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新会博物馆藏《沿海全图》属于清代《海国闻见录》系列海图之一。该图此前并未公开,本文在介绍该图保存状况、绘制内容基础上,结合区划建置等信息,推断该图主要表现的是雍正二年至雍正八年(1724-1730)间的海防、岛屿、沙洲等沿海状况,认为该图是该系列海图中较为接近底本的一幅海图,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

  • 标签: 沿海 雍正 《海国闻见录》 释读 主要表现 学术价值
  • 简介:已故的现代文学史家樊骏曾说:'历史上的文史资料主要是由一代又一代的皓首穷经的学者以他们毕生精力收集整理得来的,与此不同,如今甘于寂寞、一辈子埋首故纸堆、以史料工作作为自己唯一事业的专门家,已成凤毛麟角,至少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工作中是这样。'陈子善就是这'凤毛麟角'中之一员,笔者结合搜集到的陈子善的部分书信,对他在现代作家作品的发掘、整理与编撰方面的贡献略作梳理,以庆祝先生七十岁华诞。

  • 标签: 书信释读 陈子善书信
  • 简介:出土文献具有极强的文献真实性,是极其宝贵的古代文献。而要充分地利用出土文献,首先就要解决好释读的问题,因为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制约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马王堆汉墓帛书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是非常可喜的。但是,由手帛书绝大部分都是佚书,'年代久远,内容古奥难解',就难免存在一些久攻未下的释读难题。在已公布的这批出土材料中,医书的释读难度最大(均为佚书),存在的释读难题也就要多些。本文拟就这批佚医书中一些释读难题(包括至今未能释者和虽释而未妥者)试加考释,窃望有助于这批珍贵遣产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 标签: 出土文献 出土材料 问题解决 《五十二病方》 研究成果 《名医别录》
  • 简介:伯3303号一张写经的背面有印度制糖法的残卷,王重民先生《伯希和劫经录》作了著录,季羡林先生在《一张有关印度制糖法传入中国的敦煌残卷》(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收入《季羡林学术论著自选集》中,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一文中作细致的录文后又详加诠释.季先生录文极细致准确,且加标点,为便讨论,具引如下.当时季先生有疑而后已解决的问题,或笔者略有不同的看法,于括号中用"引者按"的形式加以说明.

  • 标签: 度制 历史研究 背面 敦煌 季羡林 王重民
  • 简介:历史上,徽州宗族林立,自唐宋以至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特别繁荣,徽州成为传统中国宗族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地区。就徽州宗族研究总体状况而言,学界主要侧重于明清以降徽州宗族的研讨,而囿于文献资料,对元代徽州宗族的研究则相对较为薄弱。近日,笔者阅读到两则元代徽州宗族祖茔规约,由于元代这一类宗族历史文献以前较少发现和使用,因而这两则宗族祖茔规约的史料价值就显得比较珍贵。本文拟对之进行释读,以期有助于揭示元代徽州宗族发展的一些侧面。

  • 标签: 宗族研究 徽州 元代 规约 释读 明清时期
  • 简介: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对《诗经·豳风·七月》和《夏小正》的文本对比表明,《七月》一诗所采用的历法和《夏小正》相同,为以十二月纪年的夏历。《七月》诗中"桑月"指的是先周时期豳地的农历四月初;"条桑"并非指对桑树进行修剪,而是指桑树成长后生长出来的超过树冠主体的细长枝条;"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全句指的是四月初修整桑树的农事活动。

  • 标签: 《七月》 《夏小正》 历法 桑月 条桑
  • 简介:<正>新蔡葛陵楚简是20世纪末在河南省境内发掘出土的一批重要的楚文字资料,自其面世以来即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不过,新蔡简由于自身残损严重、内容单一(卜筮祭祷记录)等客观原因,在与内容以典籍为主的郭店简、上博简及新见的清华简的"博弈"中,明显落于下风。虽然如此,这批竹简中的一些"未解之谜"仍然不断有学者投入心力

  • 标签: 新蔡 楚简 上博简 蔡简 研究成果 上古汉语
  • 简介:本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先后从我国敦煌劫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献。英国的这部分敦煌遗书现藏于伦敦联邦关系部图书馆。法国的部分则收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其中除有大量的汉文文献外,还有若干民族文字,如怯庐文(kharosthi)、回纥文

  • 标签: 敦煌学 古藏文 南语卷文 拼写方法 民族文字 民间文学
  • 简介:同学们,首先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陈初生,是暨南大学的老师,也是我们城市职业学院的客座教授.所以我们是一家人,今天我就像回到自己家里给自己的学生上课一样.我现在退休了,很久没有讲课,所以我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感到很享受,学校里面总是充满朝气,一进校园我自己也感觉好像年轻了.

