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我国法治理念和法治事业的深入推进,尤其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监狱行刑领域的法治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和国家治理创新议程。依法治国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凸显,其对于监狱活动的影响也日益加深。"行刑法治"既是对于行刑活动规范化要求和法治化构建的重要概括,也是我国现代监狱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前提。因此,我们有必要立足于监狱行刑的基本理论,着重从学理层面探讨行刑法治的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和重大意义,为监狱领域贯彻法治思想和法治理念寻求理论支撑和价值引导。
简介:量刑情节具有调整量刑幅度、保持量刑均衡、准确适用刑罚的重要作用。完善的量刑情节体系有助于引导法官正确量刑。由于立法背景、立法指导思想以及立法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现行刑法关于量刑情节的规定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不仅规定不全面,而且也不尽合理,有许多需要修改和完善之处。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审视,完善量刑情节的立法方式、丰富量刑情节的内涵、确立量刑情节竞合的适用规则、合理确定量刑基准,是推进量刑科学化、精确化和透明化,实现量刑公正的可选之策。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实施,调整了"死刑偏重,生刑偏轻"刑罚结构,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其中限制减刑、禁止假释范围的扩大,必将导致监狱长刑犯、累犯、死缓犯的增加,给监狱的监管安全、教育矫正带来极大挑战。监狱只有认真解读《刑法修正案(八)》,分析其对监狱行刑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提高罪犯的矫正质量,维护监狱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简介:中国传统行刑文化及行刑制度与儒家传统慎刑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蕴含于其中的合理性因素,如鼓励宽仁治狱;法、理、情相统一的囚犯教育感化制度;录囚制度等。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传统行刑文化价值核心及其对古代行刑制度的影响,探索其中的合理成分,为当前的行刑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简介:随着《刑法修正案(九)》的颁布与实施,“医闹”入刑成为一大焦点,对“医闹”问题的处理也正式从刑法的角度开始研究,本文以“医闹”入刑为切入点,主从“医闹”的社会现状、概念、分类、特征。“医闹”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危害性。我国相关的立法现状及“医闹”入刑的必性来研究“医闹”相关的刑事问题,并对“医闹”入刑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刑法的完善尽到绵薄之力。
简介:在我国加入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中,贿赂的范围与现行刑法的规定是不同的。刑事立法中贿赂犯罪中“贿赂”的范围的规定决定于国家的刑事政策。我国对职务犯罪的最主要的刑事政策是:“加大惩治,依法从重从严。”但是,现行刑法对贿赂犯罪的范围的规定却有失严密。修改现行刑法关于贿赂范围的规定,是我国必须履行的国际法义务,也是对我国职务犯罪刑事政策的贯彻。
简介:当下刑法解释存在过度的创造性解释倾向,并由此引发刑法解释的泛化。立法自身的缺陷不能完全通过解释得以克服,刑法解释并不必然能够克服刑法立法的缺陷或弥补刑法立法的漏洞问题。刑法中诸多明确的规定在过度解释之后反而会出现缺陷。需要对刑法解释泛化的逻辑前提或假设进行证伪,并基于法治的立场进行反思。在刑法解释中应当树立谨慎解释的基本姿态,缓解解释泛化带来的法治压力。
简介:关于校园欺凌的定义,中美两国官方给出了不同的界定,二者各有利弊。在我国《刑法》中,校园欺凌犯罪的认定主要涉及刑事责任年龄和罪名两个问题。有论者呼吁降低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我们对这种观点需要予以警惕。我国《刑法》对校园欺凌犯罪的处置主要集中在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和寻衅滋事罪4种犯罪。在治理校园欺凌问题时,应当坚持治小治早原则、综合防治原则、双向保护原则。在运用刑法手段治理校园欺凌时,应当遵循刑法的最后性原则。
简介: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之下,"民生保障"问题本质上是法律问题,是法律对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的保障。作为法律制度之一的刑法,主要从刑事政策、刑法机能、具体罪名设定三个层次来体现民生保障。《刑法修正案(九)》从宏观与微观上体现了我国刑法民生保障的基本特征,故我国刑法可称为"民生刑法"。"民生刑法"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刑法上的体现,值得提倡。
简介:依法治国要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赵秉志党的十五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的要求,我认为,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乃是刑事司法领域贯彻依法治国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作为现代刑法之根基,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各国...
