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4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27~83岁,平均年龄53.3岁。按Schatzker分型,Ⅱ型34例,Ⅲ型10例。均为外伤后2周内的新鲜骨折。应用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59~107min(平均手术时间80min);术中出血量55~185mL(平均出血量102mL)。术中透视结合术后复查X射线片可见骨折复位满意,塌陷的关节面可恢复原有高度。44例胫骨平台骨折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纽约外科特种医院(HSS)评分标准,优良率91%。无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小,在达到坚强内固定的同时,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为探索有效分离两样品间差异甲基化片段的方法,以DNMT1(DNAmethyltransferase1,DNMT1)表达抑制前后的肝癌细胞系7721-sMT1和7721-pMT1为研究对象,结合消减杂交和磁珠分离的方法,在两细胞系全基因组DNA范围内进行扫描差异性甲基化片段;将这些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所获38条差异甲基化片段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但集中于重复序列、基因的启动子区,此特点符合DNA甲基化位点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证明消减杂交结合磁珠分离的方法,能筛选出两样品间的差异甲基化片段,该方法的建立为筛选肿瘤细胞中特异性差异甲基化片段作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提供了可能性.
简介: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Rüedi-Allgwer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7月采用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Rüedi-AllgwerⅢ型pi1on骨折18例,术后2~3个月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术后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6个月,平均15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无切口、伤口感染,无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参照Mazur踝关节评分分级系统来评价,结果显示优6例,良9例,可3例,总体优良率达约83.3%。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能有效固定骨折端,避免软组织感染和骨不连,是治疗严重粉碎Pilon骨折理想的方法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28例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2例,根据AO分类,A型6例,B型8例,c型14例,并于术后4-6个月拆除外固定支架,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26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92.8%),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为3-8个月,2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均为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软组织感染。结论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稳定性强、骨折愈合快、拆除简单、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Riiedi-Allgowerm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Riiedi-Allgowerm型Pilon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术后随访,评定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9~20个月。末次随访时按AOFA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2%。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是Rii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可靠的治疗方法,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简介:目的观察研究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抗感染并形成诱导膜,采用膜诱导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及其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2015年9月手术治疗15例胫骨骨髓炎患者,一期病变切除,抗生素骨水泥植入,外固定支架固定,6~8周诱导膜形成后二期手术取出骨水泥,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采用膜诱导技术修复骨缺损促进骨质愈合。结果随访12~52月,15例患者感染无复发,骨折均获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膜诱导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及其术后骨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保留内植物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42.5岁。胫骨平台骨折6例,股骨干骨折3例,胫骨干骨折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于内固定术后5-14天(平均10天)发生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大肠埃希氏菌感染2例。术中保留内植物,彻底清创后应用VSD技术分层封闭创面,5-7天更换VSD敷料的同时行创缘部分减张缝合处理,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完全关闭创口。结果应用VSD技术治疗7-15天后,所有患者均创面洁净及肉芽组织生长新鲜,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此期间更换VSD敷料1-3次(平均2次)。末次手术均采用直接缝合方式完全关闭创面。所有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骨折均于末次手术后20-32周(平均25周)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局部感染无复发,采用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为22-29分,平均26分。结论运用保留内植物结合VSD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骨折维持稳定的同时能有效地控制感染,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为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简介:目的探讨PFNA与DHS结合防旋转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优缺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PFNA组(n=48例)和DHS组(n=36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其临床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5±6.5)个月;参照Harris评分,PFNA组手术优良率(91.12±2.36)%,DHS组为(88.42±3.06)%。PFNA组在手术参数手术时间、伤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为三项参数的比较中明显优于DHS加防旋转钉组;PNFA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离床下地时间等术后检测指标均优于DHS组。两组均未出现感染、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折手术用时短、创伤比较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建议采用PFNA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07年1月,采用体外冲击波或结合同种异体皮质骨钉植入术治疗54例(8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并随访观察。男41例,女13例;年龄20~61岁,平均30岁。按Ficat分期,Ⅱ期55髋,Ⅲ期29髋。其中40髋(Ⅱ期27髋,Ⅲ期13髋),采用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治疗,治疗后6、12、24个月复查双髋X线、MRI及髋关节Harris评分(HHS)。44髋(Ⅱ期28髋,Ⅲ期16髋)患者采用单纯ESWT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24~29个月,平均25.7个月。二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3.71±18.76和57.20±12.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妒〈0.01):影像学X光片评估: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术后随访股骨头塌陷12髋,塌陷率为30%,单纯ESWT治疗随访股骨头塌陷25髋,塌陷率为56.8%。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是治疗中期ONFH的方法之一,它不但具有冲击波疗法促进骨愈合作用,而且复合骨钉移植可起到骨传导及骨支撑作用,近期可以减少股骨头塌陷发生。
简介:研究脉冲电磁场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的作用机制。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双侧股骨髁关节面制成直径为0.6cm、深0.3cm的软骨缺损,分别以bFGF、磁场、磁场结合bFGF治疗,另外一组为空白组未给予治疗。分别于术后4、8、12和16周取材,行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检查和透射电镜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磁场结合bFGF组在4周时基底层的软骨样组织增生,而磁场组、bFGF组少量软骨样组织增生。8、12周结合组透明样软骨层明显增厚,免疫组化Ⅱ型胶原多。而磁场组、bFGF组软骨层增厚,细胞数量相对少,无Ⅱ型胶原。空白组偶见软骨样组织或纤维组织。16周结合组软骨层与正常软骨相似,软骨细胞成熟,bFGF、磁场组纤维软骨细胞团状增生。改良的软骨缺损修复Wakitan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合组最大。说明低能量脉冲电磁场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软骨缺损,治疗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可应用于临床。
简介: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结合PCA泵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n=30),第一组(A组)术后包括膝关节后关节囊和前侧切口周围组织浸润注射罗哌卡因,结合静脉PCA泵镇痛;第二组(B组)术后仅在前侧切口周围组织浸润注射罗哌卡因,而不注射后关节囊,结合静脉PCA泵镇痛。第三组(C组)术后仅采用静脉PCA泵镇痛。分别在术后2、12、24、48、72小时,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水平。结果术后2、12、24、48、72小时A、B、C组评分分别为2.0,2.1,4.9;2.7,2.6,5.5;3.5,3.4,4.6;2.4,2.5,3.8;1.4,1.4,2.8。A组和B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评分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罗哌卡因和静脉PCA泵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后关节囊可不注射,镇痛效果优于单用PCA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