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今时代,科技伦理失责问题日渐凸显,迫切需要构建科技伦理责任观,科学明晰科技伦理责任观的基本内容。本文认为科技伦理责任观的构建包括责任目标、责任主体、责任对象、责任原则和责任规范等基本内容,并对之作了分析和阐述。
简介:<正>纵观古今,横览中外,道德的内容渗入审美对象范畴是个客观的普遍现象。无论是民族道德、阶级道德、党派道德、环境道德,还是职业道德、爱情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生命道德等都是如此。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小仲马的《茶花女》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忠贞的爱情为审美对象。罗丹的雕塑《加莱市的义民》
简介:<正>我国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机关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但也确有一些党政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物质利益的诱惑,参与赌博活动。赌博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却严重玷污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禁赌应是惩治腐败的一项重要内容。
简介: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的之间的划分界限在哪里?这个问题在西方法理学界被长期地予以关注和讨论。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已经形成了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哈特作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既坚持实证主义法学传统,主张法律和道德分离,又承认法律和道德之间具有偶然联系的事实,提出了最低限度自然法思想。研究哈特提出自然法思想的因由,明确最低限度自然法思想的内涵,对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介:随着德性伦理学在当代西方的复兴,关于德性、品性的研究倍受关注。本文对德性内涵的基本层面进行了初步梳理,探讨了德性的品性、实践智慧、情感、理智能力等层面的特征,力求反映出德性之不同于规则、原则的机理,从德性伦理的主旨、方法、运行逻辑的角度,分析了其在伦理学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介:儒家虽然总体上强调天人合一,却并不否定天人相分,而是把两者辩证统一起来;而且,儒家的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共同为促进天人和谐、生态责任提供了精神支撑。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学建构了天人相分的生态责任伦理根据、天人合一的生态责任伦理前提、仁民爱物的生态责任伦理情感、取予有度的生态责任伦理行为和天人相参的生态责任伦理追求在内的生态责任伦理义理结构。
简介:6月25日上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暨“学派意识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研讨会在中南大学召开。近20位与会学者共同学习了习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围绕“学派意识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简介:<正>精神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包括不同的层次和序列。在精神文明这个系统中,世界观体系即哲学体系(包括自然观、社会观、思维观)是属于最高层次的部分,它起着主导的作用和居于统帅的地位。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
简介:价值观是一个统摄各种价值观念的复杂体系,可以从不同维度来分析其结构。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有助于把握其结构。从内容维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建设价值目标、社会秩序价值取向、公民道德价值准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关系维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三个层面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既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价值观,又是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并与资本主义价值现有质的区别。
简介: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活力与生命力的象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其内容由人口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构成。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各因其自身的特殊功能而居位于民族文明素质这一统一体之中。民族文明素质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具体内容和要求会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以及民族素质建设的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民族文明素质的基本要求,强调提高民族文明素质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
简介:“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价值有着一种建构性的设计,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价值”两种内容和方向有所不同的指导价值。德育指导价值的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特征:社会道德和精神生活中的基本价值观,一方面既要向未来公民社会中通行的社会价值靠拢,因为这是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延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价值传统,继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维持现有社会秩序方面的现实作用。德育指导价值上的这种建构性设计,符合我国社会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要。
简介:Virtue在中文语域常被译作"德性"、"美德"、"德行"、"德"等,这些译法在现代日常汉语中都不够妥当,容易造成"泛道德化"误解。相较于这些常见译法,virtue译作"良品"更合适,其反义词vice则可译作"劣品"。"良品"和"劣品"都属于人的"品质"。基于这种思路,通常意义上的virtueethics应归于characterethics(品质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至于时下中文语域的各种"德性"和"美德"话语,其实都流于褊狭。
简介:启蒙就是敞开人的思想,让人从黑暗走向澄明的阳光之下。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有着其固有的基本结构,时代的巨变,使得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型与构建迫在眉睫。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构建是一种自觉自主的思想引领,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要求中国人告别干瘪的价值条例或价值规范,走向心灵深处的情感认同。戴茂堂教授的新著《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基本结构和现代建构》兼顾了传统与现代、保守和创新、说理和实践,凸显了作者心怀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有匡正时弊、直击人心之功效。
科技伦理责任观基本内容论析
略论道德内容向审美对象的渗入
禁赌是惩治腐败的重要内容
论哈特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的思想
德性的结构
儒家生态责任伦理的义理结构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暨“学派意识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研讨会内容综述
精神文明体系结构浅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构探析
民族文明素质的含义、结构及其时代价值
论公民社会价值的引入与德育指导思想的调整——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德育内容的解读与思考
美德,德性,抑或良品?——Virtue概念的中文译法及品质论伦理学的基本结构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现代建构的启蒙意义——兼评戴茂堂新著《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基本结构和现代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