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否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入院的满足研究条件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记录了以下指标:VAS评分(镇痛效果)、产程时间、胎儿体质量、出血量以及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硬膜外分娩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 < 0.05),表明镇痛效果显著。此外,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组中,产程时间缩短(P < 0.05),胎儿体质量、出血量、Apgar评分方面并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改善产程进展,不会对分娩结局产生影响。推荐使用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和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创伤急救手术术前等待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创伤急救手术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方法降低手术术前等待率,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术前等待率、手术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并分析实验组手术术前等待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术前等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品管圈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创伤急救手术术前等待率和手术时间,但对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及对降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于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期间,选择纳入武警某部 90例腰肌劳损病例样本,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样本分组, 45例设置对比组给予常规治疗, 45例设置研究组辅以推拿联合针灸,分析疗效、复发情况。结果:经计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7.78%( 44/45)高于对比组的 84.44%( 38/45),差异显著, P< 0.05;经随访,研究组复发率 4.44%( 2/45)低于对比组的 22.22%( 10/45),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针对腰肌劳损患者,采取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疾病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手术器械包装缺陷的发生率,保证手术器械使用安全性。 方法:采用数据统计2021年第1季度、2021年第2季度包装缺陷发生率,然后应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及方法对我院手术器械包装质量进行管理,比较通过实施PDCA模式前后包装缺陷发生率。结果: 应用PDCA循环后,手术器械包装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手术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其工作质量,用于降低手术器械包装缺陷发生率,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合理分类及监管制度降低药房差错率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药房处方500份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房管理,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药房处方500份为观察组,采用药品合理分类及监管制度,均由20名药房工作人员参与,对两组药房差错率及药房管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差错发生率为1.80%,明显较对照组4.80%低(P<0.05);观察组在药品保存、药物分类放置、药房环境等管理质量方面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药品合理分类及监管制度可降低药房差错率,也能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栓患者康复中降低致残率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 184 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划分成人数相同的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未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恢复评分以及生活活动功能评分,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降低血栓患者致残率上的效果。 结果: 经过两项评分对比,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助产士心理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和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150名产妇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75例)、观察组(75例),对照组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只给予产妇的常规照顾以及产妇的心理干预和护理。而观察组不仅给予产妇常规的照顾,同时对助产士心理给予一定的护理和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出血量、产程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中,有68例产妇为自然分娩,自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样本收入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共计收入270例急诊科就诊患者,基于本院护理措施的实施时间进行分组,2022年1月到2022年6月期间就诊的135例纳入对照组,2022年7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就诊的135例纳入干预组,评价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开展对于降低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的意义。结果:干预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关医学研究结果综合性证实,急诊科护理阶段落实优质护理措施,能更加有效地保障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显著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使得急诊科工作有序开展,患者病情有效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护理策略,降低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方法:选取100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分组比较的方式,依据行手术的先后顺序,将2020年7月-12月期间接受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对该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因素进行分析。将2021年1月-5月期间接受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参照组危险因素分析基础上,给予该组患者实施系列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受压状况和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皮肤的受压状况包括红斑、水疱、破损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远远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认真分析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找出手术室中引发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手术室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我院2021年至2022年间411例接受外周静脉治疗的患者。品管圈活动分为问题识别、问题分析、措施制定、实施和监测、效果评估等阶段。运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工具对引起堵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堵管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411例患者,其中堵管发生率为33.16%。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堵管发生率降低至13.4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了堵管发生率(P < 0.05)。通过柏拉图分析,识别出引起堵管的主要因素,包括护士未正确冲封管、患者体位不当、材质不佳等。鱼骨图分析梳理了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程度,为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品管圈活动强调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