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胸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以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胸部手术围术期糖代谢的影响。方法:20例肺叶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即全麻(GA)组全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GEA)组,分别测定全麻诱导前、手术1h、手术3h、术后第1天的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水平。结果:血糖:GA组在术中术后血糖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GEA组血糖在术中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恢复基础值,胰岛素:GA组在手术中1h时显著降低(P<0.05),而GEA组在手术中1h、3h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组间比较在术中1h有显著差异(P<0.05)。C-肽:GA组在术中没有变化,而术后显著升高(P<0.01)。GEA组在术中1h显著增高并显著高于GA组(P<0.05),术中3h术后恢复至基础值,胰高血糖素:GA组在术中和术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GEA组在术中显著降低(P<0.01),术后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胸硬膜外阻滞在手术中能够抑制胸科手术应激反应应引起的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合成,有利于改善糖代谢。术后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比较对于应激代谢反应无显著抑制作用。

  • 标签: 术中 硬膜外腔阻滞 术后恢复 胸段 全麻 术前
  • 简介: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前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唑安定,观察其镇静镇痛效果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预先镇痛组(Ⅰ组)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在硬膜外穿刺前给予芬太尼0.05mg咪唑安定1mg静脉注射;Ⅱ组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5ml。用药5min后施行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用药后1min、3min5min时的镇静程度(Ramsay分级评分),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随访测定VAS疼痛评分。结果:镇痛组VAS评分低,Ramsay氏评分高,其它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硬膜外穿刺前,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唑安定,可明显减轻穿刺疼痛,病人安静,安全可靠。

  • 标签: 芬太尼 咪唑安定 硬膜外腔穿刺 穿刺疼痛 镇痛效果 应激反应
  • 简介:人工流产术因手术简单,一般不用麻醉,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病人在手术时疼痛感较重,特别在扩张宫颈口时,疼痛不适感明显,甚至出现人流综合症(恶心、呕吐、全身出冷汗、心率下降、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甚者休克),从而影响手术操作手术效果。我院采用1%丁卡因宫颈粘膜表面麻醉行宫颈扩张,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表面麻醉 人工流产术 粘膜 丁卡因 宫颈 术中
  • 简介:本综述将重点介绍术后慢性疼痛的流行学定义;分别描述不同手术类型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阐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可能机制并大致介绍目前一些预防性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术后 慢性疼痛 发生率 预防措施
  • 简介:子宫切除术应用乙,单管法硬膜外麻醉,常会遇到骶神经阻滞不全,当手术牵拉子宫阴道时,病人主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循环系骤变等内脏牵拉反应,提高子宫切除术中的骶神经阻滞有效率,本文采用单管法双管法硬膜外麻醉,观察对比两法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今报告如下。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硬膜外腔麻醉 双管法 骶神经 阻滞 腹肌
  • 简介: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已在发达国家较广泛采用,且自1993年以来推崇临产妇离床行走活动,建立所谓减轻运动神经阻滞、保留下肢肌张力的“可走动性硬膜外分娩镇痛”(walkingepidruallaboranalgesia),近年来也已有所发展。本文重点阐述国外近年来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进展,并提出其存在的争议问题与发展趋势。

  • 标签: 硬膜外腔 分娩镇痛 临产妇 下肢 肌张力 阻滞
  • 简介:术后硬膜外一次性吗啡镇痛的效果确切,经济方便,但镇痛时效有限,副作用较多。增强吗啡的镇痛时效,我们在小剂量吗啡中加入地塞米松,作一次性硬膜外注射以施行术后镇痛,同期取单纯吗啡硬膜外注射组病人进行比较,以验证吗啡加用地塞米松是否具有强化效果问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地塞米松 术后 硬膜外腔镇痛 吗啡镇痛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 简介:施行硬膜外阻滞时,局麻药误注入硬膜下,属少见的意外并发症。MasseyDawkins于1969年首先描述了硬膜下神经阻滞,发生0.17%,我国吴珏认为发生率在1%左右。我院近年来在施行硬膜外阻滞麻醉中,曾遇到了3例硬膜下阻滞意外,其中2例经经注入造影剂X线检查确诊硬膜外导管已进入硬膜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下腔 意外 阻滞 并发症 发生率 硬膜外腔导管
  • 简介: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出血的主要并发症,致残率死亡率极高,针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国内外做过很多临床观察实验研究,本文就对这些防治措施作一综述。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并发症 防治 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