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反复发作持续至少半年以上、以疲劳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症候群,基本特征为疲劳、休息后不能缓解,常伴有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多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淋巴结轻度肿痛等多种症状,理化检查一般无明显改变。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刺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星期递增游泳训练的方法复制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头穴组、体穴组,采用“逆针灸”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全血乳酸(LacticAcid,LA)、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游离色氨酸/支链氮基酸(freeTryptophan/BranchedChainAminoAcid,F.TRP/BCAA)的变化。结果:与体穴组相比,头穴组在提高Hb水平,降低BUN、LA水平方面有明显优势伊〈O.05)。在降低CK、F—TRP/BCAA水平方面,更是明显优于体穴组伊〈0.01)。结论:头穴针刺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生化指标。同时降低F-TRP/BCAA水平,抑制5-HT生成,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
简介:心理疲劳是指长期、单一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心理疲劳感,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具有情境特异性。主要症状有:身体疲劳感、意志消沉、急躁易怒、情感淡漠、食欲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评价不高、人际关系紧张、警觉性和判断力下降等。中医理论认为,心理疲劳当属中医"倦"的范畴,偏重于精神方面的表现,归于"七情",它丰富了七情致病的内涵和外延。心理疲劳病在五脏,与肝脾密切相关,其症状中情绪改变、纳呆、肢体疲乏感即可证实。病机核心为肝脾失调,肝郁与脾虚常相互影响,从而加重心理疲劳的症状。因此,中医治疗心理疲劳当从肝脾论治,疏肝理脾,理气解郁。
简介:目的了解长航人员心理疲劳状况及其与人口学特征、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与中医体质量表对139名长航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将139例分为心理疲劳组、无心理疲劳组,其中心理疲劳组97例,占69.8%,无心理疲劳组42例,占30.2%。心理疲劳组的FSAS中躯体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程度总分、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及疲劳的情境性均高于无心理疲劳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疲劳的长航人员多为偏颇体质,不同体质类型的心理疲劳比率有差异,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者更容易出现心理疲劳。心理疲劳的长航人员FSAS各因子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FSAS各因子与平和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偏颇体质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军龄与心理疲劳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体质及军龄与长航人员心理疲劳的发生有内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