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48例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于2015年10月~2018年12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将其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进行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治疗时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治疗时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整理两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两组结果对比之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拥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调节训练与综合疗法治疗儿童高度远视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起始时间为2019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之间,选取对象为5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远视性弱视儿童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这54例患者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组别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2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所提高,组内对比(P<0.05);且观察患者的矫正视力及治疗效果更优,两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儿童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调节训练与综合疗法联合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高度近视中应用ICLV4c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治疗效果。方法:参与到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为本院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共计纳入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的治疗方式均为ICLV4c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对患者的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未矫正视力(UCVA)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还有屈光度、眼压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未矫正视力和屈光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其他相关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高度近视的治疗中应用ICLV4c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效果明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推广,人们工作、学习方式的变化,近视人群逐年增加,其中高度近视发生率也逐步提升。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为常见临床疾病,临床上为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要保证手术效果,则需保证植入人工晶状体计算的精准性,才能保证手术后的视觉质量。眼轴测量值直接决定着人工晶状体度数误差值,导致屈光误差的主要原因充满依然是眼轴。所以,必须采用准确可靠的生物测量方式测量患者的眼轴,获取精准的测量值,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工晶状体度数误差的存在。超生水浴法在眼轴测量中广泛应用,通过光学测量不能获得眼轴测量胡结果时,接触式A超联合水欲法A、B超联合应用可获得较准确的测量结果,本文重点综述水浴法B超这一生物测量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与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高度近视眼方面的整体优势。方法:划分100例高度近视眼患者至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前者采取角膜板层刀制瓣(M-LASIK);后者采取飞秒激光制瓣(F-LASIK),并对比术后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方面对比呈P>0.05,但观察组术后干眼症状发生率更低,呈P<0.05。结论:M-LASIK、F-LASIK均适用于高度近视治疗,但后者有效规避了干眼症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与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高度近视眼方面的整体优势。方法:划分100例高度近视眼患者至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前者采取角膜板层刀制瓣(M-LASIK);后者采取飞秒激光制瓣(F-LASIK),并对比术后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方面对比呈P>0.05,但观察组术后干眼症状发生率更低,呈P<0.05。结论:M-LASIK、F-LASIK均适用于高度近视治疗,但后者有效规避了干眼症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