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研究讨论对治疗埋伏弯曲牙的过程中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与常规弯曲牙拔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内收治的患有埋伏弯曲牙的患儿90例,按照治疗埋伏弯曲牙的方法不同可随机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两组均为45例患儿,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弯曲牙拔除术进行医治,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最后通过观察两组患儿的治愈时长、来我院复诊的次数等一系列指标,从而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复发率以及患儿及其家人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本次对比试验可以得出以下数据,在治愈时间和复诊次数以及临床有效率、复发率和家属满意度的对比上,对比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埋伏弯曲牙的方案中,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要比传统常规拔除术的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并且在临床有效率和患者及其家人满意率方面都更加满意,所以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值得深入的研究,并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研究讨论对治疗埋伏弯曲牙的过程中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与常规弯曲牙拔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内收治的患有埋伏弯曲牙的患儿90例,按照治疗埋伏弯曲牙的方法不同可随机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两组均为45例患儿,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弯曲牙拔除术进行医治,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最后通过观察两组患儿的治愈时长、来我院复诊的次数等一系列指标,从而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复发率以及患儿及其家人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本次对比试验可以得出以下数据,在治愈时间和复诊次数以及临床有效率、复发率和家属满意度的对比上,对比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埋伏弯曲牙的方案中,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要比传统常规拔除术的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并且在临床有效率和患者及其家人满意率方面都更加满意,所以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值得深入的研究,并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接收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46例,入选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科导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口腔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9%,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实施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取得的疗效展开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2016年收治的环游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针对对照组的患者展开常规的修复治疗,而针对实验组的患者展开正畸联合修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结果。结果针对两组患者分别展开不同的治疗后,数据显示,实验组取得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实验组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9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显著。结论将正畸联合修复疗法运用于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治疗中取得的效果优于运用常规修复疗法,且患者对正畸联合修复疗法的治疗效果都有较高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牙周膜干细胞在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探究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幼年大鼠共30只,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实验组15只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在右侧颌第一磨牙给予7d正畸力,观察破骨细胞变化;选取成人15只第一前磨牙,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并给予加压12h,观察加压后牙周膜干细胞mTOR信号通路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在给予加压后,移动牙的压力侧牙周膜间隙变窄,牙槽骨破坏严重。可见破骨细胞数量较多。加压后牙周膜干细胞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低于加压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膜干细胞与正畸牙移动存在明显的关系,其可能与mTOR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炎性牙列畸形患者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牙周炎性牙列畸形患者37例进行正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龈乳头探诊出血指数(PBI)、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TM)以及菌斑指数(PI),同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及IFN-γ)水平,与不伴有牙周炎的牙列畸形正畸治疗患者(30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牙周炎性牙列畸形患者治疗前PBI、GI、PD、TM、PI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正畸治疗后PBI、GI、PD、TM、PI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牙周炎加重牙列畸形,规范的正畸治疗及炎症控制可改善牙周组织,取得与无牙周炎症患者同样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8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儿给予手术导萌治疗,实验组43例患儿给予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9%VS18.6%),两组患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给予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牙槽突植骨术治疗的唇腭裂患者当中,接受口腔正畸矫治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当中收治的18例唇腭裂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牙槽突植骨术治疗,根据患者矫治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匀分成常规组及改良组,常规组患者接受直丝弓固定矫治,而改良组患者则需要接受系统的口腔正畸矫治,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改良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相关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在对比之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唇腭裂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口腔正畸矫治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唇腭裂牙槽突裂患者接受正畸治疗的正确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32例唇腭裂牙槽突裂患者,对全部患者均实施正畸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裂隙侧尖牙与相邻切牙之间的夹角改变平均值为36.88°,和第一前磨牙间夹角改变平均值为8.12°;治疗前28例患者尖牙牙根吸收为0级,4例为1级;完成尖牙正轴治疗后,尖牙牙根吸收程度8例为0级,16例为1级,8例为2级。结论通过正畸治疗程序治疗唇腭裂牙槽突裂患者能够保证尖牙在一次手术中有效且安全的进入裂隙区,能够使植入骨的高度、丰满度得到保证,实现正常龈缘重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先天性缺牙患者选择正畸+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4月—2018年06月收治的62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进行缺牙患者治疗方法的研究;参照组(31例)选择口腔修复疗法展开疾病治疗;研究组(31例)选择正畸+口腔修复疗法展开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总体疗效、咀嚼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展开对比。结果同参照组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总体疗效(74.19%)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6.77%)获得显著性提升(P<0.05);同参照组先天性缺牙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展开对比,研究组获得显著性缩短(P<0.05)。结论临床对于先天性缺牙患者选择正畸+口腔修复疗法展开疾病治疗,能够获得确切疗效,并且对于咀嚼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语言功能恢复时间的缩短可以显著促进,从而对于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满意程度的提升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牙周状态下成年正畸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EA的情况,研究龈沟液中弹性蛋白酶与牙周组织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牙周状况评估的早期价值。方法运用底物法对慢性龈炎组(8名)、慢性牙周炎组(8名)的成年正畸患者龈沟液中EA的活性进行监测。监测患者龈沟液中牙周临床指标BOP、PLI、BI、PD、AL.结果慢性牙周炎组各时间点BOP(+)百分比、BI分别与相应时间点慢性龈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牙周炎组各时间点的龈沟液E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牙龈炎组。结论(1)慢性牙周炎组弹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慢性牙龈炎组。(2)龈沟液弹性蛋白酶活性可较敏感的早期反映正畸治疗过程中牙周状况变化,可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托槽连接方案在中重度氟斑牙正畸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中重度氟斑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进行研究。A组采用京津釉质粘合剂进行托槽连接,B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托槽粘结,C组采用釉质局部磨除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托槽连接,D组给予牙齿表面复合树脂贴面托槽连接,先从牙尖至牙颈均匀磨除釉质约0.1~0.2mm,随后按照B组方法进行操作。对比分析患者的托槽脱落情况。结果A组的托槽脱落率最高,其他三组从高到低依次为B组、C组和D组。D组的托槽脱落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托槽连接方案在中重度氟斑牙正畸治疗中的托槽脱落率存在显著差异,以釉质局部磨除光固化复合树脂与复合树脂材料进行托槽连接的脱落率较低,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医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各36例,其中常规组牙周炎患者采用基本的正畸治疗方法,实验组牙周炎患者采取在正畸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牙周序列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采用正畸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牙周序列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优于常规组患者采用基本的正畸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效率为97.22%,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总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牙周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在基本的正畸治疗基础上加入牙周序列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医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