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何为知识”,“知识为何具有确定性”,“我们如何知道、相信和理解”知识,这些都是西方哲学古老却又常新的问题。其内在核心就是“知识确证”问题。在现当代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中,这个问题有语境论与非语境论两个主要立场。后者还包括了怀疑论、常识实在论、可错论、比较论、不变论和相对主义之间的争论。概言之,语境论主张知识在特定语境中是意义明确的,人们通过语境就可以理解知识,这也是正统知识论的主张;怀疑论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这种知识是不确定、不必然的;常识实在论认为常识直觉就可驳倒怀疑论;比较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命题比较来阐明的;不变论认为知识不随语境变化;相对主义强调知识语句是在语境中被评价的,而不是在语境中被说出的。
简介:<正>《周易》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著作,涵育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学术,同时也从思维的深层影响着现代世界哲学与社会的发展。《周易》之所以对中国乃至世界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在于它本身蕴含着的“动”的思辨和“变”的真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从这古老的哲学著作中寻求解释、寻找智慧、寻找到达彼岸的道路。《周易》把世界上千变万化、复杂纷纭的事物抽象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故《系辞》称“一阴一阳之谓道”同时,《易》伴随“阴”“阳”而产生的“动”“变”又寓于时位(时间和空间)的变通中。《周易》昭示于人们的,要“变通趣时”亦即说这种变动又要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乃指在时空交变之中,既要执常御变,又要御变求常,这便成为管理之学的不二法门。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又有自身的历史过程。当它发展到
简介:5月9—11日在美国维思里安大学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美国维思里安大学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出席此次论坛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研究员,美国维思里安大学校长迈克尔·罗斯(MichaelRoth)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清华大学陈来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马德普教授,武汉大学吴根友教授,北京大学韩水法教授,南京大学张光芒教授,复旦大学丁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王利民编审、柯锦华编审、孙麾编审,美国斯坦福大学海登·怀特(HaydenWhite)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苏源熙(HaunSaussy)教授、弗朗西斯·弗格森(FrancesFerguson)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艾可·比尔格来米(AkeelBilgrami)教授,美国纽约大学本奈特(ZviBen-DorBenite)教授,美国维思里安大学舒衡哲(VeraSchwarcz)教授、伊桑·克莱思伯格(EthanKlein—berg)教授等近3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