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0.01-2021.03接诊输血治疗患者取样106例,抽签分组,行常规输血检验(对照组)和常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研究组),53例/组,对比不良反应率、输血质量,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3.77%(2/53)比对照组16.98%(9/53)低,对比输血质量,研究组输血记录(89.15±8.34)分,申请单填写(88.29±10.28)分,项目检查(88.13±10.27)分,输血指征(84.48±9.85)分,标本采集(86.52±10.33)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合理实施质量控制方案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有效提升输血质量与输血安全性,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前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年 3月,结束时间为 2019年 12月,需要在此阶段中抽取 1248例住院患者,患者均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符合本次研究标准。需要研究人员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传染病检测,在此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 患者HBsAg、抗 -HCV、抗 -HIV、 HBeHg以及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结果:输血前对患者进行感染指标检测,传染病检出例数为 186例,阳性检出率为 14.9%,其中包括 HBsAg134例,占比为 10.74%;抗 -HCV40例,占比为 3.2%,抗 -HIV3例,占比为 0.24%, HBeHg9例,占比为 0.72%,梅毒抗体 25例,占比为 2%。结论 :在患者输血前行传染病检测,可以有效检测出 HBsAg、抗 -HCV、抗 -HIV、 HBeHg以及梅毒疾病,从而有效降低传染病传播率,提升输血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小板抗体检验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4例反复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输注根据患者血型选择同型、未滤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输注。观察组先检验患者血小板抗体,后根据患者检验结果输注对应血小板,之后对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血小板输注,但观察组患者的输注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更高,同时,观察组患者输注后 1 小时和 24 小时的外周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增值指数(CCI)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输血前通过血小板检验能够确保输血安全,提高输血安全系数,减少相同免疫反应,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改善凝血功能。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6-2019.6 期间收治的 2000 例进行输血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统计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检测出的不规则抗体的类型,然后分析影响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的因素和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 2000 例参与研究的输血患者中,共有 25 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为阳性,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为 1.25 %。根据检测结果,有 7 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类型为抗 -C 型,所占比例为 28.00 %,有 5 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类型为抗 -D 型 , 所占比例为 20.00 %,有 3 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类型为抗 -E 型 , 所占比例为 12.00 %,有 4 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类型为抗 -Ce 型 , 所占比例为 16.00 %,有 6 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类型为抗 -Ec 型,所占比例为 24.00 %。影响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的因素有:输血次数、妊娠史、性别。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结论 :在对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有效避免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型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输血中的检验效果及对患者治疗预后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 2016年 12月到 2018年 12月收治的 600例临床输血患者,输血前均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并结合其检测结果给予患者适合的血液类型输血,最后对不规则检验的检验效果和治疗预后的价值进行探讨。结果: 600例患者中有 8例阳性,阳性率为 1.33%。其中 RH系统中有 1例抗 -Ec阳性,有 1例抗 -e阳性,有 2例抗 -E阳性; MNS系统中有 2例抗 -M阳性; Lewis系统有 2例抗 -Lea阳性。结论: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接受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结合其检验结果对血液类型进行选择,从而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检验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输血治疗的480例患者,在输血治疗前检验不规则抗体。结果:22例检出不规则抗体,其中14例特异性抗体,36.36%(8/22)属于Rh系统;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技术与其他输血技术的实施效果。方法:时间2020年8月份至2021年4月份,收集50份健康人群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分别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血液输血检测(一组)和常规盐水检验法进行检测(二组),对两组检验方法所得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组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17例,检出率为34%;二组采取常规盐水检验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3例,检出率为6%,一组凝聚细胞查检出率高于二组检出率,两组血液样本组间比较(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作用明显,并且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输血前给予患者血型鉴定和进行抗体筛查时,对患者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效果。方法:对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接收的50例输血治疗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对患者展开ABO血清和RHE血型鉴定,并给予其抗体筛查,探究其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情况。结果:本研究的50例患者中,其均正常完成ABO血型和HR血型的检查,其中有12例患者为A型血,有11例患者为B型血,有11例患者为AB型血,有11例患者为O型血。同时,50例患者中,RhD阴性患者有3例,占比为6.00%。在进行抗体筛查时,有2例患者为不规则抗体阳性,占比为4.00%,其分别为妊娠患者和具有输血史患者。在给予输血干预后,患者均为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的血型进行鉴定,并展开抗体筛查工作,可保证将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减少患者不良输血事件的发生,意义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输血前给予患者血型鉴定和进行抗体筛查时,对患者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效果。方法:对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接收的50例输血治疗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对患者展开ABO血清和RHE血型鉴定,并给予其抗体筛查,探究其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情况。结果:本研究的50例患者中,其均正常完成ABO血型和HR血型的检查,其中有12例患者为A型血,有11例患者为B型血,有11例患者为AB型血,有11例患者为O型血。同时,50例患者中,RhD阴性患者有3例,占比为6.00%。在进行抗体筛查时,有2例患者为不规则抗体阳性,占比为4.00%,其分别为妊娠患者和具有输血史患者。在给予输血干预后,患者均为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的血型进行鉴定,并展开抗体筛查工作,可保证将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减少患者不良输血事件的发生,意义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针对院内2020年1月-2020年5月70例需要开展血液注入治疗的病患开展研究比较,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参照组病患开展常规输血策略,研究组开展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统计剖析两组病患的负面反应状况与发热状况。结果 在通过相关治疗后,研究组负面反应出现概率概率明显少于参照组,研究组发热状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血病患应用辐照红细胞输血技术,能够充分减少病患的负面反应出现率与发热状况,充分提升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近一年根据桂林市卫健委输血病历检查要求,对输血病历进行更细致的规范和完善,分析输血医学科对输血病历监督效果,以更规范成分血制品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5月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215位患者病例资料604人次输血记录,对比实行一年后的2021年5月197位患者病例资料520人次输血记录,分析不同血制品输血病历质量改善效果,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输血病历整体质量有大幅提高和改善,其中红细胞制品完善度相对较高,其次是血浆和血小板制品。结论输血病历质量整体完成情况较理想,达到预期效果,但依然有较多提升空间,以后可从多种途径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加强和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分输血技术的应用与护理要点。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7年 1月 1日到 2018年 10月 1日,共纳入研究对象 300例,均为需接受成分输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 18.0%高于观察组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在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输注血小板、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 95.33%明显高于对照组 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接受输血的针对输血成分的不同开展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可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