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炎症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失衡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而国内目前对其在老年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研究不多。为此,本研究观察了不同心功能状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10和IL-4的浓度变化。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4 老年 临床研究
  • 简介: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又名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synthesisinhibitoryfactor。CSIF)、B细胞衍生的T细胞生长因子(Bcell-derivedTcellgrowthfactor.B-TCGF)等,最初于1989年发现并报道,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作用。肾脏疾病常伴有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的浸润及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增多.并可介导免疫反应。近年研究亦发现IL-10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近年IL-10在肾脏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0 肾脏疾病 疾病研究 FACTOR T细胞生长因子 IL-10
  • 简介:<正>检测多发性硬化患者(MS)20例,其他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NIND)患者12例,用ELISA方法测定。结果:MS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明显高于NIND患者,重型患者水平高于轻型患者,且IL-6水平与EDSS评分中度相关;经治疗后患者脑脊液IL-6水平明显下降。示IL-6可能参与MS的发病过程,并与病情相关。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患者脑脊液 神经系统疾病 重型患者 EDSS 白细胞介素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社区一般人群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的关系。方法2005年,在1431名北京社区人群中进行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检测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800796、rs1524107、rs2066992),同时检测血清IL-6的浓度,测量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脂、血糖,询问吸烟史、饮酒史和疾病史。结果在1431名社区人群中,rs1800796、rs1524107、rs2066992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1800796C/C、C/G和G/G基因型携带者IL-6升高(中位数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1.1%、50.7%和42.6%(p=0.138),调整年龄、性别后,rs1800796G/G基因型(与G/C+C/C相比)OR值(95%可信区间)为0.71(0.50-0.998),内含子区域的rs1524107C/C基因型(与T/T相比)、rs2066992G/G基因型(与T/T相比)携带者OR值均为0.83(0.58-1.19)。单倍体型分析显示,rs1800796、rs1524107、rs2066992位点的CTT单倍体型OR值为1.17(1.003-1.37)。结论社区人群中IL-6基因rs1800796位点及其与rs1524107、rs2066992位点的CTT单倍体型与血清IL-6升高密切相关,提示CTT单倍体型可能是血清IL-6升高的遗传性标记之一。

