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血尿酸异常5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冠心病发生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冠脉造影血尿酸异常高血压患者56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462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分析合并血尿酸异常高血压患者冠心病之间相关。结果血尿酸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OR=1.003,95%CI1.001~1.005,P〈0.05),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尤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 简介: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内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相关。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21只)和假手术组(3只),脑缺血组大鼠通过改良4血管闭塞法建立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于6、12、24h和3、6、12和24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双标记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内源VEGF表达及神经发生水平。结果脑缺血组大鼠海马区内源VEGF表达主要集中于海马齿状回和门区,亚颗粒增生带可见丛集VEGF表达阳性细胞;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于缺血后第3天时较假手术组升高,于6天时达到峰值(P〈0.01)。缺血后早期海马VEGF表达多见于神经元细胞质,缺血后期则主要见于胶质细胞质。结论大鼠脑缺血后,来源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VEGF表达可能是缺血诱导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上调个重要始动信号,胶质细胞表达内源VEGF表达可能参与了齿状回神经发生后续过程。

  • 标签: 脑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海马 齿状回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房颤(Af)发生心电图演变特点.方法分析74例Af发生静息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组,按有、无器质心脏病分为A、B2组,比较不同年龄组Af发生前心电图改变临床疾病关系.结果Af发生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患者年龄段、原有器质心脏病密切相关(84.6%).有的呈,迷走神经兴奋或受到外来刺激有关.结论在年龄较大或原有器质心脏病者,当心电图出现Af密切相关异常改变时,应考虑为Af前兆,采取积极治疗,对阻止或延缓Af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电图改变 房颤 器质性心脏病 治疗 延缓 不同年龄
  • 简介:肺炎,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常迅速进展到严重阶段,因此需要早期得到重视和治疗。肺炎发生常是隐匿。虽然患有肺炎的人常常有典型发热、面脸潮红、肺中痰鸣音和排出黄绿色痰等症状,肺炎常有和其它疾病相同症状。由于肺炎常常被漏检,近个多世纪以来肺炎已经成为死亡首要原因。肺炎因为症状不具特异性,对任何年龄患者来说,肺炎诊断都很难,而老年人比年轻人来说症状更不典型。

  • 标签: 痰鸣音 肺炎球菌 细菌性肺炎 疫苗接种 流感疫苗 结合疫苗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者临床及心电图改变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AMI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水平测定,观察临床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前A组,SAS、SDS分别为(62.31±8.25)、(65.13±7.20),B组为(61.82±9.6),(66.23±8.08),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心理行为干预后,各时段评分A组明显减小,1周、2周、4周SAS评分分别为(53.21±6.74、47.23±7.18、44.59±4.18);SDS分别为(58.21±5.89)、(49.20±6.14)、(45.43±4.79),B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及心电图指标,如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死亡及QTc、QTa、∑ST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地改善AMI者负性情绪,减轻心电图变化,避免恶性心律失常等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行为干预 焦虑 抑郁 心电图
  • 简介:Q—T间期是指Q波开始到T波结束这段时间,反应心室激动到恢复时间。因为除极时间很短,往往把Q—T间期看成心室复极时限。Q—T间期受心律、电解质、药物、疾病等因素影响,其心率关系尤为密切,故需用心率校正之,般采用Bazett公式.

  • 标签: 临床工作 心室复极 心率校正 电解质 等因素
  • 简介:如果你不能做有氧运动,举重可以帮助你预防糖尿病发生。你可能听说过运动有助于降低患2型糖尿病风险。但是你可以想象得到这意味着你需要进行有氧运动,以促进体重下降,而这样做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现在,哈佛大学和南丹麦大学项研究表明,做重量训练男性反而可以降低其患糖尿病风险。

  • 标签: 防糖尿病 举重 有氧运动 2型糖尿病 体重下降 丹麦大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代谢相关酶胱硫醚β合酶(CBS)基因T833C位碱基突变脑梗死发病相关。方法对67例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法检测CBS基因T833C多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Hcy水平。结果在脑梗死组有9例CBS基因纯合子突变,28例为杂合子突变;对照组3名为纯合子突变,5名为杂合子突变。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X^2=11.429,P〈0.01;脑梗死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34.33%,T等位基因频率为65.67%,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8.978,P〈0.01。CBS基因杂合突变者血清Hey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基因者(t=4.612,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ey浓度为(23±7)nmol/ml,显著高于对照组(13±4)nmoL/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t=8.826,P〈0.01)。结论Hey血症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而CBS基因T833C点突变可能是其发病重要遗传因素。

  • 标签: 脑梗塞 胱硫醚Β合酶 半胱氨酸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炎症是机体对损伤种基本生物学反应。然而,新近研究发现,炎症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炎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所有阶段并与冠心病不同临床状态临床表现形式有关。

