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早在光绪年间,有不少人对辫子已经产生厌恶而鼓动剪辫。但当时广州社会流行粤讴(民歌)告诉我们,把长长辫子去掉并非易事。清朝统治二百多年,民众本来对剃发蓄辫已成习惯。但鸦片战争爆发,西风东渐,尽管有先进人士明知蓄辫之陋弊,称之为"满洲辫",但莫说国人,即便是海外侨民也少有剪辫者。据说,第一个剪辫的人是旅日华侨冯镜如(冯自由父),时间为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接着是孙中山、陈少白在日本剪除辫子。冯自由说:"乙未(1895年),余随父居横滨,时年十四。一日,见有久未剃头之长衫客二人来访余父,谓有密事相谈,良久始出。后乃知来客为孙总理、陈少白。

  • 标签: “辫子” 故事 《马关条约》 光绪年间 鸦片战争 旅日华侨
  • 简介:年画是一种平民艺术,是年俗一部分,没有年俗就没有年画。我们讨论年画前提,是谈年俗。我希望人人都应该知道,年画是老祖先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是离不开生活方式。我给大家讲讲这里面的故事。六十岁以上老先生们都会记得年画与年事情。"一进腊月就是年",从清代以来,年是从阴历十二月就开始了。全世界唯有中国使用元旦来表示新年第一天,辛亥革命以后把公历一月第一天叫"新年",也叫"元旦",其实是很可笑,因为完全没有故事和内涵了。我们原来是要到农历正月初一,

  • 标签: 年画 年俗 故事 生活方式 平民艺术 辛亥革命
  • 简介:公元986年,在宋辽大战中,名将杨业殉难.其子杨延昭子承父志,在边防二十余年,屡立奇功,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延昭子文广亦有功于边防,未尝辱没家声.杨氏后代及一些族人也一直在边关效力.以一个家族继代相承捍卫祖国而又忠勇若杨氏者,实为历史所罕见.

  • 标签: 传播 故事 边防 边关
  • 简介: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近年来热闹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圈子里,有两个对于大多数人都陌生著名学者,一个是祁连休先生,一个是马吕仪先生。他们各以自己专研故事学、神话学成就而著名,人们却没有机缘见到他们,因为他们不参加任何会议,不出席任何典礼,不赶任何聚餐场子。远求诸何其芳、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文艺学 著名学者
  • 简介:在国际民间故事研究界,由芬兰学者阿尔奈(AnttiAarne,1867—1925)和美国学者汤普森(StithThompson,1885—1976)共同完成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被称为国际通行“AT分类法”。该索引为民间故事跨国界、跨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最重要参照,但两位编者已经意识到,他们资料范围主要集中在欧洲,所以,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存在方式 祁连休 跨文化比较研究 美国学者
  • 简介:<正>聪慧而狡黠鼠少小年纪,在祖母膝下常常听她教我学念那首人人会唱《小老鼠上灯台》歌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小妮,捉猫来,吱咕吱咕蹦下来。”那时不懂得这歌词里包含着什么意思,只知道老鼠既好玩,又讨厌,每到晚上就出来偷吃家里食物,连灯油也不放过,还听说老鼠把谁家小孩耳朵咬掉了一大块。多少年了,这歌词,现在居然也还记得。

  • 标签: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十二生肖 文化英雄 内部资料 神话传说
  • 简介:作为齐文化发祥地淄博不仅承载了两千余年齐文化深厚底蕴,也是孟姜女故事重要传承地,至今仍保存着大量与孟姜女故事相关民间风物,本地故事文本呈现出较强现实性特征。

  • 标签: 孟姜女故事 故事文本 现实性 山东 齐文化 发祥地
  • 简介:狐介于人类和物怪之间,介于明暗之间,介于仙妖之间,界限模糊,令人难以捉摸,处于范热内普所说"边缘"和特纳所阐释"阈限"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会被人们视为是危险、令人难以控制,甚至会给现存社会秩序带来威胁。从狐精故事呈现出狐精形象可以发现,不管是胡人、妓女还是流民,都是古代社会中边缘群体。狐精所象征这些群体,通常被认为是危险、边缘、官方难以控制。这些群体,是中国社会中受到社会规范抑制代表,是文化制约对象,也是官方压制力量。

  • 标签: 狐精 边缘 胡人 妓女 流民
  • 简介:关于御斋志异》创作动机,历来研究者都有着比较一致看法,即认为羽聊斋志手酚是蒲松龄在科举失败后,为了寄托孤愤而写作泄愤之辞。但是《聊斋志异》素材民间来源,《聊斋志异》与民间审美、民间叙事种种割不断联系,也是不容抹杀事实。御斋志异》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具有民间审美趣味,人物身上很少有庙堂之气,多了民间凡尘世俗味,他们都是凡夫俗子,“引车卖浆者流”。

