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唐代乐部实质上是按雅乐形式组织起来的新俗乐,包括两个类型:宫悬、鼓吹、挽歌属传统类型;十部伎、二部伎、太常四部乐属燕乐类型。後者是在胡乐入华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追溯唐代乐部的来源,可以重建汉唐之间雅乐流动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乐部是礼乐制度的特殊形态。只有按一定组织结合起来的乐工、乐器,才能传承制度化、仪式性的音乐。这种音乐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核心。因此,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其主线是以乐部为条件的传承。

  • 标签: 唐代 乐部 乐工 乐器 传统音乐
  • 简介:某大学中文系有个高材生,自告奋勇写《寝室公约》。他一下笔就大抒其情:“啊!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终于从五湖四海来到一起了,在这阳光灿烂、层林尽染的时候,我们迎着璀璨的朝霞,来到这风景秀丽的地方,我们的心情象大海里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 标签: 应用文写作 高校 大学语文 写作程式 写作指导
  • 简介:词汇中不少词语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这是人们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约定俗成的。有的词语带有喜爱、赞美的色彩,一般称为褒义词;有的词语带有贬斥、厌恶的色彩,一般称为贬义词。写文章时,一定要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选用色彩协调的词语,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表达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现象都是很常见的。

  • 标签: 词语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贬义词 语言环境 语言表达
  • 简介:胡适的《尝试集》,向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是中国新诗、白话诗的开山之作,是五四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批战绩之一。这种说法初看起来原也无甚大误,然而假若不在“白话诗”之前加上“现代”或“近代”之类限制词的话,恐怕著有《白话文学史》的胡博士本人都不大敢于首肯,因为白话诗原是“古已有之”的东西,并非由他首次发明。

  • 标签: 白话诗 《尝试集》 白话文学 东西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新诗
  • 简介:犯错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学生的错误可以彰显其语言学习的过程及特点。分析错误对教师有益,它能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做出改进与调整;错误分析有助于学生,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馈,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及语言能力。

  • 标签: 错误分析 错误分类 原因
  • 简介:<正>近读中华书局本《汉书》数过,此书博取前贤研究成果,经专家整理校点,条理分明,几臻完善。然因卷帙浩繁,间或亦有疏略之处,笔者不揣浅陋,于披读之时,随笔勾志,今选录十余则,缀成一篇以俟教。(1)文帝纪:“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118)按:铜虎符为古时兵符,乃调兵遣将之信物。铜铸,虎形,分为两半,右半留中,左半授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由使者持符验合,方听差遣。故应劭注“国家当发兵遣使

  • 标签: 举误 校点本 标点 《汉书》 将军 九卿
  • 简介:了解汉语词汇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把握汉语词汇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文章主要从称谓语、颜色词、动物词、植物词、数词等方面对中外文化差异进行具体分析。

  • 标签: 汉语词汇 文化差异
  • 简介: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唐人旧题乐府只是文人的拟作,并不入乐。本文通过考察後发现,唐人作旧题乐府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旧题曲调一直流传,作旧题以入乐;二、旧题曲调被改造,作旧题以入乐;三、旧题曲调已经消失,作旧题以入新兴曲调;四、旧题曲调已经消失,只拟旧题而不入乐。把唐人的旧题乐府创作统统归为第四种,很可能引起我们对那些大量的乐府诗的创作效果、作品风格做出错误的判断。

  • 标签: 唐代 旧题乐府 旧题曲调 乐府诗 创作效果 作品风格
  • 简介:语序指的是词语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次序。句中所有词语都是循着一定的语序规律组织起来的。语序的改变,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和效果。语序安排得当,意思表达得就清楚;语序安排不当,就会引起意义上的混乱,造成语法上的错误。下面先就常规方面谈谈安排语序时必须注意的四个问题,并从报刊和语文课文中选择例句予以解说。

  • 标签: 语序 并列词语 句子 语病 定语 词组
  • 简介:本文探讨了表对结构的"这个那个"的句式构成,指出适用于此句式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及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该句式具有强烈的口语特点,并包含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

  • 标签: 对举结构 “这个那个”
  • 简介:《五十二病方》物量词隅张丽君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中保留了不少药物量词。据马继兴等人的考证,“从字体看,帛书的抄写不晚于秦汉之际,而就内容考察,医方的产生年代应早于《黄帝内经》的纂成时期。所以,无论从哪一方...