  • 标签: 炎症机制 心脏X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表现 生物学反应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发生危险因素及CMB介质关系。方法收集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0例,经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排除急性脑梗死,根据SWI结果分为2组,CMB组41例,其中深部/幕型CMB23例和单纯脑叶型CMB18例,非CMB组139例。记录临床资料,检测炎介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CMB组hs-CRP、IL-6和MMP-9水平均高于非CMB组(P〈0.01)。年龄、高血压、收缩压水平、腔隙脑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疏松评分(OR=1.105、8.545、1.617、6.243、1.117,P〈0.05)及hs-CRP、IL-6、MMP-9(OR=1.575、1.683、1.302,P〈0.05)是CMB发生独立危险因素。CMB灶数目腔隙脑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疏松评分(r=0.382、0.325,P〈0.05)及hs-CRP、IL-6、MMP-9水平(r=0.507、0.517、0.672,P〈0.05)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高龄、高血压、腔隙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及炎介质水平均是CMB发生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白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圈降低外来器械包装环节质量缺陷发生应用。方法由7人组成品管圈,分析外来器械包装流程最易发生缺陷环节,找出原因,制定相应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后外来器械包装缺陷由原来平均1.1次下降至0.44次,目标达成率为88%。结论将品管圈运用在降低外来器械包装环节质量缺陷发生率上取得较满意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对提高外来器械包装质量起到了很好作用

  • 标签: 品管圈 外来器械 包装 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法肺动脉导管(PAC)法监测心脏容量负荷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45例患者,术中分别采用TEE及PAC监测右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量(RVESV)和右室射血分数(RVEF),比较两种方法监测数据。结果:基础值比较,TEE和PAC法均显示,负荷后RVEDV[TEE:(38±6)ml比(51±9ml),PAC:(153±17)ml比(188±19)ml]、RVESV[TEE:(19±4)ml比(33±5)ml,PAC:(92±16)ml比(110±23)ml]均显著增加(P均〈0.01),RVEF均无显著差异(P〉0.05)。PACTEE法治疗前监测RVEDV、RVESV、RVEF结果均具有良好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r=0.844、0.862、0.916,P均〈0.01),治疗后监测RVEDV、RVESV相关系数显著降到0.6以下(r=0.552、0.579,P均〈0.05),RVEF相关系数仍保持0.8以上(r=0.892,P〈0.01)。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肺动脉导管临床监测中较高,前者为非创伤检查,便于临床采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导管插入术 Swan-Ganz 血流动力学
  • 简介:心律失常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最常见并发症,对某些严重心律失常正确分析、处理,以及是否及时,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甚或危及患者生命。现总结如下。1资料方法本资料为1990年以来手术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18~83(61±5.2)岁。冠心病56例:含急性心肌梗死(AMI)10例、陈旧心肌梗死(OMI)16……

  • 标签: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心律失常 手术并发症 处理方法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心律失常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1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无恶性室心律失常组(无MVA组,n=69),恶性室心律失常组(MVA组,n=41),比较两组性别、血糖、高血压、心肌梗死病史、心率变异性、左心室射血分数、总胆固醇、肌钙蛋白Ⅰ、血钾、血肌酐、超声心动图和有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0例患者共41例(37.27%)出现早期恶性室心律失常,其中死亡7例(17.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心率变异性、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血钾、高肌钙蛋白Ⅰ、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罪犯血管支数及梗死面积是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心律失常危险因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早期恶性室心律失常者保护因素。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心律失常可能及死亡率较高,伴有低心率变异性、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血钾、高肌钙蛋白Ⅰ、高肌酸激酶同工酶、较高心功能Killip分级是早期恶性室心律失常发生危险因素。

  • 标签: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同期60名无眩晕但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体检志愿者(对照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颈部CT血管成像及头部MR血管成像资料,将单因素比较阳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危险因素,并将后循环缺血组患者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对照组比较。结果(1)后循环缺血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发生率分别为59.0%(72例)、55.7%(68例)、64.8%(79例)、41.0%(50例)、28.7%(35例)及30.3%(37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20例)、31.7%(19例)、35.0%(21例)、15.0%(9例)、10.0%(6例)及15.0%(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OR=3.891,95%CI:1.721-8.800,P〈0.01)、椎动脉变异(OR=3.231,95%CI:1.238-8.432,P=0.017)及基底动脉迂曲(OR=2.664,95%CI:1.189-5.972,P=0.017)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独立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组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弯曲程度≥2级〈2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是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独立危险因素,而椎动脉优势是基底动脉迂曲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眩晕 椎-基底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究B型脑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于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行改良扩大Morrow术98例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出现心房颤动分为颤动组(n=19)和未颤动组(n=79),比较两组BNP浓度差异,并分析其心房颤动出现关联。结果两组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septalthickness,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ventricularposteriorwallthickness,LVPW)、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eftventricularoutflowtractpressuregradient,LVOTG)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LVEDd)间差异均不显著,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未颤动组相比,颤动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更低、左心房内径(leftatrialdimension,LAD)更大,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t=8.04、9.37,P均〈0.01)。颤动组BNP浓度明显高于未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62.3±47.3)ng/mLvs.(4584.9±25.1)ng/mL,t=41.8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BNP均是心房颤动发生独立高危因素(t=3.97、4.78,P〈0.05),而患者年龄、LVEF则不是心房颤动发生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患者BNP浓度与其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存在密切联系,是心房颤动出现独立高危因素。

  • 标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房颤动 脑钠肽
  • 简介:正常情况,除Ⅲ导联中ST段可降低0.10mV以外,其他各导联中ST段降低均不应大于0.05mV,超过此标准即为ST段压低。临床上将其分为水平型、斜型和下垂型等。以上表现均提示心肌缺血或者有其他器质损害。

  • 标签: ST段压低 机理 ST段降低 心肌缺血 Ⅲ导联 器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