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52例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等,统计术前术后的膝胫骨角度,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结果HSS膝关节评分优良度显示37例优,11例良,3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92.31%。对比术前与术后的VAS评分与膝胫骨角角度,术后患者的VAS评分与膝胫骨角角度均显著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行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钢板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显著的疗效,并且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促进骨性愈合,帮助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日恢复到正常,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跟骨移位性关节内骨折(DIACF)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跟骨移位性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57足),用PACS图文分析系统测量手术前后的关节面移位距离、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长宽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进行分组统计,手术疗效按Maryland标准评定。结果除跟骨长度外,其余各指标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Sanders分型、术后关节面移位距离、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Gissane、术后Bohler角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Bohler角和Sanders分型为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DIACF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术后Bohler角和Sanders分型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避免不利因素,提高手术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关节腔内注射臭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关节腔内注射臭氧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5.68%,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通过关节腔内注射臭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提升治疗效果。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运用富血小板血浆腔内注射对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在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 180位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并将其分配到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 92位患者( 112膝),而对照组有 88位患者( 94膝)。观察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向关节内腔注射适量的富集干细胞以及 PRP悬液,并在 6周后再次注射。而对照组患者在致治疗的过程中向关节内腔注射适量的透明质酸钠,每周注射一次,总共需要注射五次。并在治疗后 3个月以及 6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病人的身体状态。利用 WOMAC 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根据 WOMAC 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治疗之前,观察组的平均分为 45分左右,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分数有明显的下降,经过六个月的治疗,观察组的平均分已经低至 22分。对照组在治疗之前的分数为 46分左右,在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分数同样出现明显的下降,经过六个月的治疗,观察组的平均分已经低至 33分左右。由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的平均分存在差异性,所以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WOMAC 最后的分析结果显示出观察组患者中有大约 93%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病情方面有所改善,而对照组患者只有大约 76%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病情有所改善,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的治疗率。结论:由于两组结果的对照率存在某种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明显由于对照组采取的医疗手段,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疗和关节功能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对患者随访6个月,评价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1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可以显著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 9月 -2019 年 4月我院收治的 12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 n=62)、对照组( n=6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 Lvsholm关节功能总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 VAS评分以及 Lvsholm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VAS评分以及 Lvsholm关节功能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目的探讨涉及跟骨前部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36例42足涉及跟骨前部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28例33足,女8例9足;年龄19~63岁.平均40.2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0足,Ⅲ型27足,Ⅳ型5足。42足均经跟骨外侧扩大“L”形切口进入,采用解剖重建钢板或锁定钢板固定,未予植骨。术后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31例36足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2个月(9~25个月)。以患者最近一次临床随访为准,优11足,良22足,一般3足,优良率为91.7%。结论为最大程度地保留跟骨周围关节的功能,要注重恢复跟骨前部的正常解剖形态,尤其是跟骰关节面的平整和跟骨的外侧长度,并进行稳定固定。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疗和关节功能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对患者随访6个月,评价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0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94.15±5.3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4.41±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可以显著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刀结合玻璃酸纳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采取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再结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刀结合玻璃酸纳腔内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4-6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可以采用针刀结合玻璃酸纳腔内注射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刀联合关节腔内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1月到2020年11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10例KOA患者随机分两组,各55例。参照组采用关节腔内臭氧注射治疗,实验组采用针刀联合关节腔内臭氧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