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钠、房内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及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135例慢性心衰患者按NYHA分级将患者分成两组,心功能II级组,心功能III-IV级组,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心脏彩超结果、血清学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慢性心衰患者中,心功能III-IV级组血钠水平低于心功能II级组血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III-IV级组房内大于心功能II级组房内,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功能III-IV级组室射血分数低于心功能II级组室射血分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表现为房内增大,室射血分数下降,血钠降低。血钠的变化与心衰后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及心脏的重构密切相关,可将血钠与房内室射血分数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慢性心衰 血清钠 左房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血栓脱落引起的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由门诊医师收住入院的80例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血栓脱落致脑栓塞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另40例患者常规治疗不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肌力恢复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显著有效32例(80%),有效6例(15%),无效2例(5%);对照组显著有效27例(67.5%),有效8例(20%),无效5例(12.5%)。结论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血栓脱落引起的脑栓塞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 标签: 阿司匹林 风湿性心脏病 左心房内血栓脱落 脑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扩大与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30例,其中慢性心房颤动伴心房扩大患者60例,慢性心房颤动心房无扩大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食管超声检测患者心房大小,并观察是否形成血栓。根据食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30例和无血栓组100例,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显示心房扩大组患者的心房形成血栓的概率18例(30.0%)高于左心房无扩大组心房形成血栓的概率12例(17.1%),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扩大,很有可能导致其心肌收缩力下降,提高心房血栓形成的几率,是诊断心房血栓形成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房颤 心房扩大 心房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2015年1月—2016年6月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PICC置管,观察组则采取心房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比较两组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精确概率;导管堵塞概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精确概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概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房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PICC置管效果好。

  • 标签: 心房内心电图 PICC导管尖端定位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高血压前期患者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将6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将38例理想血压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二维超声参数及STI参数并分析。结果(1)病例组较对照组IVST厚度增加(P<0.05),余二维超声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mSRa增大,mSRs、mSRe减小(P均<0.05)。结论STI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前期患者心房功能的变化,能够作为一种新的方法来评价临床高血压前期患者心房的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 高血压前期 左心房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给予患者替米沙坦治疗,探析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房内的影响。方法选取患者时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共计选取54例患者,均为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就诊时间段2016年1月开始,2017年1月停止。54例患者分组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且分别命名为观察组(27例;替米沙坦治疗)和对照组(27例;拉西地平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房颤持续时间、房颤发作次数、房内改善情况均显著性更优,将其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给予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替米沙坦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 替米沙坦 临床治疗效果 左房内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脂水平和室收缩功能均正常的心房颤动(A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血脂水平和室收缩功能均正常的64例Af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0mg/d,共4周)和常规对照组(各32例),另选择同期查体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f患者治疗前后血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f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其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脂水平尚无显著变化,但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已有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4周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均<0.05),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均有更进一步显著降低(P均<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1)。结论血脂水平和室收缩功能均正常的Af患者同样存在着炎症反应,Af患者在不伴有心力衰竭时也可以引起NT-proBNP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在抗炎的同时还能降低Af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且不依赖于其调脂作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炎症因子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米力农和新活素的疗效和对室舒张末内径室射血分数以及血浆BNP的改善情况。方法此次抽取2011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医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68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84例。此次研究患者均米力农治疗,研究甲组加新活素,总结疗效和相关指标改善程度。结果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乙组,P<0.05。甲组室舒张末内径的改善幅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幅度、血浆BNP的改善幅度均大于乙组,P<0.05。结论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米力农+新活素的治疗有效率高,且显著改善相关指标。

  • 标签: 顽固性心力衰竭 米力农 新活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衰并心房颤动应用大剂量西地兰与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临床指标与心衰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8年1月诊治的76例急性心衰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予以剂量西地兰治疗,研究组予以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大剂量西地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60min后心室率(152.81±10.13)次/min、90min后(135.52±7.94)次/min、120min后(114.53±5.92)次/min,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衰缓解时长(75.13±10.64)min、治疗后2h尿量(320.13±50.43)ml,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衰并心房颤动实施大剂量西地兰+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心室率,减短心率恢复的时间。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心房颤动 西地兰 酒石酸美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前诊断心房纤维化的意义,为进一步对做好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0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患者采用针对性手术治疗方式与观察,并设立相应对照组,调查患者基本情况,分析其临床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腔静脉滤器置入情况经股静脉人路置人46枚,经右颈内静脉人路置入14枚,均一次性释放成功,技术成功率100%。结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具有一定困难风险的,只有熟练掌握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和相关技能,才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房纤维化
  • 简介:摘要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分娩过程中,绝大多数新生儿状态良好,能耐受宫内外环境的变化。10%的新生儿需要一些帮助,1%的新生儿需要通过主要的复苏技术才能存活。本文通过对三年内发生在产房的35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得出以下体会新生儿窒息重在预防;复苏环境中温度的管理十分重要;复苏要争分夺秒,黄金一分钟;同时手法准确,步骤顺序正确。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预防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住院阴道分娩,随机抽取120例产妇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6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针早期护理及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产妇尽早排尿,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预防产后尿潴留,减少产褥病率减轻产妇痛苦。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妇 助产人员 产后尿潴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资料分析。患者主诉心跳加快、心悸、头晕眼花、压迫、疼痛、在轻度体力活动或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等症状。结果52例心房颤动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显著效果29例,有所好转15例,出现并发症2例,无效5例,自行出院1例。结论在同时进行抗凝治疗的房颤人群中,死亡与卒中不相关。这些结果强调有必要找出有效抗凝治疗以外的干预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内创伤患者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EICU的150例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影响其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150例创伤患者根据最终结局分为存活组及非存活组。其中男性126例(84%),女性24例(16%),平均年龄42.6岁,最终在EICU死亡38例(25.3%)。造成创伤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58.0%)及高处坠落(2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预计死亡风险率及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可以很好地早期识别死亡高风险创伤患者,其值越高,则患者死亡分先越高。相比之下,随着EICU住院时间的推移,患者死亡风险持续降低。结论创伤患者EICU住院早期,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患者年龄、SAPSⅡ和NISS评分来识别高死亡风险的创伤患者,给予高质量的治疗与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创伤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增加了病人的新发病率(脑卒中、血管栓塞事件、心力衰竭等)、住院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地增加了对病人的危害和社会负担。心房颤动也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又相继发表了多项共识和指南,提出了一些诊断和治疗的新认识、新概念和新进展。

  • 标签: 心房颤动 诊疗 进展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可引发机体血液动力学改变、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及重要脏器栓塞等并发症,对房颤患者进行密切病情观察、正确的心电图判读、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健康宣教,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死率及致残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房颤动 临床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治疗目前仍以药物为基础,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发展,以节律控制、心率控制为基础加上抗凝防栓的治疗方法已大大提高了心房房颤治疗的成功率并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现就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