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品中空肠弯曲菌定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9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展开样本测定,由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探究不确定度来源,并计算不确定度各分量,分析食品中空肠弯曲菌定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电子天平、玻璃量器、移液器、重复检测相对标准不确定度0.0011545、0.0057733、0.0034640、0.01739965;平板计数方式合成不确定度、拓展不确定度为0.01869263、0.0373852。结论:通过逐一评定电子天平、玻璃量器、移液器、样本重复检测等产生的不确定度可对食品中空场弯曲菌不确定度作出有效估测,对提高检验结果有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后,通过攻击人体表面的CD4白细胞从而导致人体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使人体非常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自1981年报道全球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的防治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抗病毒治疗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虽然迄今为止全球已报道了3例 AIDS患者治愈,但这3例患者各具特点,临床可复制性不强,因此目前医学界对于HIV的治疗仍然无法攻克。通过对我院在治的1例HIV患者病毒载量已处于TND(Target Not Detected,目标未检出),经多次检测抗体情况,抗体结果呈现不确定或阴性,停用抗病毒药物后进行规律随访。随访中发现患者病毒载量出现反弹,再次纳入抗病毒治疗人群管理。通过该病例探讨病毒载量处于TND的HIV患者抗体出现不确定或阴性时停用抗病毒治疗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干预全程专业护理个案管理对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方法:取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分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程专业护理个案管理。结果: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护理满意率均优(P<0.05)。结论:全程专业护理个案管理干预,效果更好,能消除疾病不确定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行介入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对该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50例患者,对该组采用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接受护理后,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RC-MUI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RC-MUI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RC-MU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进行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而改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药物研发是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能够通过研发一系列药品,进而满足我国的临床需求。但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目前我国虽然药物研发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处于落后状态。导致该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未对药品研发给予足够关注,且实际投入难以满足药物研发实际需求,致使药品创新能力降低,并引发一系列问题。其中,药物制剂稳定性欠佳是我国药物研发中的常见问题,其能够对药物临床使用产生直接影响,并阻碍我国医疗事业发展。为有效解决该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对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应对措施进行研究,以期可以为药物的临床使用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胰岛素是含有蛋白质和肽类激素、开启后可多次使用的一种多剂量注射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既可调节血糖又能促进机体代谢。胰岛素的药物稳定性是决定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包括物理稳定性(如温湿度等影响胰岛素的活性)、化学稳定性(如氧化水解等反应导致胰岛素化学降解)和生物稳定性(如微生物的滋长加速胰岛素腐败),任何一种稳定性被破坏均会造成胰岛素的效价降低。目前我国仍有部分研究对胰岛素的药物稳定性认识不足,保存、使用和管理不规范,胰岛素开启后的储存时间备受争议,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所有药物制剂稳定性,忽略了胰岛素这类药物的特殊性。因此,本文将全面分析胰岛素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胰岛素的干预性策略,旨在提升临床使用胰岛素制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药物管理的规范性,为确定胰岛素开启后的有效期提供参考,确保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ICF-RS) 量化标准为框架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帕金森患者进行康复评定,指导临床康复治疗。方法:收集1例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帕金森患者,采用ICF-RS 量化标准30条类目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帕金森患者进行评定,通过评定结果对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观察患者干预2周及4周后功能变化。结果:经过2周及4周的个性化训练,患者的身体功能、活动参与、睡眠障碍及焦虑情况均较前明显改善。结论:ICF-RS 量化标准能更全面有效的反映患者的功能及活动参与变化,信效度较好,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展开对比实验以探析加载调脾护心方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临床疗效,旨在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随机地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之间接诊治疗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地分为两组,每组40人,分别命名为常规治疗组和实验组,常规治疗组的患者采用的是临床中的西药治疗,实验组主要采用的是常规西药并且加载调脾护心方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对比治疗。结果: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经过为期两周的对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心绞痛积分、中医症候等方面的指标以及表现进行对比,最终的结果显示,两组上述的这些指标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乙肝5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12例门诊及住院乙肝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抽取所有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3~5ml作为血清样本,进行乙肝5项指标的定量与定性检测,对2种检测方法下乙肝5项指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定量检测的检验得出,乙肝5项指标阳性例数分别为,HBsAb(25例)、HBsAg(71例)、HBcAb(72例)、HBeAb(29例)、HBeAg(27例),在定性检测的检验下得出,乙肝5项指标阳性例数分别为HBsAb(20例)、HBsAg(69例)、HBcAb(74例)、HBeAb(32例)、HBeAg(26例),2组乙肝5项指标阳性例数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种检测方法下,乙肝5项指标共有13例出现不同检测结果,通过对比得出,定性检测乙肝5项指标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HBsAb(91.6%)、HBsAg(97.1%)、HBcAb(96.2%)、HBeAb(97.3%)、HBeAg(100%)。结论:乙肝5项指标定性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受到操作方法及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而造成假阳性以及假阴性的检验结果,定量检测的敏感度以及稳定性相比定性检测更高,且受外界干扰因素相对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