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向内转"讨论,分析其中所建立"心理学"与"固有属性"双重视角下"去政治"论述,并认为形成了三种叙述策略:从"斗争说"到"建设说"、从"外在真实"到"内在真实"、从政治功用到心理功用。但我们也认为,既不能简单地强调文学政治性,也不能回避或否定文学与政治关系,应当将"文学想象政治"视为一种新理论出路。文学与政治都是基于对人类美好生活共同想象才走到一起,其中任何一方,若是离开了对美好生活想象,都将可能被对方所超越。

  • 标签: 向内转 去政治化 想象
  • 简介:王阳明心路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以龙场悟道为时间坐标,前期主要是从方法进入本体,自己如何证道悟道;后期则是从本体开出方法,旁助他人证道悟道。"良知说"学说作为晚年思想总结,即体即用,即用即体,本体与工夫打成一片。具体分析,约有四个层面:(一)"良知"(良知本体);(二)"致良知"(良知实践);(三)"良知教"(良知教育);(四)良知学说(良知理论)。四个方面上下贯通,内外一体,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全面系统整体结构。也就是说,在阳明思想系统中,"良知"既是社会实践不可或缺道德活泉,也是天道流行发用意义上宇宙本体,是一切价值产生最深层、最根本源泉。"致良知"则是道德实践场域开显与实现,一方面要即用见体,不断化除私欲造成良知昏蔽现象,彻底证入良知本体,一方面又要依体起用,将良知本体之用扩而充之,使天下万事万物均呈显出价值与意义,最终将良知之知转化为良知之行。至于"良知教"显然是人间道德拯救活动展开与落实,是"下学上达"生命实践活动具体指导,根本原则当为本体与工夫一致、形上与形下统一,从而重返生命存在固有真实。人类社会实践及其价值真实到场当然需要理论形态总结与升华,因而"良知说"既要强调良知本体论意义,以确保人类道德实践活动形上根源永不枯竭,也要重视良知实践论价值,以防止形上本体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区隔,亦即无论本体论与工夫论,心性论与实践论,都必须上下、内外一起打通,同时纳入诚意、正心、致知、格物等一系列工夫系统,形成一个有体有用圆融究竟理论系统,统合为足以安顿人精神生命广袤实践场域。

  • 标签: 王阳明 良知本体 致良知 良知教 良知说 四重结构
  • 简介:通过阳明心学与汉纳·鄂兰心性论对照研究,可以看出两者都是强调内向探索和外向探究之间差别。两者在探讨内向探究时,遇到似乎相同困境,即内向探求对象不属于可直接印证外物,而是属于内在于人心之'物',而这一内心之'物'却难于言表。两者最大差别在于汉纳·鄂兰不假设具有一种道德本质作为人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内在支撑,她认为思维活动内心对话对于防非止恶具有积极作用,汉纳·鄂兰更注重内心思维活动对道德行为作用。而王阳明假设了一个道德本质,即'天理'或'性',这是具有本体论意义概念,这一概念提出为人道德行为给予了先天保障。

  • 标签: 内在探究 道德性 汉纳·鄂兰
  • 简介: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在再现“他者”过程中对本土文化进行了东方化和美国,以美国主流文化个人主义价值观置换了原作《木兰辞》所蕴涵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改写了本土文化民族身份。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强势文化美国媒体实施了对弱势文化整合与殖民,而真实本土文化则遭遇了边缘

  • 标签: 迪斯尼 《木兰》 东方化
  • 简介:周梅森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以其历史小说和战争小说而蜚声文坛。1983年发表在《花城》上中篇小说《沉沦土地》可以说是他成名作。这篇小说以煤矿生活为背景,把我们视线引向民国年代那段沉重历史,小说所具有的厚重历史感和沉郁叙述风格,不仅引起人们关注,而且还获得了全国中篇小说奖,他第二年写作战争小说《军歌》再一次获取这一荣誉。这两篇获奖小说大致上也确立了周梅森写作路数和创作风格。在以后十来年里。

  • 标签: 政治小说 周梅森 政治情怀 当代作家 战争小说 历史小说
  • 简介:<正>在研究文艺问题、分析文艺现象时,总要论及文艺内容和形式问题。但是,文艺内容究竟是什么?建国以来,却没有认真地探讨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中曾经指出,文艺源泉是生活,文艺要把普通日常生活集中起来,要了解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生动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以及关于典型那几个

