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多寐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多寐的方剂,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多寐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02首治疗多寐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10味常用药物和4味核心药物。结论:治疗多寐治疗多寐应以健脾益气、温阳化痰、醒神开窍为主要治法,酌情配伍具有理气、消食、清热等功效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四君子汤可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随证加减。

  • 标签: 中医方剂大辞典 多寐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 组方规律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CI)、脑出血(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的季节规律。方法收集江西省人民医院2004~2009年脑卒中患者3922例。其中CI2382例,CH1293例,SAH247例。用圆分布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季节规律。结果CI冬季高发,平均角在1月份(P〈0.05),男性患者的平均角在1月份(P〈0.05),女性患者的平均角在2月份(P〈0.05);CH夏季高发,平均角在8月份(P〈0.05),男性患者的平均角在8月份(P〈0.05),女性患者的平均角在8月份(P〉0.05),无集中趋势。SAH夏季高发,平均角在7月份(P〈0.05),男、女间无差别,平均角在7月份(P〈0.05)。结论脑卒中发病具有季节性,在脑卒中防治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其发病的季节特点,并采取相应措施。

  • 标签: 脑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季节规律 圆分布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大鼠脑温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水合氟醛腹腔麻醉组和七氟烷吸入麻醉组。大鼠麻醉后,持续监测皮质、纹状体温度和肛温变化。结果腹腔麻醉组脑温波动明显;而吸入麻醉组温度相对稳定。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大鼠脑温影响较小。

  • 标签: 大鼠 麻醉方式 脑温
  • 简介: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04例.监测入院后7d内血压,收集详细病史资料,对病程中伴发疾病进行评分,记录入院后血压的管理方式及干预时间等.运用简单和多因素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并且存在自发下降趋势,8h内下降最明显,36h趋于稳定.其中脑梗死患者血压在入院30h内趋于稳定,脑出血患者血压在入院96h内趋于稳定.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要高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患者TOAST分型和OCSP分型间血压无显著差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入院时和入院后36h内血压.独立影响入院时收缩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入院时NIHSS评分、心脏病史、高血压史,其中心脏病史与入院时血压成负相关.独立影响入院时舒张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年龄、入院NIHSS评分、高血压史.年龄与入院时舒张压呈负相关.独立影响7d内平均收缩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入院NIHSS评分、伴发疾病评分、心脏病史、高血压史、既往史评分.心脏病史与7d平均血压呈负相关.影响入院7d内舒张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年龄、伴发疾病评分、入院NIHSS评分、心脏病史.心脏病史和年龄与7d平均舒张压呈负相关.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并有自发性下降趋势.卒中类型及高血压史与血压呈正相关,心脏病史及年龄与血压呈负相关.

  • 标签: 脑卒中 血压 高血压
  • 简介: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苏州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发病时间在24h内的3,12例脑卒中患者。连续观察7d血压,随访6个月死亡及NHISS评分情况。采用多元线形回归、COX生存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342例患者中脑卒中早期血压通常升高,16h下降明显,4h尤甚,48h趋于平稳。影响7d平均收缩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高血压史、伴发病评分,影响7d内舒张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高血压史、既往史评分、伴发病评分。7d内平均收缩压过高或过低早期死亡风险均较高。血压在140~160/70~80mmHg预后较好。血压变异程度与预后呈负相关。单位时间内血压变化越大预后越差。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有自发下降的趋势,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处理应谨慎、缓慢。

  • 标签: 脑卒中 血压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从脾胃论治失眠用药规律与配伍特点。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失眠病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频繁项集、关联规则对其所用药物配伍进行分析。结果:在从脾胃论治失眠的用药上,使用频率最高药物前10位为夜交藤、合欢皮、郁金、黄芪、半夏、柴胡、甘松、白术、茯神、珍珠母。关联度最高的药对与药组分别为珍珠母→夜交藤,郁金、甘松→夜交藤,郁金、黄芪、合欢皮→夜交藤。结论:从脾胃论治失眠用药上以健脾养心安神为主外,还应当兼顾疏肝解郁。醒脾开郁是治疗此类失眠症的基本大法。

