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治疗风湿关节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风湿关节患者共80例,治疗之前对患者的疼痛强度进行测试,利用McGill这种疼痛问卷表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测试,也可以同时测试出患者的血沉以及相应的C-反应蛋白。经过治疗之后,在对患者进行一次测试,对比疗效并评价。结果风湿关节的80例患者,治疗之前的疼痛强度明显大于治疗之后的疼痛强度(P<0.05),并且随着CRP以及ESR的增加或减少,该数值也会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即呈正相关。结论风湿关节患者经复方丹参治疗后,疗效显著,在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之时,MPQ的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全面而且有效。

  • 标签: 复方丹参 风湿病关节痛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作用于风湿寒性关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风湿寒性关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施以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优于对照组61.11%,对比两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7.86,P<0.01)。结论对风湿寒性关节患者施以温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温针灸 风湿寒性 关节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风湿性寒性关节患者治疗中采取温针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一共选择126例风湿性寒性关节患者,患者入院时段是2017年2月—2018年12月,患者被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则基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情况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疼痛评分相比,观察组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风湿性寒性关节患者治疗中采取温针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关节肿胀与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有效性,值得应用。

  • 标签: 中药熏蒸 针灸 风湿性寒性关节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身逐疲汤联合针灸方法在风湿关节临床治疗期间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诊的80例风湿关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手段,研究组患者在针灸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服用身逐疲汤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2个月以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72.5%之间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逐疲汤联合针灸方法在风湿关节临床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可见这一方法在风湿关节临床治疗期间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身痛逐瘀汤 针灸 风湿关节痛 可行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龙胶囊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风湿寒性关节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骨龙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结论骨龙胶囊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骨龙胶囊 风湿寒性关节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风湿寒性关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实验组则采用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针刀温阳通督法 风湿寒性关节痛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探讨术后膝关节的发生情况和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1号~2013年11月30号接诊的32例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骨折愈合后实施≥1次随访,时间为6-24个月。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胫骨骨折术后发生患侧膝关节11例,发生率为34.38%。结论髌韧带入路不能减少术后膝关节的发生,其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髓内钉 膝关节痛 胫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针刺对于治疗患有中风且由于中风导致的偏瘫后肩膝关节及血液粘度的影响,其临床的疗效。方法将于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由于中风导致的偏瘫患者60名,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为3组,分别是针刺组,针刺加中成药组,中药组。每组有20名患有中风后偏瘫的患者,对这三组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这3组的疗效。结果以患有中风导致的偏瘫患者的肩膝关节的情况和血液粘度为指标,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将的得到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针刺组与针刺加中成药组中的患者们得到的数据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中成药组互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加中成药组与中成药组互相比较,发现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针刺疗法对于治疗中风偏瘫的患者的疗效不错,且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中风偏瘫后肩膝关节的情况。

  • 标签: 针刺,中风偏瘫,关节痛及血液粘度
  • 简介:摘要通过改变伤科灵喷雾剂的使用方法对四肢骨关节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的195例四肢骨关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伤科灵喷雾剂熏蒸、浸泡加按摩方法和常规治疗护理措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睡眠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使用伤科灵喷雾剂熏蒸、浸泡、按摩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与观察组有明显差异(P<0.05)。应用伤科灵喷雾剂熏蒸、浸泡加按摩治疗四肢骨关节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伤科灵喷雾剂 骨关节痛 熏蒸 浸泡 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做进一步研究。方法把我院中西医结合科(2016年5月—2017年9月)接收的70例诊断为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归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纯西医治疗组,比较采用两种治疗方法的患者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关节休息和出现关节晨僵的情况,血沉和CRP变化情况。结果结合治疗组患者压痛关节个数以及发生肿胀的关节个数显著少于纯西医组患者(P<0.05)。结合治疗组出现关节晨僵的时间为(15.27±6.88)min,关节休息分值为(2.20±1.08),与纯西医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6.52±7.68)、(3.88±1.52)相比,关节晨僵和关节的情况明显改善。纯西医组血沉均值为(30.1±0.4)mm/1h,CRP均值(15.2±0.6)mg/L,结合治疗组(25.4±0.3)mm/1h,(11.3±0.5)mg/L。结合治疗组在血沉和CRP值均比纯西医组改善明显,差异显著。结论在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结合中医疗法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明显,减少患者关节疼痛,加快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健康。

  • 标签: 湿热痹阻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消除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自拟消除痹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中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除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拟消痛除痹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的效果。方法选择46例于2017年3月—2018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脾胃湿热型胃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雷尼替丁胶囊,观察组患者服用香连丸,用药半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34.7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连丸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可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中医治疗 脾胃湿热型 胃脘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中药封包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中药封包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中医症候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疗法配合中药封包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封包 湿热痹阻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当归拈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将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为参照组行口服正清风宁片联合针灸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当归拈汤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确诊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当归拈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能够获取交换和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当归拈痛汤 针灸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风湿性多肌的特点,正确认识风湿性多肌。方法选取46例风湿性多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风湿性多肌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情况。结果风湿性多肌多见于女性,而且发病年龄比男性低,病程比男性长。该病常见临床表现为颈肩、骨盆带肌关节肿痛、发热等,所有患者均出现血沉与C反应蛋白提高情况,经过相关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血沉、C反应蛋白基本恢复正常。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适当给予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结论风湿性多肌主要临床特征是四肢近端肌肉僵,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这些患者长期伴有肌、肌无力等症状,若患者血沉与C反应蛋白提高,可采用适量激素进行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风湿性多肌痛 血沉 C反应蛋白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痹汤加减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2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n=46)。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予消痹汤加减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治疗后RF、ESR、CRP等实验室指标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消痹汤加减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湿热痹阻型RA疗效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能够显著改善实验室指标。

  • 标签: 消痹汤加减方 甲氨蝶呤 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采用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中药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且不易被人们引起重视的常见疾病,类风湿关节会因骨关节畸形而致残、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为给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及类风湿因子(RF)免疫乳胶凝集试验,血沉(SR)魏氏法,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金标法。结果检测出阳性结果38.01%,其中单顶ASO增高者占14.5%;ASO增高、RF阳性者占3.39%;RF阳性、ESR增高者占6.92%;RF阳性者占13.2%;CCP阳性占13.99%。结论发病高峰年龄在20—49之间,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1)。

  • 标签: 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其护理质量及效果。方法通过对64例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及疏导。结果患者对病情及治疗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逐步消除焦虑、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诊。结论通过心理护理,纠正患者的偏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早日康复起着积极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