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9 个结果
  • 简介:读报.巧得很,有两篇文字中一涉及"子孙"、一涉及"孙子".不知道世界上其他文字是否有像汉字这样有趣的组合变化关系,两个字掉换了一下次序,便有了不同的含义.子孙,可指包括子与孙在内的子嗣后辈,而孙子只能是儿子的儿子了.至于其各自的引申意则另当别论.关于"子孙",文字中采访一位富于收藏的作家,谈及其诸多藏品最终如何处置时,作家表示要留赠社会,"不传子孙".收藏大约是地球人的通好,特别是在衣食无忧、身安情怡之时,收藏之好愈能显现出独特的魅力.更有甚者,或有宁可倾家荡产也要藏所好之物于私箧之辈,应该算是藏界的极品人物了.事实是物的寿数大都长于人的寿命,藏家百年之后,其物犹存.

  • 标签: 文字 收藏 作家 孙子 变化关系 引申意
  • 简介:穷造化内证心源丁黎选自《杨华军峨眉山画集》如果说,“真”是整个世界的存在的基础,那么,“善”便是这种存在的合理性的规范,而“美”则是对这种存在的和谐的由衷的赞美和咏叹!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艺术家,都是追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壳美结合的痴情的恋人,...

  • 标签: 华军 美术出版社
  • 简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读内江画家廖心永的《采莲图》。耳畔仿佛飘来婉转悠扬的江南民谣。思绪撑,竿长篙,顺时光之水,回溯到充满诗情的唐宋,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 标签: 廖心永 《采莲图》 中国画 绘画评论
  • 简介:画史记戴唐代画家张璪,能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作生枝,一作枯枝,随意纵横,应手间出,气傲烟霞。当时画坛名家毕宏,一见惊叹,问其所授,璪曰“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之画及其《绘境》一书,皆己失传。他作画是否这样,姑且不去考证。但他这两句话却是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虽只八个字,其含义却博大精深,绘画之妙理奥旨在其中矣.

  • 标签: 外师造化 张璪 画史 心存目想 毕宏 中国画家
  • 简介:当代著名学者、书法泰斗启功先生,几乎每天离不开笔墨纸砚及其他文房用品。先生认为,器以用为上,美观实用是评价文房四宝的最佳标准。“文房宝,制宜好,纸柔和,砚不燥,笔有尖,墨胶少,写出字,认得了。”先生用诗的语言,精辟地概括了文房四宝的质量标准。

  • 标签: 启功 书法家 评价标准 收藏价值
  • 简介:儒家巍巍继大宗,闲来妙驭墨池龙。别求势韵晋唐,一脉篆分郁古风。

  • 标签: 马一浮
  • 简介:临摹,在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进程里有着深刻的价值印记,最早有据可查的临摹记载来自于《魏书·释老志》:“后孝明帝夜梦金人,项有日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帝遣郎中祭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情又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明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经缄于兰台石室。”因中国绘画艺术由生成到发展的传统和继承特点,

  • 标签: 中国绘画艺术 释老志 清凉台 博士弟子 艺术创造 中祭
  • 简介:  从古至今,中国的画家历来都注重以自然为师,并把人看做是从属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为"天人合一"思想.自然万物给了中国画家创作的灵感,同时也成为画家表达内心情感的媒介,由此也成为了中国画家创作的源泉.即使是在史前时期的绘画、雕刻的图腾艺术中,也可以发现早期的"艺术家"们借助自然的"形"表达一定的主观意念.如龙、凤图案就是兽、禽的高度概括.……

  • 标签: 中国画实践 外师 实践教学
  • 简介:本文作者王博仁是我院校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1996年他曾在我院学报(总第19期)发表节选的同名文章,论述内容以建国前胡一川的活动为主,本文是他上一篇文章的再续,以建国后胡一川的艺术活动为主。文章论述了胡一川的办学成就、艺术创作与艺术风格,文中不少地方谈到了胡一川乃至我院校史的细节问题,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 标签: 胡一川 艺术事业 述评 研究人员 艺术活动 办学成就
  • 简介:在今天,下笔表述"中国当代艺术",与其说不易,不如说不可能。那些纯粹属于中国文化本原的艺术作品,即当代水墨写意艺术,只在中国艺术圈内被看重,而在全球艺术的格局里还处于边缘地位。所以可供我们谈论的,是出自中国的当代艺术。放眼望去,中国国内及国际上的艺术展览丰富多彩,艺术作品多种多样,在各种市场及拍卖行价格飙升,无不显示一片繁荣,已经有为数不寡的艺术家靠其作品获利,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随之大为改善。但是,可否将此种盈利等同为艺术造诣上的丰收,却是一个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尽管全球艺术舞台有时青睐来自非西方的当代艺术,比如印度和阿拉伯的当代艺术