简介:6月29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继全面修订《公司法》、《证券法》之后,修正刑法成为涉及资本市场的又一项重大立法活动。
简介:刑罚个别化理论以罪犯人身危险性为核心,主张个别预防,强调刑罚执行方法、方式多元化。刑罚个别化包括量刑个别化和行刑个别化。行刑个别化是刑罚目的之于行刑的个别化要求,是教育刑理念确立的成果。行刑个别化原则溯源,刑罚从报复刑、威慑刑、等价刑、报应刑,走向矫正刑、折衷刑。行刑个别化具有教育功能、感化功能,与"刑罚经济"相呼应,也是有效避免短期自由刑产生各种弊端的对策之一,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个别化处遇、个别化教育之完善,最后提出行刑个别化要正确理解和处理三种辩证关系。
简介:监狱是磁性极强的文化场所。社会的各种文化交汇其中,对监狱的行刑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而在当代社会转型中的以法治文化、和谐文化及其红色文化为主导的社会文化,被监狱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导入行刑的领域,用于对罪犯心灵的重塑与人格的再造,并提升为监狱改造罪犯的一种手段——文化改造的手段时,如果将我们思考的角度予以切换,会蓦然地发现,文化不仅是监狱用于“改造罪犯”意识与行为的物态与形制,而且也是罪犯享有的权利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权利(文化权利),一种融合于罪犯法定权利之中的特定权利。
简介: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古代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钌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简介:罪犯的人权是国家人权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罪犯的人权保障一直是国家人权保障最为核心和敏感的部分之一。现实中存在侵犯罪犯权利现象,因素复杂。罪犯权利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行刑价值,应当予以特殊重视。
简介:根据俄罗斯现行刑法典和烈事执行法典的规定,俄罗斯的行刑社会化制度,包括不将被判刑人与社会隔离的刑罚的行刑社会化、剥夺自由刑的行刑社会化,假释和缓刑四项内容.规定行刑社会化制度的目的,在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对服刑罪犯的惩罚与改造,使其回归社会后能够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不重新犯罪.
简介:罪刑法定原则不是禁止刑法解释,只是为刑法解释界定了合理的空间.刑法解释不能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这是坚定不移的定律.即刑法解释又要在已定的刑法规范中得出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结论.
简介:又是一年金秋季,齐聚古城襄法治。2016年湖北省法学会刑法研究会年会暨'刑法的新发展与法治湖北建设'学术研讨会于10月27日-28日在湖北省襄阳市召开。本届年会由湖北省法学会刑法研究会主办,湖北省襄阳市人民检察院和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并将体制改革作为本轮司法改革的重心,到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中共中央关
简介:安全始终是监狱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治本安全观的提出结束了监狱安全理念及其作用与保障的纷争,安全回归监狱的本质范畴,安全保障的方式回归科学的理性和监狱发展的规律。现代监狱行刑正在从传统刑罚秩序规训教化向现代教育矫正的社会化复归转向。现代监狱创制实践清晰地表明,安全的保障在于对罪犯的科学认知与合理矫正。城市长刑犯监狱更加需要强化对现代城市监狱的社会公共角色功能、罪犯人性及其需求的认知,围绕现代监狱任务,着力建设社会化现代监狱,促进罪犯社会复归,切实提高监狱行刑效能。
简介: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使得人们开始对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作出新的思考。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中国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金融安全日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刑法作为法益保护的最后一个手段,在保护金融安全的法律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在金融法治体系中如何加强刑法的保障作用已被提上议程。
论行刑法治
完善我国现行刑法量刑情节的设想
《刑法修正案(八)》对监狱行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中华传统行刑文化与行刑制度研究
“医闹”问题刑法治理研究
论现行刑法对《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中贿赂范围规定的接轨
刑法解释的法治压力及其缓解路径
校园欺凌问题的刑法治理探析
民生法治观下“民生刑法观”之提倡——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依法治国要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修正案(六)》锻造资本市场法治利器
行刑个别化在我国之完善
行刑中的罪犯文化权利研究
古代为何午时三刻行刑
论罪犯权利保护及其行刑价值
俄罗斯的行刑社会化制度
论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
强化理论与实务融合 推进刑法的新发展和法治湖北建设
从治本安全思维修正现代监狱行刑方略——以城市监狱社会功能为视角分析长刑犯行刑策略
发挥刑法保护功能 完善金融法治体系——湖北省法学会刑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