  • 标签: 失眠 脾胃 关联规则
  • 简介:目的内疗法是日本吉本伊信1953年确立的一种东方心理疗法。近年国内临床研究表明:该疗法治疗神经症个案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碍效果不确定;治疗青少年品行障碍效果肯定;治疗酒精依赖效果明显;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潜力巨大。心埋机制研究发现:自我洞察是东方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情感变化是通过内治疗的切入点;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认知模式是内治疗的本质。本研究还预测:内疗法适应症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内疗法将会与其他心理疗法的并用,以提高心理治疗的效果;探索适宜当代国人认知结构.更加规范有效的内疗法操作模式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内疗法的基本原理将在维护和促进心身健康中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内观疗法 中国 心理疗法 精神疾病
  • 简介:认知治疗是当今世界主流的疗法之一但是其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矛盾。为了逋应中国的文化,本文引入效标的概念,封经典的认知治疗模式进行了修订:提出治疗的重点是帮助当事人克服效标缺失、效标不当以及效标不力三类错误。并建议使用自然效标和虚拟效标来增进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认知治疗 中国传统思维 西方 传统思维方式 治疗模式 效标
  • 简介:传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行为规范的重要特征.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传统孝道的态度调查,了解他们目前的思想动态,为指导今后的学生工作打好基础.调查发现,本科生封随侍奉养的赞同程度最高,其次为敬爱祭念,抑己顺规,而封荣规留后的赞同程度最低。大专生则封抑己顺规、荣亲留后的赞同程度较高,而封随侍奉养、敬爱祭念的赞同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态度调查 大学生 孝道 传统 显著性差异 伦理思想
  • 简介: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547首处方进行分析,频次前3味的药物为酸枣仁、丹参、天麻,处方药物的核心组合为酸枣仁、丹参、天麻、郁金、夏枯草、珍珠母、竹叶、麦冬、茯苓。挖掘出核心组合28个、对药14组。结论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经验丰富,养营血,祛邪气,安心神,调心肝,使阴平阳秘,神安而寐。

  • 标签: 丁元庆 不寐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 简介:目的:了解护士伦理气氛认知和职业价值的现状,探讨伦理气氛认知对职业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护士伦理气氛认知量表与职业价值量表对衡阳市2所综合性医院的598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伦理气氛认知总均分为(3.34±0.24)分,护士职业价值总均分为(3.36±0.45)分。护士伦理气氛认知各个维度对其职业价值各个维度有预测作用,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营造良好的医院伦理氛围,有助于提高护士对医院伦理气氛的认知水平,从而促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

  • 标签: 护士 伦理气氛 认知 职业价值观
  • 简介:目的研究改良ECT和传统ECT不同精神病患者治疗时的心理状况。方法用自制问卷对行改良ECT精神病患者每次术前、中、后进行调查,并与行传统ECT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行传统ECT的精神病患者:感到害怕48.6%,感到不安34.8%,感到平静16.6%,术时采取逃避91.2%,自觉接受治疗8.8%;家属感到不安92.5%;行改良ECT精神病患者术后:感到平静87.3%,感到害怕7.8%,感到不安4.9%,且害怕和不安都在初次治疗时产生;术时自觉96.1%,采取逃避3.9%;家属感到不安24.6%。结论行改良ECT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改良ECT认同感较强。

  • 标签: 心理状况 电抽搐治疗 精神病 一氯化琥珀酰胆碱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价值认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护士职业价值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设护士相关资料问卷对手术室14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价值认知水平中等偏上(3.28±0.56)。信任维度单项均分最高(3.59±0.71),行动主义维度单项均分最低(2.93±0.6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有无子女、居住方式、社会支持主观维度及护士自我认同是护士职业价值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应重点提高手术室护士行动主义维度的认知水平,改进护士评价机制,以及根据个体差异,在有无子女、居住方式、社会支持主观维度以及护士自我认同方面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从而有助于其个性化的发展。

  • 标签: 手术室 护士职业价值观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活性、抗凝活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40例急性缺血性早中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静脉血,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抗凝血酶川活性(AntithrombinⅢ:α,AT—Ⅲ:α),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对比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缺血性卒中后急性期Fib(4.3±1.6g/L)高于对照组(2.9±1.4g/L),有统计学差异(P〈0.01),全血和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O.05),AT-Ⅲ:α在急性期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Fib升高,血液黏度增加,凝血活性增强及抗凝血活性降低。