  • 标签: 艺术作品 水墨写意 艺术语言 艺术展览 边缘地位 全球艺术
  • 简介:渐江诞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即公元1610年。今年是渐江诞辰四百周年。三百多年来,渐江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渐江及新安画派也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以往对渐江的研究忽视了新安儒学、新安美学对渐江艺术经历的影响。概括渐江和尚的生平用四个字:禅内儒。

  • 标签: 美学特征 绘画 传统文化 新安画派 艺术经历
  • 简介:张裕钊先生,字廉卿,号濂亭,湖北武昌人,生活在清道光和光绪年间。这正是清朝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书法史则刚刚经历了嘉道之变,尊碑抑帖之风并无减弱。张先生身处时流,以治文为事,书、法独辟蹊径,“不期如此而如此”,被康南海誉为“集碑学之大成者”,且名播东邻,衍为宗派。

  • 标签: 清朝晚期 书法家 张裕钊 笔法 墨法 书法赏析
  • 简介:晚唐以来,诗歌创作参以佛理,有禅趣,以此来提升诗歌境界,同时也充满哲理,但忌讳堆砌佛语。沈德潜:"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王右丞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皆能悟入上乘。"(《说诗晬语》)到宋代,诗歌崇尚"理趣"已成为一种审美趋向。严羽《沧浪诗话》:"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以王安石云:

  • 标签: 说诗晬语 禅趣 《沧浪诗话》 诗歌创作 王右丞 悟入
  • 简介:目前,在工业设计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国内普通高校生源扩招,每个班的人数均在30人甚至更多。虽然我们在课堂上,给予了每个学生同等接受知识的机会,但往往很难让所有的学生在课程中投入同样多的兴趣和专注度,使他们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设计与创新能力。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优选"。灵活、合理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既是设计教学中的关键,也与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因此,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重心,应该放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上。

  • 标签: 课堂教学改革 设计教育 教学方法 设计学科 普通高校 创新能力
  • 简介:<正>一、写生时要重视与创作的必然联系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因此中国画家历来主张师法造化。师造化不是重现自然,而是以自然为基础,以生活为源泉,经过画家的理解认识和艺术加工,而表现到画面上。唐代张璪提出的"师造化,中得

  • 标签: 生活感受 主观情绪 主观意向表现 笔墨表现形式 意境 程式化
  • 简介:初识健甫,只知道他善篆刻,印宗古玺,刀法纯熟,章法灵动不拘一格,后学流派印,于黄牧甫等人用功最勤。小印刻得尤其精致,冲切自如,表现出颇为深厚的功力。

  • 标签: 书法篆刻 于中吴健 吴健甫
  • 简介: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唐代画家张璪的这句关于画学的不朽名言,概括了艺术创作中从客观现象到艺术意象再到艺术形象的全过程,并传诵至今,历万古而犹新。

  • 标签: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现代纤维艺术 《历代名画记》 艺术形象 艺术意象
  • 简介:陈继儒(1558-1639)的生平经历极其简单。《墓志铭》说:“先生姓陈,讳继儒,自号空青公。不知其里居子姓,或云‘华亭人也。’先生少好读书,长长于诗歌文词,顷刻万言。晚嗜缁衣黄冠之学,悉铺其精华,已尽吐去。先生二十一补诸生,二十八裂其冠,投檄郡夺。退而结茆小昆山之阳,庙祀二陆手。”百余字已道尽一生经历。陈继儒从29岁至82岁逝世,一直隐居乡里,可以说足隐逸读书的一生。

  • 标签: 陈继儒 文人书法艺术 人格 书法风格 政治思想 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