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管理对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留取送检率的成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8年12月肿瘤内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18年7-9月)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2018年10-12月)在此基础上实行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大小便留取的送检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的送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有效帮助住院患者了解大小便检查的重要性,引起患者对标本及时送检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留取的送检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同时提高病历质量,规范化护理管理大小便采集送检流程值得在全院临床科室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体液检验为临床常规检验,但误差相对较大,不合格标本率较高,为此,本文分析不合格原因,制定相应改进措施。方法:纳入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进行体液检验的20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分析样本不合格情况。结果:不合格样本数为110份,比例为5.50%。在不合理构成比中,送检不及时、使用容器不合格、样本污染、采集量不合格、样本凝固不合格、受药物影响分别占24.55%、21.82%、18.18%、17.27%、15.45%、2.73%。结论:体液不合格的原因相对较多,其主要为送检不及时、使用容器不合格、样本污染、采集量不合格等,可从这些方面入手,制定严格、完善的采集标本和送检制度,并排除既往用药史,选取合适的转运、存储环境,以减少风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品管圈活动对手术标本准确率提升的效果。方法 将 2018 年 1 月 1-12 日手术标本运送情况作为对照组,将 2018 年 2 月以后的任意两周手术标本运送情况作为实验组 [1]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实验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标本运送准确率。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标本运送准确率为 71.33% ,经过品管圈管理的实验组为 97.71% ,差异由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在管理可以提高手术标本运送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将对 2015年 6月 ~2016年 9月我院收治的 2000例资料进行分析,对导致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加以研究。结果:在 2000例研究资料中,不合格标本例数为 30例,占 1.50%。在 30例资料中尿液标本为 18例,占比 0.90%,其中 10例标本受污染、 2例为容器异常、 3例为送检不及时、 1例为尿量少、 2例受药物影响。 10例为粪便标本,占 0.50%,其中 1例为容器异常、 2例为送检不及时、 1例受药物影响、 6例标本受污染影响。另外 2例标本为脑髓液标本。结论:为提高体液标本的质量水平,医院应对检测人员及医护人员加强培训管理,从根本上控制标本质量,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享提高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前送检率经验。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172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的研究对象,以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172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的研究对象,对常规组患者提供常规干预,对研究组患者提供综合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接受两个或以上重点药物联用的住院患者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等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干预的方式对医务人员进行管理,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前送检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造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08年1月-2015年12月血液检验中的不合格血液样本7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造成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在78例研究对象中,根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5.81%,11.29%,9.68%,40.32%以及12.90%。结论在血液标本的检测中应提高检验和采样人员的责任感,要严格按照检测的要求和流程进行相关操作,可以降低不合格样本的出现率,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性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证标本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确保标本送检质量的提高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4月-2016年6月送检的粪便、血液、分泌物、中段尿、痰液、脓液等微生物标本48例,回顾性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48例送检标本中13份血液,7份痰液,28份其他。其中,痰液标本7例中2例不合格,不合格率最高为28.6%(2/7),其次为其他标本28例中3例不合格,为10.7%(3/28),第三为血液标本13例中1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7.7%(1/13);不合格标本中其原因相对较多,前三位原因分别为标本采集不规范3例,占50.0%;非标准痰2例占33.3%;分泌物采集污染1例,占16.7%。结论了解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可有效地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原因,以及标在送检过程中提高质量的方式和检验准确结果的方式。方法:选择 2015年 12月期间我院门诊微生物送检 40例不合格标本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结果:本研究 40例不合格标本分布以痰液、咽拭子及分泌物最为常见,临床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血液标本的抗凝处理不充分、采样量不足、处理方法错误、患者准备不完全,此外,其它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是送检标本受到污染以及不及时。结论: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及时沟通,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使其认识到合格的标本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