  • 标签: 血清白介素-6 基因多态 启动子 内含子
  • 简介: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17(IL-17)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对屋尘螨过敏的哮喘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L-17Treg/Treg的百分比,及其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结果:间歇一轻度哮喘组m=16)、中重度哮喘组m:11)、正常对照组(n=25)IL-17Treg/Treg百分比分别为(7.51±2.90)%、(19.13±9.80)%、(45.30±2.23)%,间歇.轻度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中重度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及间歇.轻度哮喘组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分别P〈0.001、P〈0.01)。IL-1TTreg/Treg百分比与FEV,%呈显著负相关(r=-O.465,P〈O.01)。结论: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可分泌IL-17,IL-1711reg细胞可能为Treg细胞向Thl7细胞转化的中间态,IL-17CFreg细胞可能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影响了哮喘患者的病情。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 简介:目的:探究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宿主早期免疫应答中的变化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此类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中IL-17、干扰1(IFN-1)、IL.4、角质形成细胞趋化物(KC)、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d及MIP-2的浓度变化;流式分析IL-17的来源细胞;应用抗IL-17抗体探究IL-17的作用。结果:在小鼠感染模型中,IL-17在感染后4h明显增高,且在8h达到峰值,与PBS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1)。Th17细胞在感染后8h表达升高。抗IL-17小鼠BALF中KC、G-CSF、MIP-1仪及MIP-2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BALF中细胞分类提示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在感染16h后,抗IL-17小鼠肺内的细菌负荷量是对照组的100倍。结论:IL-17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宿主免疫应答早期起积极的保护作用,Th17细胞是其来源之-。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白细胞介素17 辅助性T细胞17 肺炎
  • 简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贫血临床常见,提高红细胞生成的水平是治疗该病很重要的措施之一。我院临床应用小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EPO)治疗6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贫血的患者,疗效显著,患者自觉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EPO 治疗 老年 肾性贫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除具有急性白血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外,还有其特殊的临床征象。其之所以成为高危、难治或白血病急症,是其病理生理学的特点所致。本文对我院2002年以来住院的17例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分型,疗效及早期死亡原因。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高白细胞
  • 简介:目的阐明压力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脏松弛受体(relaxin/insulinlikefamilypeptidereceptor,RXFP1)表达下调的意义及机制。方法利用大鼠主动脉弓结扎(transversaortaconstriction,TAC)方法建立压力负荷模型,WesternBlot检测RXFP1表达水平,并检测siRNA敲减RXFP1的乳大鼠成纤维细胞在松弛作用下胶原的分泌水平。进一步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孵育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RXFP1的表达变化。结果TAC组心脏松弛受体RXFP1表达下调,敲减RXFP1后松弛抑制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的作用显著减弱,TGFβ1呈剂量依赖性地下调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RXFP1表达。结论在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室重塑模型中,TGFβ1导了心脏RXFP1下调,并抑制松弛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 标签: 心室重塑 松弛素受体 TGFΒ
  • 简介:氯氮平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除拮抗环受体外尚有明显中枢和外周抗肾上腺、抗胆碱,阻断5-H1、5-H2受体作用,具有强大镇静催眠作用。它是一种广谱抗精神病药物,适用范围广,对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青春型兴奋等阳性症状均有较好的效果。但该药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氯氮平所致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国内报道为11.2%。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氯氮平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氯氮平 白细胞减少症
  • 简介:长期以来,脂肪组织一直被认为是仅供能量储备的终末分化器官。然而自1994年瘦的发现以及脂肪因子研究的深入,脂肪组织旺盛的内分泌功能亦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脂肪组织不仅是机体能量储存器官,而且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的细胞因子和激素在肥胖、胰岛抵抗及2型糖尿病(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脂肪因子 内脂素 综述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当肾脏受累并出现临床表现时,称为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SLE的全过程中约50%~80%合并LN,LN对SLE预后影响甚大,肾功能衰竭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相关。在LN与遗传因素相关的研究中,又以LN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antigen,HLA)-Ⅱ类基因相关性研究最多。现就HLA-Ⅱ类基因与LN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HLA-Ⅱ类基因 人类白细胞抗原 狼疮性肾炎 ERYTHEMATOSUS 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目的: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干扰α(IFN-α)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Graves病(GD)中的免疫致病机制。方法:收集G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及甲状腺组织,利用实时PCR、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细胞分选及纯化等技术对组织或体外实验中的细胞数目、mRNA水平或蛋白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GD患者中外周血血清IFN-α水平升高,分泌IFN-α的pDC亚群细胞数目增加;IFN-α还可以诱导甲状腺细胞表达IFN-α诱导基因(IFIGs)、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基因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的mRNA;GD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降低;DC使Treg细胞更易凋亡。结论:GD的发病与pDC比例增多、IFN-α水平升高以及Treg细胞比例下降等多种免疫调节因素相关。

  • 标签: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干扰素Α 调节性T细胞 GRAVES病
  • 简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最严重的副作用,其发生率约为0.1%~0.5%,极易引起感染、脓毒血症、休克,甚至诱发甲亢危象而危及生命,是甲亢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1~2005年,收治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6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分析如下。

  • 标签: 粒细胞缺乏症 他巴唑
  •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可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DS转化为AML时,化疗常常不能有效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且骨髓抑制相当严重,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出血、感染常成为患者临床死亡主要原因。因此,继发于MDS的AML患者预后差,治疗困难。近期笔者应用地西他滨加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联合半相合淋巴细胞回输,成功诱导缓解1例继发于MDS的AML,并显著缩短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获得良好疗效。

