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线粒体 DNA 耗竭综合征(mitochondrial DNA depletion syndrome,MDS)是一组因核苷酸合成核基因时发生突变,使线粒体DNA拷贝数减少而导致组织器官能量产生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肝脑型MDS一般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发病,特征性表现为早发性肝病和神经系统表现。本文报道1例DGUOK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MDS,以加强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情绪耗竭在职业紧张与恢复体验的中介效应,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6—8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临床注册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的情绪耗竭分量表、恢复体验问卷(REQ)进行调查,分析临床护士工作紧张、情绪耗竭与恢复体验的相关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38份,有效回收率为96.1%。结果538名临床护士OSI-R总分为(350.60±68.80)分,MBI-GS的情绪耗竭分量表总分为(22.65±7.05)分,REQ总分为(51.16±12.20)分。临床护士REQ总分及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个体应付资源维度得分与情绪耗竭分量表总分均有相关性(P<0.05)。职业紧张、情绪耗竭和恢复体验的关系模型显示,临床护士职业紧张对恢复体验的影响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论护士职业紧张、情绪耗竭与恢复体验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情绪耗竭在职业紧张和恢复体验之间起中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为临床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临床护士职业紧张,降低情绪耗竭水平来提升护士恢复体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脑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6例肝脑型MDS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分别以“DGUOK”“MPV17”“POLG”“C10orf2”4个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建库至2020年1月关于肝脑型MDS的病例报道,结合本组病例,总结肝脑型MDS的临床特点。结果6例患儿均为男性,起病年龄为3日龄至8月龄,首发症状为胆汁淤积和发育倒退。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征有:肝肿大(4例)、肌张力低下(3例)、体格发育落后(4例)、胆汁淤积(5例)、凝血功能障碍(5例),白蛋白低下(3例)、低血糖(4例)、高乳酸血症(5例)、血串联质谱异常(6例)、同位素肝胆显像示24 h胆囊及肠道未见显影(2例)、头颅CT示脑外间隙增宽(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脑室增大(2例)、颅脑彩超示周围脑白质损伤(1例)。2例患儿失访,1例因“肝衰竭”死亡,3例因感染加重病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患儿中MPV17基因变异3例(其中c.182T>C、c.279G>C为新发变异),POLG基因变异1例(其中c.2993G>A为新发变异),DGUOK基因变异1例(c.679G>A纯合突变,2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C10orf2基因变异1例(其中c.1186C>T、c.1504C>T为新发变异)。检索到DGUOK、MPV17、POLG、C10orf2基因突变导致的4种肝脑型MDS分别129、100、51、12例,常见临床表现有肝病(胆汁淤积、转氨酶升高),代谢障碍(低血糖、高乳酸血症),神经病变(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和癫痫、周围神经病变等多样化脑病表现)。1/3的 C10orf2突变者出现了肾小管损伤。结论肝脑型MDS临床表现为肝病、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受累综合征。DGUOK、MPV17、POLG、C10orf2 4种基因型导致的肝脑型MDS各有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个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家系进行遗传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提取家系中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致病基因变异,并对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发现患者DGUOK基因存在c.505_508delTATC的纯合变异,父母都是该位点的杂合变异携带者。c.505_508delTATC为未见报道的新变异位点,造成169位氨基酸由酪氨酸(Y)变异为精氨酸(R),随后编码框改变,在199位翻译提前终止,理论上产生截短蛋白p.Y169Rfs31X。结论c.505_508delTATC为DGUOK基因致病性变异,扩展了DGUOK基因变异谱。
简介:摘要耗竭CD8+T细胞(exhausted CD8+T cells,CD8+Tex)是一种由静止CD8+T细胞在持续高抗原刺激条件下形成的独特亚群。静息CD8+T细胞在短期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功能细胞并发挥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而持续的高抗原刺激将使效应CD8+T细胞逐渐分化为终末CD8+Tex细胞并且不可逆转地失去效应器功能。与记忆和效应T细胞不同,CD8+Tex细胞具有一个独特的转录程序。同时,众多研究正在试图绘制一个详尽的CD8+Tex亚型分化图谱,旨在未来通过靶向CD8+Tex细胞内的单个亚群或单个分化阶段来最大限度增加效应T细胞的数量,同时避免损伤效应细胞。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从转录失调、代谢重编、亚群分型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以CD8+T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学疗法提供更多治疗策略。
