学的成果,并努力把人文精神的追求置于科学的基础上,使二者互相为用,相得益彰,试图以此为革命实践提供一种更加恢弘积极的哲学思维。

  • 标签: 孙中山 人文精神 叔本华 心性文明 柏格森 精神生活
  • 简介:6月21~22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哲学系和杭州佛学院承办。本次会议的独特之处在于展开了以神经科学、演化论、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为主要学科支持的“新自然主义”与人文学科(主要是传统哲学)的对话。

  • 标签: 人文学科 自然主义 杭州佛学院 论坛 浙江大学 科学研究院
  • 简介:<正>东汉末年出现的批判思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批判思潮,它既是一次现实的政治批判,又是一次文化思想运动。关于前者,人们说了很多,主要是对政治腐败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弊端和衰败所作的揭露和批判。这种批判表现了知识份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代表了当时的社会良心。当时出现的一批思想家,敢于面对现实,指陈时政,无所顾忌。他们对各种

  • 标签: 人文主义 中国哲学 宗教化 先秦哲学 心性之学 心灵哲学
  • 简介:“慎独”之说,出于《中庸》,其首章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中庸》篇中,子思用心于“诚”,然而“诚”的基础则在于“慎独”二字。何以言之?《中庸》首篇论“性”、“道”、“教”一以贯之,这是从本体立论,随后即以“道”之不可须臾离而引出“慎独”之说,以慎独为“修道”的工夫。因而首章经络分明:本体(道)、工夫(慎独)并举。

  • 标签: “慎独”思想 精神关怀 历史观 孔子 延拓 儒家
  • 简介:本年度举办第48—54期。(1)第48期,3月20日,英国约克大学哲学系教授宾涅(MichaelBeaney)主讲,题为“分析哲学和哲学史:理性重建观念”。(2)第49期,4月22日,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哲学系教授施泰因(MarkSteiner)主讲,题为“从数学中所得多于投入”。(3)第50期,9月25日,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梁益埔主讲,题为“理解作为主体的自我”。(4)第51期,10月11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唐浩、山东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任会明,分别作“维特根斯坦和内在外在的二元论”、“延展认知和沼泽人”的报告。

  • 标签: 人文论坛 中国人民 学科学 社会 台湾大学 维特根斯坦
  • 简介:3月25日至4月15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以“一千颗心灵,一千种世界”为核心思想。本届人文节共邀请了7位研究领域各异的哲学教师及1位特约嘉宾——哲学系系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施宏俊先生,围绕“心灵与世界”主题为全校师生带来了8场学术报告。

  • 标签: 大学哲学 世界 心灵 人文 学院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简介: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大学术思潮。在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就指出,“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这一论断,实际上指出了先秦以后包括魏晋玄学在内的长期的思想积累对理学思潮形成的影响。后来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下卷中进一步明确指出玄学与道学的联系,“道学的主题是讲‘理’,这是接着玄学讲的”,“在‘穷理尽性’这一方面,道学和玄学就联系起来了”。“道学批判了玄学,也继承了玄学”,“由玄学一转语,便是道学”。

  • 标签: 魏晋玄学 宋明理学 学术理路 文化关怀 《中国哲学史》 朱汉民
  • 简介:作为落实2014年7月3日中韩两国首脑会谈时达成的两国应加强人文学术交流的共识的年度项目,以中韩两国的人文交流与文化认同性为主题的第一届中韩人文论坛于2015年10月30-31日,在韩国汉阳大学首尔校区的汉阳综合技术研究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韩国教育部、韩国研究财团共同主办。参加本次论坛的两国学者有二百多人,其中中国学者有90多位,韩国学者有100多位。

  • 标签: 人文论坛 中韩两国 首尔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会 中国学者
  • 简介:本文以提示"三才之道"的意蕴为契入点,通过易儒互动、会通过程的考察,探讨儒家人文哲学的宇宙论根据及其有原创意义的思维模式,又采用中西哲学差异比较的方法,概括出"有机人本"、"宗法群体"、"主观能动"、"道德理性"四项观念,剖析和诠释儒家人文哲学的内容特质和精神价值,进而为合理评价儒家哲学人文资源的现代意义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依据.

  • 标签: 儒家人文哲学 三才之道 有机人本主义 宗法群体主义 主观能动主义 道德理性主义
  • 简介:儒家的德性观向来是以自我身心的道德修养为核心的为己之学。德作为“实得”,强调的是唯有主体才能够承担起道德价值,而完全靠自我的修养则易使本真德性旁落。王船山强调知德之难言,即揭露出这一问题。他通过“德”“化”关系从天道向人道的价值转化,阐发个体性和普遍性统一于德的本质内容。在他看来,圣人存神忘迹于天下,不同于道家式的无为,即在于圣人敦仁而逐渐进入仁熟盛德的境界,由此而可以推扩、建构仁之流行感通的人文世界,是内在整体地参与“化”的作用中而自成其“德”,是一仁之体显其大用。德落实到人文化成即是德之无私性和笃实性,德的独知、自成则坚守了儒家为己的成德准则。

  • 标签: 王船山 知德 敦化 存神 盛德
  • 简介:人性:自然奠基、人文化成与价值创造──先秦儒学人性论的现代诠释祁润兴一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性何以为贵?先哲的回答是:水大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苟子·王制》)人类的气质、生命和自然智能...

  • 标签: 价值创造 先秦儒学 人文化成 人性论 现代诠释 自然智能
  • 简介:11月29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由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承办。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经济学院、空军预警学院等多所省内高校从事哲学史研究的专家与研究生约100人出席会议。

  • 标签: 湖北省哲学史学会 学术研讨会 生命关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师范学院 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