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形成前是一种距离状态,静态的距离状态串起来形成动态的过程,即政府与公众距离形成的过程。政府与公众间的距离状态或距离的形成,除了“无接触”状态(彼此间无任何关联,谈不上有无距离)外,可分为表面接触、轻度交集、中度交集和深度交集形成的四种距离。通常情况下,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大都处于较浅或轻度、中度水平,其“适当距离”更多体现为,双方较融洽或契合的利益距离和心理距离。适当距离是政府与公众顺畅沟通的前提。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本质是“心理距离”,而心理距离的锚定是政府与公众顺畅沟通的关键。政府要实现与公众——即政府信息接收者、反馈者和行动者——保持最大可能的顺畅沟通,必须实事求是地根据所处信息环境在了解双方距离的前提下,善于借助第三方作为协调机制,有意识地增加或缩短双方距离,从而保证彼此之间尽可能地平等对话、互相理解并达成共识。构建合作型政府信任关系是政府与公众共同致力于实现的目标,此目标本质上需要政府以自身有效的实际行动赢得公众的政治信任并进而形成政治信任的“锚定”。
简介:随着网络虚拟社区的兴起,有学者认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用户在创造注意力的同时,还在创造沟通力,沟通力是注意力模式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沟通力也是研究注意力模式的方法之一。并将这个日益由互联网技术统治的时代称为沟通力时代。本文以虚拟社区宝宝树为例,研究了该社区的沟通力情况,以及沟通带来的注意力在生产、加工、分配、交换和消费模式上的变化。研究结果认为,在沟通力时代的虚拟社区中,注意力生产呈现差异化趋势,这体现在人们对产品需求随年龄、地区等因素呈现差异。注意力加工细化和个性化,人们倾向传播和关注个性信息,以获得别人的关注。注意力主要分配在日常渠道论坛中,游戏渠道是注意力停留时间最长的渠道。注意力在交换过程中日益呈现出用户一沟通一商家的反流通方向,即用户在沟通中提出需求,商家再进行满足的生产营销过程。
简介:本文通过爬梳中外史料,考证中国第一本新闻通史——《中国新闻发达史》的署名者蒋国珍的详细资料。首先指出,蒋国珍是江苏溧阳人,生于1896年,活跃于20世纪20-40年代的沪宁地区,身份依次为学生运动领袖、国民党党员、教育工作者、政府职员、银行经理,终其一生仅是一个小人物。其次发现,蒋国珍并非《中国新闻发达史》的作者,而应该是译者。1924年7月,《支那た于ける于为新闻凳达小史》首次刊登于《北京满铁月报》,作者是时任职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北京公所的伊藤武雄。1927年3月,增稿后的《支那た于ける新闻凳达小史》,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东亚经济调查局再次出版单行本,随后被蒋国珍译为《中国新闻发达史》,成为第一本中国新闻史译著,也是第一本中国新闻通史。最后,由蒋国珍翻译的《中国新闻发达史》不仅是中国学者的参考书,且是日韩学者借鉴与翻译的对象,从而将蒋国珍定位为沟通东亚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