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毕节地区中心血站贵州毕节551700)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情况。方法对2009年1~12月的13853例无偿献血者进行一般护理,为对照组;对2010年1~12月的16378例无偿献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73%(119/16378),对照组为2.30%(318/13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消除或缓解其恐惧、紧张情绪,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进行影响探讨,也就是说,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给血站献血者献血。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3月某固定献血点的无偿献血者900名。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外一组是实验组,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全血捐献的时候,对照组所使用的护理方法是传统所使用的常规护理,对进行献血之前的实验组所使用的护理方法是早期护理干预,确保献血过程中的常规基础护理,然后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总结对照组以及实验组的具体情况情况,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献血之后的反应发生概率以及两组献血者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献血反应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为2.44%,实验组为0.67%。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程度相比较对照组来说较高,实验组满意几率是98%,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发现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有效地减少了献血反应,在推广和应用上具备一定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本站献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600例,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检测,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并将其报废情况、报废人群、年龄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男性的报废率更高,于30~39岁的占比更多。结论于血液采集前行氨基酸转移酶初筛检验,可降低其报废率,保证血液检测的效率及安全性,同时相关机构还需强化对献血者的健康宣传,以此降低血液报废率。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心理的情况,找到行之有效的宣传招募方法。方法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0月之间,采选我站自制心理调查问卷,发放给在我站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随机抽取300份心理调查问卷,研究分析献血者献血的心理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后,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男性与女性性别比较差异不大,同时满足P>0.05,无统计学意义。献血者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和年龄在36~55岁之间的两个年龄段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爱心奉献心理的无偿捐献血小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健康投资心理与免费体检心理。占比较小的为防病心理以及尝试心理,占比最小的为隐匿心理,各项心理情况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18~3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进行爱心、奉献精神宣教,可以更容易让人加入到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队伍中来。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且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献血质量。方法选取我站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所接收的331例无偿献血且发生不良反应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258例轻度不良反应,63例中度反应,10例重度反应;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210例心理或精神因素、50例睡眠因素、23例饮食因素、23例环境因素以及25例采血人员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可导致无偿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献血者本身的心理或精神状况;对此,因采取各种措施,如对献血者实施心理疏导,以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感染情况,为制定抗-HIV感染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5年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情况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的无偿献血者抗-HIV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010~2015年共计222178例无偿献血者中,确认阳性28例,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为1.26/万;(2)不同年龄段间、不同文化程度间抗-HI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3)男性献血者抗-HIV阳性率远远多于女性,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1)从源头做起,加强有关HIV传播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从根源上有效控制HIV感染的机率;(2)培养高素质的献血前咨询和健康检查人员,提高献血前咨询技巧和识别排除高危人群的能力;(3)加强实验室管理,选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试剂和先进的检测技术,以有效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应用于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8年5月在本血站初次进行无偿献血者共15565例。按献血年限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2015年6月1日到2017年05月31日,实验组为2017年6月1日到2018年05月31日。对照组初次献血例数为6693例,实验组献血例数为8870例,对照组给予献血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献血者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没有明显差异,经对比不存在对比价值(P>0.05),但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血站无偿献血者护理中,可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护理效果以及缓解献血者心理压力,提升再次献血机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献血所产生心理恐惧的应用价值以及提高献血成功率的策略。方法选择我血站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参与无偿献血者196例,依据奇偶数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98)和对照组(n=98)两组。接受常规操作但未进行心理干预的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操作并进行心理干预的献血者作为实验组,最后对两组献血者的献血综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对。结果本次196例无偿献血者分别按献血流程采血后,实验组不良反应率3.06%,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20%,实验组献血者的成功率以及献血量都较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实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了献血者的心理恐惧,同时提高了献血成功率,值得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站献血的15000名献血者的血样标准进行用微板法,检查其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检测情况及分布情况。结果对15000份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阳性率为0.35%。男性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为0.25%,女性阳性率则为0.49%,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献血者,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对53例阳性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抗-M阳性率为0.11%,抗-D为0.08%、抗-E为0.05%、未知特异性抗体为0.04%、冷抗体为0.03%、抗-P1为0.02%、合并其他的抗体则为0.02%。结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在献血者沾有一定比例,给予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可有效避免输血者的血液浪费;避免阳性不规则抗体血液给输血者带来的输血反应,保障临床数学安全,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