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涉及面广、实用性强.
简介:网络发展的迅速成功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利用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采用了国际统一的技术标准,传递文字和图像信息。虽然这些技术标准使全球信息联网成为可能,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利用国际互联网作为教学工具制作高质量的远距离教育节目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值得考虑的两方面问题是:教育的管理和教育的交互作用。教育的管理使学生踏上知识的旅程并从中得到学习和实践;教育的交互作用可提供给学生某些学习经验,二者都需要新的以网络为基础的工具。智囊工具(WisdomToolsTM)便是这种类型的工具,即可单独使用也可合作使用。它们开发利用国际互联网媒体的潜力而不是将传统的教科书或课堂照搬上网。本文重点探讨有利于提高远距离教育质量的教学工具的革新问题并通过两个例子加以论证。
简介:学会学习和自我调控被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是21世纪的核心素养。然而当前大多数远程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低下,调节性学习技能缺乏,其学习成效也不甚理想。调节性学习作为一种具有导向、监控、评价功能的学习方式,能帮助学习者有意识地协商任务目标和标准,策略性地采用工具和策略,最优化其任务绩效,及时监控其学习过程和进展,当结果偏离预期目标或者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调节性学习具备目标导向性、元认知特性及社会性,在个体与群体的交互协调发展中,学习者可通过自我调节、协调节和集体调节三种学习类型,对个体自身、个体之间及集体的目标进行监控和调节。学习者可通过定义任务、设定目标、制定计划、采择策略、实施计划、监控和控制、反思评价及适应性调整的宏观及微观各阶段的迭代循环,在共享的学习空间中,感知自身及其同伴的认知水平、情感状态和行为表现,并利用空间平台所提供的学习工具,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监控和控制,实现调节性的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简介:《统计学原理》是电大财经科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以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数学为方法的应用性方法论学科。该课程具有概念抽象、原理难懂、公式运用灵活多变等特点,主要考察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这种综合运用能力既是学习重点,也是学习难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普遍感到难度大(达50%左右)。为了提高学生对《统计学原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算法工具来分析统计学原理的计算题,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尽管经验不太成熟,但还愿介绍出来,以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自学能力,并请教同仁,以期完善。算法与算法工具是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常用术语。所谓算法(algorithm)是指为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它并不是计算方法的简称,而是对解题过程与方法的精确描述,是对已知数据所施加的操作。为了准确地描述算法,人们创造了许多工具,即所谓算法工具,常用的算法工具主要有:流程图,结构化流程图,PAD图,伯代码等。本文所说的算法工具仅是最简单的流程图。流程图也称框图,是用一些几何图形表示各种类型的操作。并在框内写上简明的文字或符号,表示具体操作,并用流程线表示走向或顺序。等等。用流...
简介:"觉知"这一概念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领域的引入,为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提供了新的方法。现阶段,国内外诸多学者已经相继开发出了一系列"觉知"工具,这些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不同的觉知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行为、认知、社会性交互三个方面。对计算机环境中的觉知工具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两个核心问题:如何产生可供学习者觉知的信息;如何让学习者对觉知信息产生觉知。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觉知信息可能会造成的对学习者隐私的侵犯、对学习的干扰、信息过载等问题。
简介:感知是对某种事实的认知,是了解周围环境的开始,是指导个体行为的重要指标。群体感知是对群体活动过程各方面的了解,是保障协作学习效率和协作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群体感知信息的隐藏性,学习者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获取相关信息,由此引发消极参与、游离于任务之外等现象。学习分析工具能够将感知信息显性化,减轻感知负荷。但是以往关于群体感知的研究,为学习者提供的感知信息类型较为分散,设计的学习分析工具大多只针对某一方面的感知信息。有效的协作学习需要具备三种类型的群体感知:认知感知、行为感知和社会感知。基于群体感知,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探究利用学习分析工具多维度提供感知信息对协作学习的影响,有助于改善协作学习过程,促进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分析工具对小组交互的网络密度有显著性影响,可以明显提升小组参与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小组成绩上,影响并不明显,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