  • 标签: 老年人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细胞回输
  • 简介:目的研究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与外周血白细胞的DNA相对端粒长度是否有相关性,外周血白细胞能否反映血管组织的相对端粒长度,从而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取1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颈动脉内膜斑块组织及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检测相对端粒长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颈动脉斑块的平均相对端粒长度(Relativetelomerelength,RTL)为0.56士0.12(平均值士标准差),显著高于外周血白细胞的平均相对端粒长度(0.45±0.13)(P=0.038)。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水平、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表明来自同一患者颈动脉斑块组织和外周血白细胞的RTL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标化相关系数β=0.87;P=-0.0001);外周血白细胞RTL与年龄呈负相关(标化相关系数β=0.704,P〈0.001);颈动脉斑块样本RTL与年龄呈负相关(标化相关系数β=-0.528,P=0.002)。结论人颈动脉斑块组织与外周血白细胞的相对端粒长度具有相关性,外周血白细胞是替代血管组织研究端粒长度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端粒长度 实时荧光定量PCR 颈动脉斑块 外周血白细胞DNA
  • 简介:目的:研究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HL-60细胞中干扰调节因子1(IRF1)-mRNA、干扰调节因子8(IRF8)-mRNA、干扰调节因子9(IRF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L-60细胞株设为HL-60组、HL-60+DNR组,同时取3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为NC组。HL-60组为未加药处理组,HL-60+DNR组为小剂量DNR持续作用HL-60细胞10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RF1-mRNA、IRF8-mRNA、IRF9-mRNA转录水平,每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与NC组相比,IRF1-mRNA、IRF8-mR-NA转录水平在HL-60组显著下调(P〈0.05),而HL-60+DNR组显著上调(P〈0.05);与NC组相比,IRF9-mRNA转录水平在HL-60+DNR显著上调(P〈0.05),在HL-60组则表现为下调,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NR可上调HL-60细胞中的IRF1、IRF8、IRF9表达水平。APL经DNR治疗后,可能通过上调IRF1、IRF8、IRF9的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促进其成熟,促进病情的缓解。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60 细胞 柔红霉素 IRF1 IRF8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体外细胞模型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雨蛙处理大鼠胰腺外分泌细胞株AR42J细胞建立AP体外模型,再用雷帕霉素(RPM)及AG490干预。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JAK1、磷酸化JAK1(P—JAK1)、STAT1、P—STAT1及TNF-α、IL-16、IL-6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TNF—α、IL-1β、IL-6mRNA表达;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未经雨蛙处理的AR42J细胞的JAK1、P—JAK1、STAT1、P—STAT1及TNF-α、IL-1β、IL-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9±0.04、0.14±0.08、0.21±0.09、0.12±0.12、0.10±0.02、0.08±0.03、0.02±0.02。雨蛙处理后,AR42J细胞上述蛋白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24h时的表达量分别为0.53±0.09、0.53±0.13、0.56±0.09、0.55±0.10、0.25±0.04、0.25±0.09、0.27±0.07,均较雨蛙未处理组显著增加(P〈0.05)。再分别应用RPM和AG490抑制24h后,细胞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到0.17±0.03和0.17±0.01、0.15±0.05和0.14±0.07、0.19±0.04和0.19±0.05,它们的mRNA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值均〈0.05);RPM和AG490抑制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2.4±11.2)%、(69.7±9.8)%,均显著高于单用雨蛙处理细胞组的(42.2±12.3)%(P〈0.05)。结论JAK1/STAT1信号通路早期参与雨蛙诱导的AP细胞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早期抑制JAK1/STAT1信号通路有利于控制AP的炎症反应。

  • 标签: 胰腺炎 Janus激酶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 炎症 细胞因子类
  • 简介:去甲肾上腺(noradrenaline,NA)在心肌缺血缺氧预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被公认,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尤其对细胞的能量代谢变化的分子水平研究不足,而线粒体能量代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据此,特设计此实验用微量NA对培养心肌细胞进行预处理,研究NA预处理后早时相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损伤中线粒体跨膜电位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1actatedehydrogenase,LDH)浓度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考和药物选择。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 线粒体能量代谢 培养心肌细胞 代谢变化 早时相 心肌缺血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