  • 标签: 文字学 自我介绍 暨南大学 客座教授 职业学院 退休
  • 简介:悠悠岁月,转眼已是古稀的年龄了,从当新华社蚌埠支社记者开始,在新闻、文化战线上工作了50多个年头,忙忙碌碌,谈不上什么辉煌的成就和突出的贡献,却也总算尽了自己的一份事业心。

  • 标签: 袁秀君 记者 文化战线 文联
  • 简介:“咬文嚼字”滋味长一、老俗语酒是陈的好,茶是新的香。这两种物质的特性似很有哲学的品味。两者同时要具备这种味儿似不大可能,尤其是物质的东西。但只有俗语,流传民间之久,传播江湖之远,翻了,出运用之新,讲出胸襟之意,散布新茶之香,足显老酒之醇。

  • 标签: 文字 人和 咬文嚼字 俗语 物质 新茶
  • 简介:敦煌马圈湾出土汉简1221枚,其中涉及疾病及医药内容的简牍16枚,内容涉及戍卒疾病、马病、医方、法医验视、卜书等,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汉代烽燧的疾病、医药等情况。笔者对医简中药名“白椟带”又重新进行了仔细考证和释读,认为当为“白朴叶”。

  • 标签: 敦煌马圈湾 汉简 医简 白椟带 白朴叶
  • 简介:一个喜欢文字的人应该是幸福的。不是吗?在文字中快乐游弋,可以纵览世间万物,遍赏人间美景。在文字的阡陌上,有春的倩影、夏的芳姿、秋的厚重、冬的圣洁,你可以恣意徜徉在四季的风景里,享受阳光,享受自由,享受温暖。你可以回望上下五千年的求索,凝听金戈铁马踏山河的豪歌,感受心灵共鸣的愉悦祥和。那一份爱的真挚、情的广博,让你心生感动而又难以割舍……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在无意中扼杀着孩子们的兴趣。

  • 标签: 文字 亲近 心灵共鸣 语文教学 享受 快乐
  • 简介:一、巴蜀文字现身李学勤先生说过:古文字的解读,是学术界的重大课题.世界上已发现的古文字,目前完全没有解读的,业已寥寥无几.先秦文字除了汉字,可以确定的只有巴蜀文字.

  • 标签: 巴蜀文字 先秦文字 道教 古文字 巴蜀器物
  • 简介:《太平经》是东汉道教徒作的一部重要文献,全书大体用口语对话形式写成,通俗浅显,有许多地方反映了当时俚俗间汉语汉字的使用情况,是汉语史研究的宝贵材料。汉字的特点是字形和意义密切相关,每一个词都有确定的写法,但是文字在使用中往往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情况,这种现象在民间流传的文书中,尤其容易发生。从用字上来看,《太平经》中的用字大体是比较规范的,但是,也有不少俚俗的用字。其中有些是先秦以来习用的通假字,也有不少其他文献中并不习见的用字字例,其中有的可归于通假范畴,有的却只是文字使用或传抄中的讹误。《太平经》今存一个残本和

  • 标签: 《太平经》 汉语汉字 校读 汉语史研究 对话形式 通假字
  • 简介:<正>发掘之余,浏览秦汉文字,时日既久,或有点滴之得。今不揣谫陋,将以往所记稍事爬疏,缀合成篇,以就教于前辈学者与读者方家。帛书《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为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 标签: 《五十二病方》 秦汉 文字 马王堆 帛书 汉墓
  • 简介:夏代有没有文字?从历史记载看,在传世文献中,屡有夏代文献的记载;夏代的文化已经很发达,是不可能没有记录语言、促进思维的文字的,《吕氏春秋》甚至认为夏代不仅有文字而且已有图书典籍。从考古材料看,在甲骨文以前,我国境内已有很多尚未成熟的文字符号出现,在登封王城岗的夏代遗址中发现了一些珍贵的关于夏代文字的资料。它们或可说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初期,我国就已经有了文字

  • 标签: 夏代文字 文献证明 考古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