简介:摘要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负责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细胞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发生功能紊乱是免疫疗法失效的直接原因。当宿主免疫反应失败且抗原长期存在时,抗原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转变为耗竭性T细胞。肿瘤中的T细胞耗竭可能与肿瘤微环境中富含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存在潜在联系。目前已有多种针对TGF-β的抗肿瘤免疫策略,这些靶向TGF-β的治疗策略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功能,其中部分作用可能与改善T细胞的耗竭有关。T细胞耗竭也常常发生在慢性病毒感染中,共表达抑制性受体是耗竭性CD8+T细胞的关键特征。文章综述了肿瘤微环境及慢性病毒感染中TGF-β与T细胞耗竭之间潜在的联系和作用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GUOK基因突变脑肝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特点及产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因"持续黄疸4个月+19 d,肝功能异常1个月+19 d",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1例脑肝型MDS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诊治经过、基因突变特点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结果①病史采集:患儿为女性,G5P3,入院年龄为4个月+20 d,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并持续4个月+19 d,伴眼球震颤及肝功能异常。其家族史中,曾有2例黄疸伴不明原因死亡新生儿。其4个月龄时罹患支气管肺炎、低蛋白血症并全身浮肿;5个月龄时,因呼吸、循环、肝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②基因检测结果:对该例患儿进行外周血线粒体核基因筛查结果显示,DGUOK基因第1外显子c.130G>A(p. Glu44Lys)纯合突变,为已知错义突变,并且为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③产前诊断结果:该例患儿的母亲于30岁时再次妊娠。孕龄20孕周时,其羊水脱落细胞Sanger法测序结果显示,胎儿DGUOK基因第1外显子c.130G>A(p.Glu44Lys)杂合突变,被诊断为非MDS胎儿。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肝病患儿,尤其累及多脏器或疑为酪氨酸血症时,应考虑MDS可能,通过基因分析可明确脑肝型MDS诊断。还可通过对胎儿羊水脱落细胞的基因分析,对MDS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简介:摘要目地回顾性分析1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TDPS)肝脑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脱氧鸟苷激酶DGUOK基因突变进行家系分析。方法对2019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MTDPS患儿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先证者,女,出生第1周开始出现反复低血糖、顽固性高乳酸血症,并伴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喂养困难、体质量增长迟缓,小头畸形、肌力差、逐渐出现双眼间断性震颤,最终未能存活。基因检测发现该患儿为DGUOK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42-c.43insTTCA(p.F15fs129X)/c.808-1(IVS6)G>A,前者为移码突变,产生截短蛋白,后者为剪切突变,导致异常剪切。患儿父母各携带1个DGUOK基因突变,患儿姐姐此2个位点均无突变发生。结论此2种突变均系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MTDPS中的DGUOK基因突变是婴儿肝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低血糖、高乳酸血症、肝功能异常,婴儿或儿童患有急性肝衰竭时,即使缺乏神经肌肉受累,也应考虑进行DGOUK基因测序筛查,以便早期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个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8A型家系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方法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查潜在的基因变异,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并用PolyPhen-2与PROVEAN软件预测氨基酸变异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患儿,女,2个月4天,临床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急促、肌张力低下等,实验室辅助检查提示患儿发育落后,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均异常,并伴有高乳酸血症,因治疗效果差于3月龄时死亡。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的RRM2B基因存在c.16delA(p.R6Gfs*22)和c.175G>C(p.A59P)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均为新鉴定的致病性变异。结论RRM2B基因的c.16delA(p.R6Gfs*22)和c.175G>C(p.A59P)的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8A型的致病基因,本研究结果加强了对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病因认识,同时扩展了RRM2B基因变异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来源分泌型自噬体,即一群表达自噬标志LC3B的细胞外囊泡(LC3B+ extracellular vesicles, LC3B+EVs)对CD8+T细胞功能耗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和腹水中LC3B+EVs和PD-1+CD8+T细胞比例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在αCD3/CD28和IL-2培养条件下加入LC3B+EVs或经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封闭抗体封闭后的LC3B+EVs体外诱导培养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PD-1+CD8+T细胞和IFN-γ+CD8+ T细胞比例以及上清中IL-2、TNF-α和IFN-γ的浓度。结果肝癌患者血浆和腹水中LC3B+EVs及表达HSP90α的LC3B+EVs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癌性腹水组,且与PD-1+CD8+T细胞耗竭比例均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HSP90α+LC3B+EVs。另外,体外人肝癌细胞来源的LC3B+ EVs可以诱导CD8+T细胞耗竭,当采用HSP90α封闭抗体预封闭LC3B+EVs后,CD8+T细胞耗竭比例显著降低。结论肝癌细胞来源LC3B+EVs通过膜结合型HSP90α诱导CD8+T细胞功能耗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以及共感染患者的CD8+T细胞耗竭状态。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收治的HIV感染和(或)MTB感染患者87例,其中HIV感染18例,活动性结核(active tuberculosis, ATB)34例,潜伏性结核(latent tuberculosis, LTB)19例,HIV感染合并ATB 7例,HIV感染合并LTB 9例,同时纳入11名健康对照者。