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在2012年7月发表的《权力的资源与运用:兼论中国外交的权力战略》一文中,我们对比了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权力运用目的,得出了中国的权力主要用于对外防御,较少用于对外塑造。考虑到中国权力资源的逐步强化及中国国际利益的延伸,我们在结论中也提出中国未来应加强中国权力的对外塑造功能。
简介:随着2014年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新修订,行政诉讼法总则部分第一条所体现的行政诉讼法的功能也有所改变。本文尝试通过对行政诉讼法修改前后的对比分析,以得出新行政诉讼法的功能的定位的结论。
简介:中国少年检察官的角色变迁一般经历了少年起诉组的检察官、捕诉交叉、捕诉合一、捕诉防一体化到捕诉监防一体化的过程。其中,批捕与起诉职能的整合、预防职能的延伸与定位以及检察官帮教角色的变化则成为少年检察官角色变迁过程中争议的焦点问题,有必要予以厘清。域外少年法院先议权与检察官参与制度的经验表明,少年检察官只有逐渐淡化其追诉犯罪的“国家公诉人”身份,突出其作为触法未成年人的保护者、教育者的角色,才能避免在少年司法改革中被“边缘化”;同时,应吸取少年法院先议权在发展过程中的教训,在保护少年利益的同时,也要保护社会利益。
简介:在思考今天中国的国际角色应该如何定位时,我们需要“双重的视角”,一是历史的、经验的视角,二是关于国际角色定位的理论视角。在理论上,我们至少应该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国际角色定位不仅与自身的实力大小、利益认知、外交哲学和国家身份认同等因素有关,也与外在的世界秩序变迁有关。或者可以说,国家的国际角色定位首先就是其对外在世界秩序作出的一种表达自身意愿的回应。
简介: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体现为社会各阶层和各群体利益关系的和谐,特别是干部和群众利益关系的和谐。由于受苏共的影响及其他原因,建国之后我国干部阶层与其他阶层在社会利益分配中存在不和谐的因素,现阶段又有严重发展之趋势,导致干群矛盾加深,在某些区域甚至有所激化。解决干部阶层在社会利益分配中的科学定位问题,要把干部执政行为与执政理念的和谐、干部与群众利益关系的和谐作为着力点。
简介:少年司法力图将未成年人从成人司法中分离,但依旧摆脱不了其固有的司法属性,这容易给接受过司法矫正的未成年人带来负面的标签效应。少年转处则是对司法的再分流,旨在将未成年人从少年司法制度中脱离出来,减少带有司法性标签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我国的工读学校就是少年转处的典型代表。工读学校系非司法性组织,是对未成年人司法转处后的再分流,在进一步弱化标签效应的同时,节约了少年司法资源并提高了少年司法效率。标签效应的进一步弱化,更有利于未成年人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简介:8月30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白色家电赞助商海尔在北京召开新品发布会,宣布全球首款采用奥帆火炬尖端技术的燃气热水器“圣火之心”系列产品诞生。据悉,海尔燃气热水器研发中心承担了青岛奥帆火炬燃烧系统的开发,其自主研发的多项领先科技成功应用于新品“圣火之心”。
简介: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应当从司法机关的办案环节开始。此类案件的特点,决定了对未成年被害人询问的重要取证地位和保护地位。因此,对未成年被害人询问的新定位与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密切相关,通过司法实践和探索,多部门、跨专业的合作询问模式和询问前后的双会商机制,避免二次询问造成的伤害,是一个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
简介:伴随新刑诉法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的设立,检察系统也诞生了一个新兴的专业群体--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官群体。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与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人在出庭工作中角色区别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人出庭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从而探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公诉人出庭工作模式,更好地贯彻新刑诉法特别程序的规定,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简介:推进大少审工作模式,少年司法和家事司法融为一体,搭建一体两翼工作格局,是当前形势下的客观选择,其既有充分的法理基础,又有国际通例可循。通过实证考察,分析利弊,大少审模式应当是少年家事司法从业务庭建制到少年家事法院过渡的策略性选择。
简介:司法社会工作可视为社会工作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其对社会工作而言是工作领域的拓展,对司法而言则是国家司法权社会化的表征。司法社会工作的兴起,一方面在于为违法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新的渠道,从而:炻展了刑事司法系统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在于在司法中注入新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化的司法方式,体现司法为民的人本主义精神。当前司法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主要以为未成年人提供司法保护为中心,但也正在逐步向成年人司:去拓展。
简介:列宁帝国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的经典概括和系统阐述.其中充满辩证统一思想的两个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向新的社会形态演变的过渡性和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可能性.20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依然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并没有摆脱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分析框架.
简介: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为外交学复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崛起使外交成为国内政治的重要议题。中国外交学的研究状况反映了影响中国的外部因素,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外交成为热点的同时,中国的外交学研究面临着对象不清、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关系不明的状况。深化对外交学的研究不仅需要要摆脱重视实力的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也需要理清外交学与对外政策研究的区别和联系。在明确外交学研究对象和体系后,国内外交学研究近期可以在外交学说史、外交理论、当代外交实践和形式,以及区域和国别外交研究等方面取得成就。
简介: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深化对未检规律与改革发展问题的研究,推动未成年人保护走向深入,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承办的未成年人检察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11月12日在北京召开。
简介:共青团北京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前,为顺利推进团代会的筹备工作,增进代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与会代表分十六个团围绕共青团如何更好服务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更好落实党建带团建,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何进一步规范基层团支部组织生活,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等19条研讨方向内容确立分团活动调研主题,分别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形成一系列调研报告,有些具备一定学术深度和实践价值的,本刊择优刊出,供读者学习参考。
中国与外国关系定位一览
全球治理中中国的协进力量定位
浅议行政诉讼法功能的定位
中国少年检察官的角色变迁与定位
变迁中的世界秩序与中国的角色定位
从苏共教训谈干部阶层在社会利益分配中的定位
少年转处与工读学校的功能定位——以标签理论为视角
奥运科技 打造民用燃气热水器新高度
浅析性侵案件中对未成年被害人询问工作的功能定位与发展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人出庭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论“大少审”实践价值和功能定位——江苏省徐州市法院少年家事司法实证考察
司法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及其范畴——以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为中心
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当代沉思——兼评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历史定位
外交学的复兴与外交学学科建设——外交学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及近期研究议程
未成年人检察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司改背景下聚焦未成年人检察机构独立与职能定位
明确功能定位统筹规划布局探索具有西城特点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新模式——第二分团对西城区什刹海居民住房与环境改善状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