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将重点分析电影《苏格拉底》的叙事线索及其情境设定,通过阐述影片对于柏拉图对话录等经典文本的改编,揭示电影和文本之间既离又合的双重关系,进而表明电影在哲学教化的动态过程中所具有的可能效用。就思想的表达方式或传播媒介而言,古典关注的“思想一文本”模式很可能遭到电影等新媒介的冲击而进行重组。《苏格拉底》因其选材的特殊性更加凸显了冲击的效果。剧中苏格拉底追求真理而鄙弃庸众之意见,反对像修辞家那样奉承民众,结果被雅典民主法庭投票处以死刑。与“哲人之死”形成双关对比的是“电影票房之惨淡”。触及思想的电影必然面临哲人曾经的处境,是选择迎合大众,还是追求真知?就《苏格拉底》而言,教化是其首要旨趣。
简介:“华语电影”是当下中国电影创作及理论探讨中的一个常见的概念。该概念自从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被业界、学界、媒体和官方广泛言说和探讨,显现出一定的“共识性”。“华语电影”的概念在促进产业协作、文化包容和政治认同等方面具备了“生产性”与“物质性”的意义。但该概念自从诞生以来也面临着一些学术争议。“华语电影”的概念事关中国电影发展道路的构想以及中国电影主体性的建构问题。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与环境下中国电影主体的“言说”和“想象”的产物。作为一个历史“偶发性范畴”,它体现了一种语言建构与主体想象的“非物质性”和“非稳定性”特征。本文运用了雅克·拉康的主体建构理论,分析了该概念的“建构性”与“想象性”的特质。
简介:戏曲是中华文化集大成者.处处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隋趣。戏曲对中华文化审美隋趣所提炼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程式性。戏曲的程式性表现于其各个方面,而戏曲表演中的道具使用,就是戏曲程式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中国戏曲的程式化特点,总让我会想到西方的符号学的概念。符号学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由法国和意大利为中心重新兴盛至欧洲各国,它的源头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皮尔斯的实用主义。符号学虽然是一个外来的理论,但我们在研究中国传统戏曲时,不妨套用一下西方的概念。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戏曲程式化特点具有符号学的特征,我仅从中国传统戏曲的道具使用上,谈谈戏曲道具所具有的符号学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