收集所有受试者的外周血,进行全血细胞表面染色和细胞内染色,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上的活化分子CD62配体、CD44、CD127,转录因子脱中胚蛋白(eomesodermin, EOMES)、T细胞因子1(T cell factor 1, TCF-1)、T盒转录因子(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 T-bet)、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 Blimp-1),抑制性受体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 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3, Tim-3)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HIV感染组活化分子CD62配体、CD44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抑制性受体Tim-3则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1.00、1.00、0.00,均P<0.010);HIV感染合并LTB组CD62配体、CD44的MFI低于LTB组,而PD-1、Tim-3则高于L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00、26.00、6.00、3.00,均P<0.010);HIV感染合并ATB组CD62配体、CD44、CD127的MFI低于ATB组,而PD-1、Tim-3则高于A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9.00、40.00、45.50、28.00、7.00,均P<0.010)。HIV感染组的终末效应CD8+T细胞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中枢记忆CD8+T细胞则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5.00、33.00,均P<0.010);HIV感染合并LTB组的终末效应CD8+T细胞表达水平高于LTB组,而中枢记忆CD8+T细胞低于L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7.00、20.00,均P<0.010);HIV感染合并ATB组的终末效应CD8+T细胞高于ATB组,而中枢记忆CD8+T细胞低于A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U=7.00,P<0.001)。HIV感染组PD-1+Tim-3+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HIV感染合并LTB组PD-1+Tim-3+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LTB组,HIV感染合并ATB组PD-1+Tim-3+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A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1.00、6.00、5.50,均P<0.001)。HIV感染合并LTB组的转录因子EOMES和TCF-1的MFI低于HIV感染组,而T-bet的MFI则高于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00、4.00、9.00,均P<0.001);HIV感染合并ATB组的转录因子EOMES和TCF-1的MFI低于HIV感染组,而T-bet和Blimp-1的MFI则高于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1.00、14.00、7.00、22.00,均P<0.050)。结论合并HIV感染的MTB感染患者其免疫功能更为低下,CD8+T细胞耗竭程度更高。此外,合并LTB和ATB感染的HIV感染者较单纯HIV感染者的CD8+T细胞耗竭程度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例临床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并对该家系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对该家系先证者通过高通量测序进行代谢性肝病相关致病基因变异筛选,并用Sanger测序验证其变异来源,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新报道变异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为MPV17基因(NM_002437)c.182T>C(p.F61S)与c.293C>T(p.P98L)复合杂合变异引起的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者,Sanger测序验证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其中c.182T>C(p.F61S)变异尚未报道,经分析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MPV17基因c.182T>C(p.F61S)与c.293C>T(p.P98L)复合杂合变异为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本研究发现了MPV17基因的一个新变异,拓宽了MPV17基因致病变异谱。
简介:摘要肿瘤和慢性感染中存在着T细胞耗竭现象。耗竭T细胞是一群持续高表达抑制性受体而免疫效应功能和增殖能力降低的T细胞。阻断耗竭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可一定程度逆转其耗竭程度,恢复部分免疫功能,为肿瘤和慢性感染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 domain,TIGIT)是近年新发现的抑制性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通过多种机制对T细胞效应功能进行负性调控,与T细胞耗竭密切相关。本研究就TIGIT及其相关受体、配体的分布、功能,TIGIT介导T细胞免疫负性调控的作用机制,以及TIGIT在慢性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采用文献整理分析、样线调查、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老挝药用植物物种资源信息,初步获取老挝境内药用植物资源、民间草药使用方法及传统医药知识档案资料,发现老挝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214科1 014属2 165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29科40属57种,裸子植物8科17属32种,被子植物177科957属2 076种。目前市场流通的药材有108种。老挝有广泛应用草药资源的基础,农贸市场中的一些鲜药具有止咳生津、祛湿、祛暑、滋阴凉血等功效,市场上驱风、壮腰膝类药材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应重点加强开发和管理。中国与老挝可在传统用药经验方面深入研究、加强交流。
简介:摘要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企业档案工作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企业档案工作的内容由单纯的档案实体管理正在走向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如何最大程度地开发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最大的价值,成为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对企业的档案资料应该进行多渠道征集、多层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