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医师主导下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制作用于治疗轻度复发病例,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牙齿移动精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简单牙列不齐的轻度复发病例10例,口内扫描获得牙列信息后应用正畸分析软件进行排牙设计并导出各阶段步骤模型数据用于3D打印和压制无托槽矫治器;通过测量隐形矫治后口扫模型与设计终末模型重叠对比的均方根值评价该数字化流程的有效性;将设计终末模型和治疗后口扫模型分别与初始口扫模型以腭皱襞(上颌)和未做移动设计的后牙区(下颌)为基准重叠,测量48颗设计移动的前牙特征点在矢状向、水平向、垂直向的三维坐标变化量,将预测牙齿移动量与实际牙齿移动量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分析该流程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齿控制的精确性。结果治疗后口内扫描模型与数字化设计终末模型重叠配准后表面距离的均方根值为(0.158±0.028) mm,小于设计步进移动量0.25 mm。配对t检验结果示设计牙齿移动量与实际牙齿移动量在矢状向、水平向、垂直向和整体的差值分别为[(0.06±0.24) mm,P=0.10],[(0.02±0.18) mm,P=0.36],[(-0.06±0.23) mm,P=0.06]和[(0.03±0.32) mm,P=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医师自行数字化排牙和3D打印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简单牙列不齐病例可以进行有效的矫治。
简介:摘要英国国家健康体系(NHS)寄希望于通过与技术公司共享患者数据可能提高服务水平,但是对于如何做出这些决定有所担忧。Tom Moberly报道。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去骨瓣减压行数字化塑形钛网缺损颅骨修补术后继发硬膜外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7例行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后行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20例,年龄(33.4±10.3)岁。依据颅骨修补术后是否继发硬膜外积液分为硬膜外积液(+)组(有积液)和硬膜外积液(-)组(无积液)。统计术后硬膜外积液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继发硬膜外积液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颅骨修补手术,其中20例(29.9%)患者术后经头颅CT检查证实硬膜外积液;其中15例接受保守治疗,4例经皮下钛网外放置引流管,1例去除钛网清除积液,随访复查积液均减少或消失;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4个(颅骨缺损面积、硬脑膜缺损、硬脑膜钙化、硬膜外积气)与颅骨修补术后继发硬膜外积液有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骨缺损面积(OR=7.498,95%CI=1.192~47.180,P=0.032)、硬脑膜钙化(OR=13.543,95%CI=1.140~160.875,P=0.039)、硬膜外积气(OR=9.137,95%CI=2.462~33.908,P=0.001)均为最终影响颅骨修补术后继发硬膜外积液的危险因素。结论颅骨修补术后硬膜外积液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术后硬膜外积液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颅骨缺损面积、硬脑膜钙化、硬膜外积气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当下个人医疗大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面临的安全隐患问题,以期为其应用与发展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通过重要文献复习及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分析国内外个人医疗大数据使用与保护的立法现状等,探讨个人医疗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应对措施。结果医疗数据属于个人数据的一部分,但又较其他数据更具特殊性,国家应该加强相关立法,界定相关概念,确立个人医疗数据的使用权限和范围,提高法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达到数据公共利益最大化,并保证个人数据权利使用与隐私安全的平衡。结论大数据时代个人医疗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引起的个人安全隐患问题需要法律法规、管理和技术等综合保障体系来解决。
简介:摘要大数据科技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目前在生物领域,大数据已经成为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大数据,目前较缺乏的是对庞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生物信息学中有许多工具及方法可以很好的分析生物大数据,其中聚类是现如今深入挖掘生物大数据的一种非常好的分析方法,目前生物大数据想要快速的发展需实现全球的开发与共享,这样利于资源的整合及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生物大数据的可视化的分析及聚类方法的应用情况等,最后介绍了生物大数据的开放与共享的现状。期待生物大数据可以得到更好的挖掘和分析,以更好的促进生物学的快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医疗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为临床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可利用的数据,推进医疗数据在临床科研中的深入应用。方法根据全院级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目标,将多个主要临床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后进行数据清洗、加工和解析,最终汇聚到统一平台中,形成有价值、可被利用的数据资源。结果构建面向临床科研的全院级医疗大数据平台,该平台累积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4年以来,1 342万余名患者的5 000万余次就诊数据,设计了面向分析的医院科研通用数据模型,并能够按照模型在平台上进行科研数据查询与导出,建立了医院临床科研数据管理规范和服务机制。结论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及数据治理实践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基于医疗大数据的高水平科技攻关提供了高质量数据基础,进一步提升了临床科研效率和质量。同时,在确保数据安全、合规利用的基础上,从全院视角对临床科研数据进行了管控。
简介:摘要医院数据是真实世界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不科学、不规范的数据管理极大地妨碍了真实世界证据的可靠性。基于临床数据应用于科学研究时发现的问题,本研究制定面向真实世界的数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从内容与逻辑一致性、完整性和规范性方面对数据整理进行标准化,并以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梅毒临床数据为例,对其进行验证。自某院医院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库、诊断库、检验信息库和治疗信息库导出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皮肤科就诊的梅毒患者的临床数据,共提取相关信息71 705条。SOP分析显示:完全重复6 816条;姓名、就诊ID号、身份证号码、年龄及性别存在内容或逻辑不一致的条目分别为152条、360条、88条、107条及457条;婚姻、民族、性别、生日和身份证号码项目缺失条目较多,分别为1 711条、1 077条、457条、496条和355条。规范化情况总体较好,其中职业项目填写不规范为1 884条。利用规范整理后的数据可有效统计梅毒不同分期的患者比例和诊疗费用,表明本研究提出的面向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管理与分析SOP,可用于建设基于医疗实践数据、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临床-科研型双功能数据库。
简介:摘要我国是肝胆疾病大国,但在肝胆疾病大数据领域却发展滞后,目前尚无全国层面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标准,且行业内缺乏肝胆疾病的规范化标注专家共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全国肝胆专家制定首个《肝胆疾病标准数据规范》团体标准。笔者团队就标准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及建立临床意义等对《肝胆疾病标准数据规范》3项标准(标准号分别为T/CMDA 001-2020、T/CMDA 002-2020、T/CMDA 003-2020)进行解读。旨在通过解读有助于临床医学研究及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机构对数据采集、标注、质量控制规范的理解,有利于该标准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