  • 标签: 生活真实 政治概念 历史真实 社会生活 政治内容 延安文艺座谈会
  • 简介:因为爱这个世界,而痛绝其恶;因为憎恶恶私人幽闭,而深情地探寻人公共条件。行动者超出“制作”之上德艺绽现,是阿伦特对现代性政治处境药方。超出物质“制作”命意在于使臻于美的政治交往具备生产力一生产关系本体意义;“绽现”即颠覆善良意志、排除物质私欲现代性(即审美)体认。判断力生发,即反思判断力、想象、审美共通感等等生成,是我们交往共聚生成,也是私我开放向整体自由安顿。‘行动和判断始终一贯,投身者和旁观者不应分判,这是阿伦特交往政治美学对现代孤立世界意义。

  • 标签: 行动 判断力 交往 政治美学 阿伦特
  • 简介:越南已接触并学习中国儒学很长时间。因此,王阳明与黎贵惇虽然出生于不同时代及国家,但他们都吸收和继承了儒家核心思想,那就是主张提高王道及'阳儒阴法'结合仁治与法治思想。这也就是黎贵惇所希望可以处理越南当时难题思想,也就是让儒家思想渗入到越南本土,发挥更多更适切作用。正因为如此,黎贵惇这番贡献已证明了他确实占有越南思想集大成地位。

  • 标签: 王阳明政治思想 黎贵惇政治思想 王道主张 结合仁治与法治主张
  • 简介:一无论是从中国文学发展历程还是从当前文学创作现状来看,没有人能够否定文学创作与政治联系。当今三农问题、打工文学以及文化研究兴起,都说明了文学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不面对现实问题而研究它们,在《文学政治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作者刘锋杰等人看来,就不能完整地解释当代文化与文学问题。

  • 标签: 创构 政治理想 文化心理 创作现状 美政 生活理想
  • 简介:在《任性艺术--文化研究作为权力批判》(2001)①一书中,我从历史-理论方面对文化研究源流进行了梳理,揭橥了文化研究主要旨趣在于对权力关系批判性分析,这种权力关系经由文化来进行生产、维系和改变.同时,这种文化分析传统首要关注当下文化现象:它想要把握个别“事态”和权力关系的当下分布(constellation)。

  • 标签: 《任性、反抗与政治性》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 简介:鲁迅在1926-1927年间文学史论述与讲演中,对文学与政治关系思考,表现出一种悖论式张力结构。在鲁迅思想脉络中,立足文学立场,表达是克服文学"被描写"地位与身份,这既是鲁迅现实感表现,也是恪守文学立场,在现实政治中屈而求伸努力,因而在文学与政治关系上,鲁迅表现出了一种对文学与政治双歧性思考。

  • 标签: 鲁迅 文学史叙事 政治维度
  • 简介:当代小说政治意识漫论李运抟在中国,像梁启超那样看重小说之功用者,怕确实少见。他那篇众所周知《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竟断定“欲新”国民、道德、宗教、政治、风俗、学业、人心、人格等这些极重要社会存在,就不可不“必新小说”。这还不说。梁先生竟还以为欧洲...

  • 标签: 政治意识 当代小说 极左政治 政治小说 政治生活 文学与政治
  • 简介:关于儒家休闲思想,近年来颇有人论及,但多是侧重于从个人修养角度进行讨论;而儒家是有着鲜明政治追求,儒者“修己”是为了“达人”,休闲之于儒家,并不是一种单纯个人生活方式或理想,而是与其政治思想有着密不可分关系。

  • 标签: 儒家思想 儒家政治 内圣外王 个人修养 修己 修身齐家
  • 简介:马尔库塞沿着马克思社会批判思路,认为发达工业时代晚期资本主义是一种新型极权主义社会,科技理性控制和压抑使得人精神奴役和不自由达到了前所末有的程度。而要冲破这种单向度社会,实现人解放,观念变革迫在眉睫。因此,审美之维作为拯救世界最后力量;而艺术以其对现实世界对抗和否定扮演着重要改治功能。

  • 标签: 马尔库塞 文艺政治学 审美 晚期资本主义 艺术 政治功能
  • 简介:贺敬之在60多年文艺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新歌剧、新诗、歌词、新古体诗等,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以新诗尤其是政治抒情诗成就为最高。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长篇政治抒情诗,一举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令人瞩目的地位。贺敬之早期抒情诗、建国后政治抒情短章以及闻名遐迩长篇政治抒情诗在艺术思路、抒情主人公塑造以及运思策略诸方面都呈现出从"类"自我表现出发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 标签: 贺敬之 中国新诗史 抒情主人公 浪漫主义精神 政治理想 时代精神
  • 简介:摘要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下,分析了课程标准研制背景和必然性,提出了课程标准研制三个基本原则,并从其研制方向性、研制主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

  • 标签: 思想政治学科 课程标准研制 核心素养
  • 简介: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解决学习中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学科素养。高中政治是高中阶段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导入,顺应新课程改革基本要求,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建良好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

  • 标签: 高中政治 课堂导入 导入设计 优化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