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患者,男,45岁,无锡籍,无业,因咳嗽、发热1月余,咯血1天,于2006年7月24日入院。既往有肺结核史3年,有3个月HRE服药史。有低蛋白史5年,未经诊治。胸部X线示:右上肺陈旧性结核,左上肺纵隔旁巨大肿块影,遂收入院。查体:神志清,消瘦,T38.7℃BP110/65mmHg,口唇无紫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左上肺叩诊实音,左上肺听诊呼吸音减低,两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108次/min,律齐,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血常规WBC15.05×10^9/L,N0.825,痰浓缩涂片找结核杆菌6次阴性,血CEA及电介质正常,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c,抗-HBe均阳性,肝功能ALT15iu/L,AST21iu/L,A24.1g/L,G36.4g/L,余项正常。
简介:目的对我所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165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最佳疗效。方法对于ALT在80~150单位之间且无临床症状者继续使用原治疗药物,并加用护肝降酶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对于临床症状明显或ALT升高在150单位以上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对肝脏损害大的药物,并辅以保肝降酶治疗,待ALT转为正常时,再逐渐加用抗痨药物,每周复查肝功能。结果本组165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虽然抗结核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害,但只要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适当处理是可以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并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的。临床上预防和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对完成抗结核全程化疗至关重要。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7岁,福建省福州市人,居民。初因反复出现咳嗽、咳痰伴气促二月在当地医院诊治疗效欠佳而于2005年4月21日住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口服降糖降压药控制良好。入院查体:双肺呼吸运动对称,肋间隙无增宽,语颤一致,未触及胸膜摩擦感或皮下捻发感。左下肺叩诊实音,左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人院后查血糖正常,血沉20mm/h,CRP23mg/L,多肿瘤蛋白芯片正常,PPD、血清结核抗体阴性,胸部CT平扫:①左肺炎症;②左主支气管狭窄;③右上肺陈旧性结核。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主支气管开口新生物完全阻塞,活检示炎性肉芽组织。行纤支镜下微波烧灼左主支气管新生物,发现新生物根部在左肺上叶嵴突,并长满左侧各叶段支气管,微波烧灼至左主支气管及各叶段管腔通畅,左肺完全复张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抗炎。
简介: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5)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n=60)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9.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究对大叶性肺炎患者采取电子支气管镜下肺内注药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医院收治的66例大叶性肺炎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3,电子支气管镜下肺内注药疗法)和对照组(n=33,常规药物疗法),比较分析两组不良指征消退时间及治疗成效。结果:实验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使用抗生素等各项不适症状消退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5d、7d、15d分别拍摄临床影像,实验组影像学所示出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大叶性肺炎的治疗,利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肺内注药法较常规肺内注药法而言,成效更佳,可明显加快高热、恶寒、胸痛、咳痰等各项不适症状缓解,同时能缩减住院时间,强化预后生活质量,其临床意义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