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200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预防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分析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结果:200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液(85%),其次来自分泌物(9.0%),在临床各病区分布情况:重症监护室(ICU)23.0%(46/200)、脑外科22.0%(44/200)、呼吸科,19.5%(39/200)、急诊科6%(12/200)、神内科5.0%(10/200)、肿瘤科4.5%(9/200)、烧伤科4.0%(8/200)、西骨科3.5%(7/200)、其他科与肾内科等12.5%(25/200)。药敏结果显示,该细菌对抗菌药物活性较好的仅有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4.5%、24.I%。耐药率较高的是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氨曲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70.1%、68.5%、61.0%、60.2%、57.8%、56.2%、55.3%、54.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控和药敏试验分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目的:研究我院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耐药情况及ampC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药阴沟肠杆菌15株;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NCCLS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PCR扩增检测ampC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15株菌中8株菌(53.3%)产AmpC酶,3株菌(20.0%)产ESBLs.产AmpC酶的菌株除对亚胺培南全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不同程度耐药.5株菌的ampC基因与阴沟肠杆菌ECLC074的ampC基因100%同源,3株菌与之99%同源,2株菌的AmpC酶发生了1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结论: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阴沟肠杆菌ECLC074ampC基因是我院主要的阴沟肠杆菌ampC基因型.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常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此类菌所致感染的最有效药物.

  • 标签: 阴沟肠杆菌 头孢菌素酶 AMPC基因 耐药 耐药性研究 临床分离
  • 简介:目的:探讨癌细胞内GSH浓度在肿瘤细胞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马来酸二乙酯(DEM)处理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3小时,以消耗其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MTT法检测DEM处理前后MCF-7/ADM细胞对ADM耐药程度的变化,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同步检测其细胞内GSH的消耗程度,分析细胞内GSH浓度的变化与MCF-7/ADM细胞对ADM耐药程度变化间的相关关系.结果:0.1umol/LDEM使细胞内GSH浓度减少37.4%(P<0.01);ADM亦使细胞内GSH含量呈ADM浓度依赖性的下降;DEM与ADM合用时,GSH浓度显著下降,其下降程度大于DEM和ADM单独应用之和.随着细胞内GSH数量的减少,MCF-7/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增强、耐药下降(P<0.01).结论:DEM耗竭细胞内GSH的作用与ADM有协同效应,耗竭细胞内GSH可部分逆转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马来酸二乙酯 阿霉素 耐药 MCF-7/ADM细胞 GSH含量
  • 简介: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过程中产生的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却是导致化疗中断、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其中,P-糖蛋构象改变将胞浆内的化疗物泵到细胞间隙,使细胞内蓄积药物减少,从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引起肿瘤耐药.本文就冰片抑制P-糖蛋的外排作用及其研究方法作了综述.

  • 标签: 中的作用 作用探讨 冰片逆转
  • 简介:随着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上日益广泛的应用,细菌的耐药问题日趋突出,迫切需要对其耐药机理及防治进行研究。国内外迄今为止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研究认为,细菌对这类抗生素的耐药为染色体介导,尚未发现氟喹诺酮耐药质粒。我们首次从一株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E.coli)多种耐药株中克隆到氟喹喏酮耐药质粒,并对质粒的结构及耐药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E.coliHx88108的

  • 标签: 耐药质粒 喹诺酮 耐药性研究 耐药机理 多重耐药菌 染色体介导
  • 简介: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时天津市新近临床分离的414株细菌进行甲氟哌酸(Pfx)和氟哌酸(Nfx)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并总结了18例感染耐Pfx和Nfx细菌的患者经Pfx治疗的床临疗效。结果显示Pfx对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有良好抗菌活性,抑菌率>90%,MIC50为0.125~1mg/L,MIC50为0.25—2mg/L,对绿脓杆菌有中度抗菌活性,抑菌率85%,MIC50/MIC90为2/8mg/L,对G+球菌活性较G-杆菌差,MS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抑

  • 标签: 体外抗菌活性 甲氟哌酸 肠杆菌科细菌 不动杆菌 凝固酶 耐药病例
  • 简介:从临床上分离到一株大肠杆菌HX88108,该菌对头孢哌酮等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前期实验表明此菌含有四个不同分子量及耐药的质粒(PFC、PFT1、PFT2、PFT3),并获得了具有这四个质粒的四株转化菌。本文首先用Nitzocefin法检测到EcoliHX88108及其四株转化菌都能产生β—内酰胺酶对头孢哌酮等四种头孢菌素的稳定性实验显示四个粒所编码的β—内酰胺酶对四种头孢菌素的水解率及水解扫描光谱各不相同。表明它

