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治疗风湿病关节痛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风湿病关节痛患者共80例,治疗之前对患者的疼痛强度进行测试,利用McGill这种疼痛问卷表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测试,也可以同时测试出患者的血沉以及相应的C-反应蛋白。经过治疗之后,在对患者进行一次测试,对比疗效并评价。结果风湿病关节痛的80例患者,治疗之前的疼痛强度明显大于治疗之后的疼痛强度(P<0.05),并且随着CRP以及ESR的增加或减少,该数值也会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即呈正相关。结论风湿病关节痛患者经复方丹参治疗后,疗效显著,在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之时,MPQ的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全面而且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身痛逐疲汤联合针灸方法在风湿关节痛临床治疗期间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诊的80例风湿关节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手段,研究组患者在针灸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服用身痛逐疲汤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2个月以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72.5%之间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疲汤联合针灸方法在风湿关节痛临床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可见这一方法在风湿关节痛临床治疗期间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针刺对于治疗患有中风且由于中风导致的偏瘫后肩膝关节痛及血液粘度的影响,其临床的疗效。方法将于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由于中风导致的偏瘫患者60名,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为3组,分别是针刺组,针刺加中成药组,中药组。每组有20名患有中风后偏瘫的患者,对这三组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这3组的疗效。结果以患有中风导致的偏瘫患者的肩膝关节痛的情况和血液粘度为指标,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将的得到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针刺组与针刺加中成药组中的患者们得到的数据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中成药组互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加中成药组与中成药组互相比较,发现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针刺疗法对于治疗中风偏瘫的患者的疗效不错,且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中风偏瘫后肩膝关节痛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做进一步研究。方法把我院中西医结合科(2016年5月—2017年9月)接收的70例诊断为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归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纯西医治疗组,比较采用两种治疗方法的患者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关节休息痛和出现关节晨僵的情况,血沉和CRP变化情况。结果结合治疗组患者压痛关节个数以及发生肿胀的关节个数显著少于纯西医组患者(P<0.05)。结合治疗组出现关节晨僵的时间为(15.27±6.88)min,关节休息痛分值为(2.20±1.08),与纯西医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6.52±7.68)、(3.88±1.52)相比,关节晨僵和关节痛的情况明显改善。纯西医组血沉均值为(30.1±0.4)mm/1h,CRP均值(15.2±0.6)mg/L,结合治疗组(25.4±0.3)mm/1h,(11.3±0.5)mg/L。结合治疗组在血沉和CRP值均比纯西医组改善明显,差异显著。结论在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结合中医疗法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明显,减少患者关节疼痛,加快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的效果。方法选择46例于2017年3月—2018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雷尼替丁胶囊,观察组患者服用香连丸,用药半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34.7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连丸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可在临床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中药封包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中药封包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中医症候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疗法配合中药封包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风湿性多肌痛的特点,正确认识风湿性多肌痛。方法选取46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情况。结果风湿性多肌痛多见于女性,而且发病年龄比男性低,病程比男性长。该病常见临床表现为颈肩痛、骨盆带肌痛、关节肿痛、发热等,所有患者均出现血沉与C反应蛋白提高情况,经过相关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血沉、C反应蛋白基本恢复正常。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适当给予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结论风湿性多肌痛主要临床特征是四肢近端肌肉僵痛,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这些患者长期伴有肌痛、肌无力等症状,若患者血沉与C反应蛋白提高,可采用适量激素进行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痹汤加减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2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n=46)。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予消痹汤加减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治疗后RF、ESR、CRP等实验室指标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消痹汤加减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湿热痹阻型RA疗效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能够显著改善实验室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