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期良性中央-颞区棘波灶性癫痫(EBCC)的临床发作形式,动态脑电图(AEEG)不同类型的改变,追踪临床、AEEG及预后情况。方法:对36例不同年龄、不同发作特点、不同发作类型进行清醒、自然睡眠或药物诱导睡眠AEEG描记。结果:本组36例临床发作表现多为部分型,AEEG特点;其中21例(58%)局限于一侧的中央-颞区,15例(42%)呈双侧基本以一侧为主的中央-颞区为起搏点播散到额顶呕,但仍以中央-颞区波幅最高。结论:本病6-10岁为多发年龄,AEEG浅睡期阳性率最高,并以中央-颞区为主的散发、阵发单个棘、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间断或连续为发作特点。另外药物治疗比末治疗预后要好。
简介:目的:旨在探讨各相关因素对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我院检验科的BD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67例肺癌、胃癌及结直肠癌肿瘤患者体内CD4+、CD8+细胞计数及CD4+/CD8+,将CD4+细胞计数或CD4+/CD8+低于正常范围最低值的患者定义为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全方位分析各相关因素与CD4+、CD8+细胞计数、CD4+/CD8+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之间的关系,最后客观地讨论出可能会受到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男性及年龄≤60岁的患者的CD4+、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均高于女性及〉60岁的患者,且总蛋白(Totalprotein,TP)降低组、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降低组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升高组的CD4+、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各分组的正常组,其中性别组、TP组及CEA组的细胞计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时关注患者营养状况并及时进行纠正能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这也在临床的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简介:本文通过我院采用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的脑肿瘤与同步检查的脑电图(EEG)和脑CT、磁共振(MRI)或手术证实的26例的比较分析,表明BEAM在脑肿瘤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本组资料表明,常规EEG异常者16例(61.5%),而BEAM22例异常(84.6%)。EEG定位符合者7例(26.9%),不符合10例(38.5%),BEAM19例符合(73.1%),3例基本符合(11.5%),4例不符合。经统计学处理P<0.01,表明对于脑浅表部位的肿瘤,BEAM诊断阳性率和定位价值明显高于EEG。本组三种不同类型的脑肿瘤,BEAM上表现各不相同。因此,BEAM对脑肿瘤的定性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调查南充市中心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肿瘤相关性抑郁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开展肿瘤相关性抑郁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470例恶性肿瘤患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进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并进行卫生统计学分析。结果:收回有效调查表434份,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的发生率为47.0%。其中伴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症状分别为52.9%、30.0%、16.6%。统计分析显示,肿瘤相关性抑郁发生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慢性疼痛、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化疗方案种类、治疗相关副作用、文化程度、收入满意度、费用支付方式、知情情况相关(P〈0.05),但是肿瘤相关性抑郁发生率与肿瘤患病部位、家族史、居住地无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相关性抑郁发生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对肿瘤相关性抑郁提高警惕,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早防治。在治疗、护理躯体疾病的同时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