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正>人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大有关系。睡得好,是心理素质高的表现,在庄子眼里,能一直睡得好,甚至是成为真人的一项指标:"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庄子·大宗师》)真人遥不可及,连庄子自己都还做梦,一会蝴蝶一会骷髅的,凡俗之人,更少不得大梦一场。然而彻底睡不着,问题就比做梦严重了,参考庄子的认识,其根源在有"忧","耿耿不寐,如有隐忧"。睡不着怎么办?"悠哉悠哉,辗转反

  • 标签: 如有隐忧 《杂诗》 《短歌行》 大梦一场 王绩 金铜仙人辞汉歌
  • 简介:人一衰老,牙齿总不免要动摇脱落,这是再常识不过的事了。不过,我们这里却要补充一条增广见闻的信息——文人的牙齿,都是从左半边开始脱落的。

  • 标签: 荔枝 自然常识 植物学 营养学
  • 简介:两百年来,简·奥斯丁一直拥有众多拥趸,受到狂热崇拜。毛姆、E.M.福斯特、弗吉尼亚·伍尔夫、C.S.刘易斯、莱昂内尔·特里林、A.S.拜厄特、哈罗德·布鲁姆和阿兰·德·波顿等33位作家或评论家将会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

  • 标签: 奥斯丁 E.M.福斯特 A.S.拜厄特 弗吉尼亚 伍尔夫 刘易斯
  • 简介: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英国人开车的时候为什么要靠左行驶?其中的历史原因是,为了腾出持剑的那只手!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当我第一次阅读这些文字时候,我被罗素这种朴实深沉的叙述深深感动,感动我的不仅仅是文章的行文质朴,语言的掷地有声,而是作者

  • 标签: 《我为什么活着》 罗素 情感表达 爱情 散文
  • 简介:人人都劳勃朗特姐妹,无论是对爱情一知半解的少年,还是一本正经的中年人,甚至是那些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

  • 标签: 勃朗特姐妹 文坛 中年人
  • 简介:一声漫长的刹车声。铁皮相碰的声音伴随着一声汽笛,搅乱了夜晚。火车驶入巴黎一区的里昂火车站。步履匆匆的旅客们前后相拥,熙熙攘攘,从车站里拥出。他们拖着行李,叼着香烟,在出站的人流中,推着自己的小孩朝前走,也推着那些碍脚的孩子。他们冲向在出租车或地铁那儿等候自己的父母、亲人。此时此刻,他们一分一秒都没拖延。车站很快便如同沙漠一般空无一人,它就像刚刚经历了一场令人眩晕的马戏表演的观众,等待着新一列火车,新的人流。

  • 标签: 火车站 出租车 地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我的故乡是距离省城五十多公里的一个北方小镇。镇子的东面横卧着的是一脉青山,叫长白山。山上云雾萦绕,缥缥缈缈,时聚时散,给人以神秘的感觉。本地民谚说"东山发云,不用问神",每每黛黑色的云从山上飘下,便一准有一

  • 标签: 云从山 生产队长 缥缥缈缈 特约专稿 告诉我 对我说
  • 简介:维克多刚丢掉他在印第安事务所的工作,就收到了他父亲因心肌梗塞死于亚利桑那菲尼克斯的消息。维克多已经有好几年没见过父亲了,只打过几次电话,但是听到父亲的死讯,他还是感到一阵生理痛楚,就像自己骨折了一样。维克多一分钱也没有。而保留地里又有谁有钱呢?除非是卖香烟和焰火的人。他可以去取父亲存折里的钱,但首先他需要想办法从斯波坎去菲尼克斯。维克多的母亲和他一样贫穷,其他亲属也帮不上什么忙。于是,维克多去找部落委员会。

  • 标签: 菲尼克斯 意味 维克多 心肌梗塞 父亲
  • 简介:“爱之歌”(Minnesang)是德国中世纪爱情诗歌的统称。随着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形成,文学创作逐渐成为贵族阶层的业余爱好,反映他们的个人情感的爱情诗歌在欧洲各国风靡一时,德国的“爱之歌”就属于这样一类诗歌。本文首先概括介绍“爱之歌”这种诗歌体裁兴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然后以德国贵族阿尔布莱希特·冯·约翰斯朵夫(AlbrechtvonJohannsdorf)的一首比较典型的“爱之歌”为文本,从内容、修辞、情感等方面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探讨这类作品中的爱情主题的意义。

  • 标签: 中世纪 爱情主题 “爱之歌” 德国 诗歌评论 文学现象
  • 简介:<正>智利女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曾经多次表示过这样的意思:在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拉丁美洲,女性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比男性付出几倍的代价;但是,她相信拉丁美洲各国妇女凭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努力同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她付出了几倍于常人的努力,要“手持砍刀在大森林里开出一条路来”,终于成就了一番令人羡

  • 标签: 拉丁美洲 部落 贝尔 加勒比海 欧洲大陆 月亮
  • 简介:《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发轫之作,它在作者的所有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不仅反映了他所受的历史、文化和哲学的影响,也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写作习惯。本文从这部回忆录入手,概述奥斯特小说中若干常见主题如父子主题、受难主题和书写主题的形成及其所隐含的存在主义观念和犹太思想,以及作者常用的反体裁叙事模式。

  • 标签: 奥斯特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主题 反体裁叙事
  • 简介:扬·阿尔贝是当代西方非自然叙事学阵营中最为活跃、最有建树的理论家之一。尽管受到布莱恩·理查森的激发和影响,但阿尔贝无论在非自然叙事的概念界定、特征描述还是在阐释策略方面都与理查森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概念层面上,阿尔贝把非自然叙事界定为物理上、逻辑上、人类属性上不可能的场景与事件;在特征描述上,他主要聚焦于非自然的叙述者、非自然的人物、非自然的时间和非自然的空间;在阐释策略上,他倡导以认知方法为导向的自然化解读策略。本文在评述阿尔贝非自然叙事学理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出:关于非自然叙事的界定与判断至少涉及“程度”与“层面”两个问题,而对非自然叙事特征的考察需要扩大至更多的类别与内容,如非自然的聚焦、非自然的心理以及非自然的情感等;在非自然叙事的批评实践上,所谓的自然化解读与非自然化解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种“两者皆可”的选择,即我们应该在有效保留非自然叙事之“非自然性”的同时对其做出合理的阐释。

  • 标签: 不可能性 非自然叙事 非自然叙事学 扬·阿尔贝
  • 简介: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幽默、诙谐地讲述了印第安保留地青年维克多在好友托马斯·生火的帮助下将客死凤凰城的父亲遗体运回保留地的经过。描述了印第安保留地上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展现了保持传统、崇尚冒险、主动与美国主流文化交流的主题和生活态度,强调了口述传统的重要性,塑造了疯狂、外向、爱讲故事、爱梦想的“魔法师”托马斯·生火形象。维克多和托马斯的关系是整个保留地人际关系的缩影,两人共同历险的成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关键的一步,预示了印第安保留地的美好未来。

  • 标签: 谢尔曼·阿莱克西 魔法师 成人仪式 口述传统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