  • 标签: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Ⅲ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neuronalceroidlipofuscinosis,NCL)为一组儿童最常见的遗传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已经发现10种不同的亚型,其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内可溶性或膜性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病理学特点为神经细胞内出现具有自发荧光特性的黄色脂褐素沉积,伴随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和视网膜细胞脱失;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有颗粒型、曲线体状、

  • 标签: 质脂褐素沉积 神经元 诊断策略 表现规律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遗传学
  • 简介:失眠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多种中医疗法,包括中药、针灸、穴位按摩及耳穴疗法等,已长时用于治疗失眠。在过去十年,已有许多随机对照试验检验这些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亦有一些荟萃分析系统评价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回顾近期有关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相关文章。目前已经有超过10篇的系统评价总结中医治疗失眠的疗效。最常用的治疗失眠的方剂是归脾汤、血府逐瘀汤和丹栀逍遥散。最常用的单味中药有酸枣仁、夜交藤和茯苓。失眠最常用穴位有神门、印堂、三阴交、百会、安眠和四神聪。总而言之,虽然有研究指中药、针灸、穴位推拿和耳穴疗法比安慰剂对照、苯二氮?类药物或其他疗法更有效治疗失眠,但综观这些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因此这些看似正面的结果需要小心解读。大部份的随机对照试验被评为低质量原因为:①未清楚报告随机方法;②未使用盲法(不论是对病者或对评估者);③未清楚报告退出人数及原因。这些问题均可导致偏倚结果。将来的随机对照试验需更严谨的设计,如采用精确的诊断标准、安慰剂对照、双盲设计,用客观的量表评估睡眠,标准化的不良反应报告记录以及客观评价中医治疗失眠的优势和风险。

  • 标签: 针灸 针刺 穴位 推拿 耳穴 失眠
  • 简介:目的调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及卒中发生风险的认识情况。方法于2011年1月至12月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渝中区抽取1000户住户,每户确定一位女性居民,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调查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既往卒中病史)及自身卒中风险的认识情况。结果共682例调查对象完成了问卷调查。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53.8%~88.0%;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仅为17.2%,文化程度、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既往卒中病史与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独立相关(P〈0.05);自身存在的卒中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认识到存在卒中风险的比例越高(P〈0.05)。结论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偏低,尤其是存在卒中危险因素的女性,其卒中风险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卒中 女性 卒中危险因素 卒中风险
  • 简介:目的分析颅内迷走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与传统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的影响,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和外科治疗的有效性。方法1、临床研究:选择36例高血压脑出血清除脑内血肿后行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2、回顾性研究:对281例高血压脑出血后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用传统的内科和外科方法治疗后的血压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1、临床研究: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36例中除7例(19%)死亡外,在29例存活的患者中10例(34%)血压正常,12例(41%)血压接近正常,7例(24%)与手术前无明显变化。2、回顾性研究:在出血后采用传统的内、外科方法治疗的281例患者中,85%的血压无明显变化,而后期血压基本正常者(15%)均为出血前无明确高血压病史者。结论左侧颅内迷走神经血管减压确能降低顽固性高血压.其有效率>75%。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患者中有15%血压能够自然恢复到基本正常的水平。但是在出血前有明确高血压的患者无一例血压能够自然恢复正常。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传统方法治疗 迷走神经血管减压 降压的有效性 比较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转氨酶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240例患者(120例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120例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进行入院及用药一个月后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检查封比,并进行统计学检验,比较使用药物前后及两类药物之间肝脏转氨酶有无统计学改变。结果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个月后ALT为(52.49±36.87),t=2.218≥1.96;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1个月后ALT为(69.73±49.62),t=3.358≥2.58。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个月后AST为(27.69±18.31),t=1.657≤1.96;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1个月后AST为(35.56±18.73),t=3.746≥2.58。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均对肝脏代谢产生影响,ALT尤为明显,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明显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

  • 标签: 传统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ALT 转氨酶 肝脏 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