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进入新的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进程日益加快,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及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蓬勃兴起,信息基础设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人类社会的进步。顺应世界潮流,我国政府正在从战略的高度,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作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在有关讲话中也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并在经济、社会、科技、国防、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积极加以运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五”计划中,也对新世纪之初我国信息化建设作出了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如此大份量,强力度地突出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这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还是第一次。这充分说明,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被赋予了历史性重任,我国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简介:高职美术类专业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需要一个长期、立体、多元化的系统工程。隐性课程的提出使教育者们开始关注学生厌学心理的背景因素.使英语课程改革系统化、结构化、动态化。隐性课程设置可以根据美术类学生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英语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简介:青海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在青海进行“新农村建设”调研,可以发现西部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诸多矛盾,包括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增收的矛盾、农村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就业的矛盾、“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基层财政依赖转移支付的矛盾、农民储蓄与资金使用的结构矛盾、土地的生活保障与使用权转移的矛盾、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与责任监督的矛盾等,这些矛盾集中表现在要素流动和转移在市场化机制下不利于农村建设。根据调研,我们建议:1.西部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积极争取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政策支持的同时,继续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教育、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扎实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2.西部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直接的途径要依靠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要依靠支农资全稳定增长机制;3.西部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间接的途径要依靠市场机制和企业家通过资产经营和企业重组进行机制创新,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运行机制,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4。西部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还在于解放思想,鼓励制度创新,促进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转移。鼓励制度创新,促进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和转移,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中城镇发展新村规划和建设进行,要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要结合工业化推进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要结合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进行。这些结合,具体体现为政策的配套和倾斜、激励机制的相互融合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