  • 标签: 《五十二病方》 物量词 个体量词 《伤寒论》 《说文》 举隅
  • 简介:本文分析了唐诗与音韵之间的天然关系。音韵赋予唐诗灵气,唐诗展现音韵魅力。唐诗与音韵完美结合,相互渗透,形象地体现出诗人的,使诗词声到情亦到,音韵之美跃然纸上。

  • 标签: 唐诗 音韵 灵气 魅力
  • 简介:唐代西北音中于母字按照开合口发生分化,合口读[Yw-],开口字在慧磁音义中尚未和以母合流,而在晚唐五代汉藏对音材料中,于母开口和以母合流。

  • 标签: 西北音 于母 分化
  • 简介: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也渗透到了文学作品中,唐代出现了大量茶诗,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对唐代茶诗中用到的意象以及诗人构造意境的艺术手法进行研究,理解诗人如何以茶入诗,以此构造诗人需要展示的意境。

  • 标签: 意象 造境 唐代 茶诗
  • 简介:从几个例词看唐代动量词的发展王绍新0.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两大部类之一,其产生晚于名量词,关于它出现的时代,论者各有不同主张,不过多数人赞同魏晋南北朝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动量词体系之说。笔者拟考察从那一时期到唐代(含五代)动量词的新发展,所用语料暂限于...

  • 标签: 动量词 《全唐诗》 魏晋南北朝 “度” 《现代汉语词典》 名量词
  • 简介:“左VP右VP”对格式可分为三个次类,且三个次类间存在一个语法化等级序列。语料分析发现,此格式的语法化过程贯穿两条线索:一是“左”“右”词汇语义的分化与虚化;一一是“表动作反复”格式语义功能的产生与发展。“左”“右”词汇语义的分化使其在“S+VP”结构中由主语降格为状语,加之前后两个VP在形式和语义上的变化,古代汉语中两个并列的“S+VP”结构最终在重新分析的作用下形成“表动作反复”的新语言形式;而这一语义功能的稳固又促使该结构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最终促成“左一个N,右一个N”这一对格式。

  • 标签: “左VP右VP” 方位词 对举格式 语义分化 语法化
  • 简介:长诗结构三式──谈唐代三首著名长诗的结构赵仁珪凡喜爱读诗、写诗的人都知道,长诗最忌平冗散缓,一旦如此,读者便会越读越扫兴,始则想跳过几行,终则不能卒篇。诗写成这样,算是彻底失败了。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内容太平庸,只好小题大作,拉长篇幅,这里姑且不...

  • 标签: 《长恨歌》 《秦妇吟》 长诗 中国古典诗歌 《咏怀》 贾宝玉
  • 简介:董志翘的《〈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误》一文在影印本、他书的基础上进行精校,尤其以理校法为指导,分析并纠正了学者在校勘方面的失误,为还原抄本的原始面貌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其理校思想具体分析,并归类举例,指出理校法给校勘工作带来的启示意义。

  • 标签: 董志翘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 理校法
  • 简介:本文以孟二冬先生的《登科记考补正》爲底本,抽取出190首唐代科举考试诗,专注对每一首诗的用韵进行了穷尽式地考证分析,将格律诗用韵要求与考试诗中体现的用韵情况进行比照,并参照前人的观点,对其体现出的'东韵冬韵通押'的特殊用韵现象进行分析论证。

  • 标签: 唐代科举诗 格律诗 中韵 东韵
  • 简介:孙绍振文本解读论著卷帙浩繁,孙先生自己总结为:从创作论角度解读文本。我们换句更简便的说法,就是解“写”。本文试对孙绍振解“写”论作一简要梳理。一、从创作论到解读学解“写”就是揭示创作的奥秘,最早见于孙绍振的早期代表作《文学创作论》。该书后记中,孙绍振详尽、生动地阐述了他寻找艺术奥秘的心路历程。

  • 标签: 解读文本 创作角度 孙绍振 文学创作论 实践 “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