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突出以人为本,活化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本文结合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体会,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中关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经验,阐述了国内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和措施。

  • 标签: 教学方法 创新性人才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
  • 简介:国家教委师范司于1995年2月20日公布了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二年制教学方案。该方案确定:二年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将包括六类课程,它们是:公共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其中前四类课程总学时1600。学科课程占这四类课程总学

  • 标签: 课程设置方案 师范教育 物理教育 课程内容 教学要求 物理专业
  • 简介:现有的C语言教学虽注重了实际能力的培养,但未能注意到学科间的差异。结合电子信息类课程的特点,本文探索了面向专业能力培养的C语言层次化教学改革方向,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四个重点: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方法层次化,教学评价体系层次化和教学过程层次化,深化学生对C语言课程与专业能力培养之间的认识,提高C语言的教学质量。

  • 标签: 专业能力 C语言 学科差异 层次化
  • 简介:电子教学,重在培养实践技能。本文论述了在教学过程中从充分利用实物教具、上好实验课、结合专业课理论课程、电子小制作、注重实践考核、以考促教、以赛促教以及在班级中培养技术骨干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电子实践技能。

  • 标签: 电子 实践 技能
  • 简介:一些设计性问题要求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或进行最佳方案论证.可行性是指所设计的方案在理论、操作、安全等方面不存在错误,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正常运行;最佳方案则指所设计的方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具有节能、简单、环保等特点.

  • 标签: 最佳方案 设计性 正常运行
  • 简介:在“神光”Ⅱ辐射输运实验中,测得中心频率为211eV和840eV两辐射传出输运管右端的时刻。为了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利用二维多辐射输运程序(LARED-R-1)对实验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细致分析了不同辐射在CH泡沫中的传输特征。输运管半径为300μm、长300μm,管内填充密度为0.05g/cm^3CH泡沫。在管左端加随时间变化的辐射流,辐射流的峰值为0.42×10^14MW/cm^2,峰值时刻1.36ns,脉宽1.11ns。辐射在CH泡沫中的传输特征与光学厚度密切相关。

  • 标签: CH泡沫 传输特征 群辐射 “神光”Ⅱ激光器 输运介质
  • 简介:高效输运是非线性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蚂蚁等社会性物种的生存乃至人类社会的高效发展都至关重要。深入了解真实的生物群体到底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这类实验的关键在于,如何精确控制实验条件以制造拥堵:而这样的实验条件却长期难以得到很好的实现。我们采用"凿路法"控制路径,成功实现了蚂蚁输运中的路径拥堵。另外,我们进行了真实蚂蚁的双通道输运实验。通过比较凿路法与架路法实验条件下,左右道路中蚂蚁数目的对称破缺,证实了凿路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蚂蚁 输运 拥堵 控制
  • 简介:不论机械引信、全电子引信还是机电一体化引信,都利用传感器对环境、目标进行探测,获取信息,并加以识别和处理,用于对战斗部安全保障和炸点控制。通常,钻地弹自适应引信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弹体侵彻过程的加速度信号,一方面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取加速度信号的特征信息,如加速度幅度、拐点、上升沿、突变次数等,由此对目标层数有效判别,实现定层引爆;另一方面,在已知侵彻初速度和侵彻角度时,对加速度信号积分便得到实时侵彻速度,再次积分可得侵彻深度,从而实现定深引爆。

  • 标签: 钻地弹 自适应引信 结构设计 传感器 炸点控制
  • 简介:为解决常规药型罩破片成型中存在的径向发散不足的问题,对传统的成型弹体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药型罩破片的成型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最后通过靶板效应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药型罩破片的径向发散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形成的破片径向散布角达到18°。

  • 标签: 爆炸力学 药型罩破片群 多模战斗部 聚能装药
  • 简介:结合二类工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构建“大工程教育平台”的教学改革特色,将量子力学课程纳入到基础物理系列课程中,进行量子力学导论的工程化、普物化教学改革。突出量子力学导论内容上的工程化特点,实现理论物理普物化教学,进行多种教学手段、资源的优化和利用,实行综合式考核,注重理论物理、普通物理多种思维方式的结合。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基础物理课建设水平,为类似的理论物理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

  • 标签: 课程群建设 量子力学 教学改革 工程化 理论物理 基础物理
  • 简介: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柬、二十一世即将到来之际,作为工科院校重要基础课程的普通物理,如何有效地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我们工科物理教育科研的重要课题。

  • 标签: 工科院校 课程内容 培养目标 物理教育
  • 简介:前几年,日本物理教育界展开了关于“物理教育危机”的讨论。经过调查讨论及在物理教育学会的会刊《物理教育》上发表专题文章,“危机”的现状已经明朗。从1992年起,讨论转向提“改革方案”。其中有高考方面的,也有课程方面的。本文介绍日本物理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坂田等在出席中、日、美国际物理教育会议之后所发表的关于新课程方案的文章,

  • 标签: 物理教育 新课程 高考 文章 发表 危机
  • 简介:目的:能量桩在工作状态下的热力学响应十分复杂,同时受到桩顶荷载、桩侧摩擦以及温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桩中出现部分能量桩不工作时,将造成上部结构的额外应力与变形。因此,本文重点探讨摩擦型能量桩桩中部分能量桩在加热制冷作用下的热力学响应,并与单桩的热力学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创新点:1.通过建立摩擦型能量桩桩模型试验,探讨桩侧摩擦对能量桩桩的影响规律:2.利用能量桩桩与单桩对比,揭示能量桩桩与单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区别;3.揭示部分能量桩加热制冷作用对能量桩桩的影响机理。方法:1.建立摩擦型能量桩桩及单桩的模型试验;2.将能量桩桩与单桩进行对比,研究能量桩桩与单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区别;3.进行能量桩桩部分加热制冷试验。结论:1.对于长期工作的能量桩,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长宽高与整个桩相同的热交换体,其表面温度与桩的平均表面温度一致。2.能量桩单桩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桩底受到的限制较大,所以桩顶位移大于桩底位移。3.能量桩单桩在制冷过程中,由于土体及桩体收缩,会出现明显的下沉。4.能量桩桩桩帽在加热过程中,桩帽的位移与桩的上半部分长度相关:在本文的试验中,由于桩上半部分受土的限制较小,因此其位移与桩自由膨胀的位移一样。5.能量桩桩在制冷期间,桩的下沉量级要比单桩的大。6.在制冷过程中,能量桩桩在桩效应作用下,内部桩的桩底热位移较大。7.能量桩桩在部分加热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均匀沉降,且在加热期间,沉降主要受到不工作桩的牵制影响;而在制冷期间,沉降主要受工作桩的下沉影响。8.摩擦型能量桩的热引起的桩身轴力是与桩侧的土压力大小相关的;由于桩在

  • 标签: 能量桩 纯摩擦型桩 群桩 不均匀加热 不均匀沉降
  • 简介:炭掘工科院校现有教学资源,为配合理论的精讲讨论或教学改革,实施了多元式演示实验,并结合以建设多功能开放实验室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探索演示实验与物理实验的一体化教学。

  • 标签: 高校 物理教学 教学改革 工科大学 物理课程群 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