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回顾性探讨与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多次输血输液抗感染治疗对交叉配血的影响,并制订适宜的检测策略和交叉配血方案.方法选取本院烧伤科住院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大于85%以上)111例,入院后经大量输血输液抗感染治疗,当患者再次需要输血做交叉配血时,主次侧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现象.为此,应用吸收放散技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红细胞和血清进行检测,并且利用谱细胞来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111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共检出同种抗体48例,占43.2%,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占23.4%(26/111),蛋白异常凝集占20.7%(23/111),药物性抗体占12.6%(14/111).结论长期大量输注头抱类抗生素,反复多次输注悬浮红细胞、去白红细胞悬液、白蛋白、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后,会导致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患者体内产生血型同种抗体、药物性抗体、自身抗体及红细胞被致敏等,这些现象是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反复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开始年限:2022年7月,截止时间:2023年7月;选择于我院收治的41例反复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视为探讨组,选择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41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视为普通组。两组均行血小板抗体检验。比较组间血小板抗体性质、探讨组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输血相关指标。结果:探讨组血小板抗体阴性率低于普通组,(P<0.05)二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探讨组抗体阳性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血小板输注无效率高于抗体阴性,抗体阳性输注1hCCI、输注24hCCI低于抗体阴性,(P<0.05)二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反复输血患者应用血小板抗体检测取得一定临床价值,及时发现血小板抗体阳性现象,可以为输血提供临床指导,建议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反复输血超过3次的患者中应用血小板抗体测定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医院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120例反复输血超过3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命名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血小板检测110例反复输血次数≤3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注1h后的外周静脉血液的CC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输注24h后的外周静脉血液的CC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注无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反复输血超过3次的患者,应用血小板检测时,能有效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长期多次反复输血对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176例血液病患者,根据输血治疗次数分为输血1-3次组和输血4次以上组,采用微柱凝胶法分别进行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统计阳性率的差别,并探讨阳性患者在各型血液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输血1~3次组和输血4次以上组之间阳性相关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两组之间阳性相关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淋巴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分布较多。结论随着输血次数及输血量的累计增加,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相应提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与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相关性较高,淋巴系统肿瘤引起的继发性AIHA患者也应受到足够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反复输血患者体内出现不规则抗体的相关情况,并且研究相关的解决策略。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对于第三中心医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所有住院患者当中符合输血至少两次以上,而且第一次输血以前进行血液检测,不规则抗体检验为阴性,至少以后有一次输血之前检验不规则抗体筛选为阳性,对于所有研究资料和库存至少得20个单位的同款献血者的血液交叉配血,部分或者是全部不相符患者共计1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对于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并做进一步的鉴定,综合进行多种血型和血清的试验,确定抗体的类型,并结合患者临床的病史,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入。结果因为患者输血量和输血次数不断的增多,使患者体内会出现有不规则抗体,而且不规则抗体的几率会随着出血量的增多和输血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不规则抗体类型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就会导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存在困难,这样会导致寻找合适血液灌注的几率变小。结论临床反复输血患者体内会产生不规则抗体,特别是对于具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需要强化对于患者的常规条件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效率,以便于及时的发现相关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确保临床用血能够及时安全和高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前后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160例具有三次及三次以上输血史的血小板输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测出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后对已检测出阳性率的患者,给予随机输注和配合性输注方法进行比对疗效,评比标准以1小时及24小时后所检测出的血小板计数增高后指数为参考,比对患者的血小板输注疗效和利用交叉配合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同型机采血小板的不同输注次数患者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经交叉配合法后输注的有效率改善明显。结论对于输血次数达到三次及三次以上的患者和血小板输注法不起作用的患者应提前检测血小板抗体,对存在血小板抗体的患者行交叉配型,从而提高输注的疗效,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44例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以及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作为研究组,而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阴性率,并根据研究组血小板抗体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且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发现,对照组血小板抗体均为阴性,而研究组血小板抗体的阴性率约为55.3%。除此之外,调查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组和阳性组发现,两组患者在输注1h、24h后,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血液病反复输血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反复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100 例经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固相凝聚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比较输注次数、不同血液成分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应用CCI评估阴性与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和输注效果的关系。结果 输血次数少的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低于次数多的患者(P<0.05)。输注机采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输注悬浮红细胞患者与输注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患者(P<0.05);阳性组输注后1 h及24h后的CCI水平均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评估反复输血患者输注状态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反复输血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成正比例关系,且与输入血液成份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分析常见输血问题,减少临床输血隐患。方法对2010年9月到2011年4月采血车,采血室和采血机进行分析,检查其合格率。结论输血安全影响临床各方面的抢救疗效,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但输血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可能由于输血发生一系列临床安全问题,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