  • 标签: 《聊斋志异》 民间意识 民间信仰 故事 审美趣味 创作动机
  • 简介:“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具有假想(或虚构)内容和散文形式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采用民间故事概念是广义,即指社会上民间文学散文作品通称,包括神话、传说、笑话和故事等。长期以来,学者主要集中对民间故事文本搜集整理与研究,通过对故事文本研究来“挖掘本民族民间故事历史、社会、文化意义和价值”,而对传承民间故事讲述人却很少关注。“民间故事在集体中保存和流传,主要依靠这些讲述家口头艺术创造,

  • 标签: 民间故事 中国 现代 故事文本 劳动人民 文学作品
  • 简介:以雅各布森理论视角,重检民间故事讲述行为构成。构成故事讲述活动有六要素:讲述人、听众、故事文本、故事符码、故事媒介、故事语境。它们有规则地互相作用,共同生成“讲故事”习俗行为。听众和讲述人基于各自故事库和记忆文本及相关听讲经验、人生阅历互动;故事文本经由故事符码组合而成,但要通过讲述人运用携带个性和地方化口头语言媒介表达,所有这些活动过程都要符合语境并最终得以实现。

  • 标签: 民间故事讲述 构成要素 雅各布森 言语交际理论 言语事件
  • 简介:我国学者对民间故事语言研究积累了一定成果,在对讲故事结构要素、互动序列和话语性质进行分析时,可以引入雅各布森、萨克斯、巴赫金语言理论,关注多种实际语境、不回避局内人视角研究视点。从调查时间角度,可以将对故事讲述活动田野调查分为三种作业法,录音文字转写则是田野调查十分重要一环。

  • 标签: 民间故事讲述 话语互动 田野作业 录音转写
  • 简介:<正>最近,我读了李良玉同志所著《动荡时代知识分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下面简称“李书”)一书之后,不禁有鲜葩濯春耳目一新之感.李书主要特色,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在世界文化演进宏观背景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从民族性与时代性两个方面检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准确地把握了近代知识分子思想脉搏.落后是中国近代招致屈辱根源,也许可以说,在世界进入近代之前很长时期内,中国曾经是最强大最文明国度.但自从17世纪中叶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使得生产力水平大致相仿而又缺乏联系世界,迅速分裂为西方工业文明和非西方农业文明二大体系.比东方落后非洲、美洲等首先被征服,

  • 标签: 李良玉 近代知识分子群体 新书 民族性与时代性 中国近代 近代社会
  • 简介:民间故事学考察对象是故事文本和故事传承人或讲述人,即故事家。两者相互关联,演述活动主客体之间构成了一种互动再生产关系。20世纪民间故事考察与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过程,故事发现和研究为中国现代故事学开辟了一条崭新学术路径,为民间和学者在故事层面的知识交换注入了强劲活力。

  • 标签: 民间故事家 民间故事学 故事文本 生产关系 中国现代 知识交换
  • 简介:祁连休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全书98万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理论探讨,分为绪论、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发展态势、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亚型、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互换现象、民间故事录写与选编对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发展推动作用等下编分为七个历史时期,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河北教育出版社 民间传说 祁连休
  • 简介:1996年9月,受国家教委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承办了首届中国民间文化(民俗学)高级研讨班.在这次研讨班上,94岁高龄钟敬文教授就当前中国民俗学存在几个问题做了三次演讲,本文就是根据钟敬文教授第三次演讲录音整理而成.钟敬文教授在文中所谈到中国民俗学者知识修养问题,对于中国民俗学发展至为重要.我们特别推荐此文,希望引起国内民俗学界(尤其是中青年民俗学者)重视.

  • 标签: 民间文学 民俗学者 知识修养 知识结构 研究方法 作家文学
  • 简介:石牌村,广州最大最著名城中村,是个卧虎藏龙地方。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大批知识青年南下广州,石牌村地处天河商业中心天然地理优势和低廉房租使这些知识青年不约而同地选择这里作为最初落脚点。十年八年后,他们中有些人成了商业巨子,有些人成了IT精英,有些人成了文化名家。今天广州成功人士多从石牌走出,尽管早已离开,却仍怀有特殊感情。对他们来说,石牌是事业和梦想开始地方。也许在不久将来,作为城中村石牌将消失。在淡出人们视野之前,留下些记载和回忆才显得弥足珍贵。

  • 标签: 知识青年 80年代后期 商业中心 地理优势 成功人士 石牌村
  • 简介:祁连休先生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一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98万字,分上、中、下三卷(册)。我查阅了《后记》写作时间,是2004年5月18日,大概这就是先生给出版社交稿时间吧!从那一天起到现在,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河北教育出版社 孤独 愤怒
  • 简介:<正>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深入探讨“五四”对中国影响及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中地位和作用,总结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矛盾撞击和相互交融历史经验及历史教训。由北京中国文化书院、二十一世纪研究院(北京)、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香港大学中文系四单位经过近一年筹备,联合于6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办了“‘五四’”与中国知识分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大会有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南朝鲜、美国、苏联、中国及港台地区130多位著名学者专家。与会者主要以“五四”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为议题,就五四与传统文化、五四与西方思潮、中国知识分子在近、现代历史地位与作用等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除主题发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文化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 著名学者 西方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