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王廷兰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39期
-
机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题材;欣赏文学作品,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等,这些需求都与课文的拓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为什么要拓展?拓展什么?怎样拓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我们教师备课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拓展。
-
作者:
程浩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1-21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11期
-
机构:江西景德镇二中程浩试题:(北京)阅读下列材料:小明遇到一个问题: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排列形式如图1所示,将他们分割后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他的做法是:按图2所示的方法分割后,将三角形纸片1绕AB的中点O旋转至三角形纸片2处,依此方法继续操作,即可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DEFG.
-
作者:
王胜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41期
-
机构:点,是点石成金的点;拨,是拨云见日之拨。点石成金需要好功夫,拨云见日要抓住好时机。即,点拨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能够点拨的内力,又有抓住时机的慧眼。在学生“愤”“悱”之时,即使教师事先并未准备问题,也宜随机设问,予以“启”和“发”。
-
作者:
杜艳梅李德田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47期
-
机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如若在课堂上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限制了他们思考的权利,那他们就没法真正地深入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效就不能提高。能从心灵深处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奇思妙想的水平绝不亚于一个高明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