  • 标签: 内酰胺酶 质粒编码 耐药大肠杆菌 头孢哌酮 前期实验 内酞胺
  • 简介:目的:卵巢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影响卵巢癌患者临床预后的主要原因。卵巢癌首次化疗有效率高达76%,但复发后降至20%,近年来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卵巢癌MDR发生的分子机制。

  • 标签: 肿瘤 卵巢癌 多药耐药
  • 简介: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第三代头孢菌索的耐药机制探讨,是近来国际上抗生素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采用药物梯度平皿法获得绿脓杆菌和阴沟杆菌的头孢噻甲羧肟(Ce-ftazidimeCTZ)耐药菌株(MIC≥60μg/ml);通过恒温振摇培养后收集菌体,超声破碎提取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岛津UV-260型)对B-β酰胺酶进行了检

  • 标签: 内酰胺酶研究 头孢菌素耐药 细菌内酰胺酶
  • 简介: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比性研究了邻氯青霉素(MCZPC)与青霉烷砜(CP45899)对质粒和染色体介导的标准β—内酰胺酶和耐头孢噻甲羧肟(CTZ)细菌的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并对MCIPC与CTZ协同对抗CTZ耐药细菌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当头孢噻啶或头孢孟多为底物时,MCZPC5μg/ml对耐CTZ阴沟杆菌的酶有明

  • 标签: 邻氯青霉素 耐药菌 头孢噻啶 头孢噻甲羧肟 青霉烷砜 头孢孟多
  • 简介:肺炎链球菌是院外获得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中耳炎、鼻窦炎、败血症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自从1993年美国推荐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治疗院外获得性肺炎的一线药物以来,并因其耐受性好和抗菌谱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各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量用于临床和不合理应用,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日趋严重,甚至出现肺炎链球菌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同时耐药

  • 标签: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抗生素耐药性 肺炎链球菌 院外获得性肺炎 化脓性脑膜炎 感染性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03年9月~2004年3月间分离的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及其机制,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分离及鉴定肺炎克雷伯杆菌,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及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杆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定性筛选细菌的β-内酰胺酶;通过NCCLS2004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初筛ESBLs;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高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杆菌.结果: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11.1%,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都达到了22.2%~44.4%;18株实验菌中有11株产β-内酰胺酶,其中有9株产ESBLs和1株产AmpC酶.结论:产生β-内酰胺酶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肺炎克雷伯杆菌 耐药机制 Β-内酰胺酶
  • 简介:目的:了解耐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CCCP对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从99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临床分离株中选取对环丙沙星耐药(MIC≥4μg/ml)菌株14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测CCCP对喹诺酮类药物MIC的影响.结果:1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无一株敏感,且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耐药.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氯霉素、庆大霉素、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未发现有耐药株.喹诺酮类药物与CCCP合用后,在部分菌中的MIC中出现了明显的降低.结论:耐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喹诺酮类呈交叉耐药,且呈较高水平耐药;CCCP可以明显提高部分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亚胺培南、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和阿米卡星对耐喹诺酮肺炎克雷伯杆菌仍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喹诺酮类 肺炎克雷伯杆菌 抗菌活性 CCCP
  • 简介:选用β—内酰胺酶明显升高的耐药阴沟杆菌。用透析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与对酶稳定抗生素氨曲南和对酶不稳定抗生素头孢盂多的相互作用过程,以研究酶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酶活性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药物浓度用微生物法检测。结果表明,对头孢盂多,耐药株酶提取物在透析过程中可使之迅速降解为0,说明产酶株对头孢盂多的耐

  • 标签: 内酰胺酶 阴沟杆菌 耐药机制 药物浓度 透析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慢性淋病多因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或身体虚弱始发感染而致.慢性淋病多为前后尿道炎同时发生,因此临床表现各异.以尿道炎为主者,尿道口轻度骚痒或灼热,展起尿道口有少量浆液痂封口,挤之有少量脓液滴出,尿液清晰或浑浊,有丝状物,排尿次数增加,并发前列腺炎者,单侧或双侧阴囊轻度红肿疼痛,体检时,附睾处轻度触痛和肿胀,精索粗硬.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男性 慢性淋病
  • 简介: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在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dure,CRF)的进程中都具有共同的形态学变化。如系膜区增宽(包含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外基质堆积和单核细胞聚集)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受压闭塞;肾小管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堆积和单核、淋巴细胞的浸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又使人们

  • 标签: 功能衰竭 肾小球 内皮细胞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系膜细胞 慢性肾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怀肾炎患者的视觉电生理改变。方法:对39例78眼慢性肾炎患者的视诱发电位、视网膜电网的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慢必肾炎患者视觉电生理有异常改变,慢性肾炎无眼底改变者出现VEPN75的峰时值,ERGb波的峰时值的显著改变。结论:视觉电生理检查作为一客观定量的视觉功能检查地肾性视网膜病变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 标签: 慢性肾炎 诱发电位 视觉电生理学 视网膜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