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半月节后甘油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未达到疼痛完全缓解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7年至2002年收治的516例三叉神经痛经半月节后甘油阻滞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0例第一次治疗后未能达到疼痛完全缓解.结果91例经再次半月节后甘油阻滞术治疗后完全缓解,39例第三次阻滞后完全缓解,无效10例.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卵圆孔穿刺失误,迷走神经反应,无扳机点和普鲁卡因测试不能达到完全不痛.结论强调经皮穿刺卵圆孔的技术掌握和适应症的选择,治疗过程中应做到普鲁卡因测试后完全不痛,我们认为半月节后甘油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微创,可作为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 失败 原因
  • 简介:目的:目前较为流行的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的手术中,选择低阈值的神经亚束进行切断是手术的关键。但手术中发现神经亚束阈值变化很大、为更好理解这一方法的理论根据和解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我们用狗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去大脑、慢性脊髓化的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selecr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前后神经兴奋性和肢体肌肉反应级别变化的研究。方法:将动物分成三组,分别进行SPR手术,进行脊神经亚束阈值的测定,并对阈值的两倍刺激效应和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在去大脑操作中短时间内阈值有大范围波动,部分脊神经切断后其阈值变化于5~10min内可达其基值的10倍左右。30s内用阈值量恒定的电流刺激后,同侧下肢肌肉反应级别差异较大。另外,两倍阈值量刺激常使肌肉病理级别反应增加,这在对照组也有表现。邻近神经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使对照组刺激阈电流变小,而肌肉反应级别并未变化。结论: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广泛应用的SPR手术神经阈电流的不稳定因素来自脊髓本身,临床应用的阈值往往超过实际阈值,两倍阈电流刺激使病理反应级别增加。因此SPR手术判断神经阈值的电生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儿童 脑瘫 反射差异性
  • 简介:起源于颈椎的、以头晕为主诉的综合征统称为性眩晕。它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

  • 标签: 颈性眩晕 医师 神经 颈椎病 综合征
  • 简介:目的总结颈椎管神经源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近12年来我科收治的51例颈椎管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情况,其中部分病例采用显微外科治疗。结果51例肿瘤全切除,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改善。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以全切除肿瘤,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手术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神经和脊髓,以及脊柱的稳定性。

  • 标签: 颈椎 神经源性肿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腰骶部脊神经的穿刺径路.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腰骶部脊神经进行解剖学研究;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对30例腰腿痛病人X-线及CT图片所示椎骨、硬膜囊与神经进行测量并分析,寻找一条安全穿刺脊神经的路径.结果尸体标本示脊神经前、后分别位于马尾前、后部,后较前粗大,出硬脊膜后下行一段距离再出椎间孔,L3,4、L4,5、L5S1椎间隙的硬膜囊直径小于相应节段椎板间隙间距,且越低位者差距越大.病人测得的数据与标本相似,临床上从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进针均能抵达相应的脊神经.结论经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入路可抵达相应脊神经而不伤及硬膜囊.

  • 标签: 腰骶丛 脊神经根 神经解剖学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在膀胱肿瘤电切除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30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穿刺注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穿刺注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麻醉药用量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有1例出现大腿内收肌群收缩反应,优良率为14/15(93%);对照组有7例出现大腿内收肌群强收缩反应,优良率为8/1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局麻药用量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闭孔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 简介:目的采用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SSS)区硬脑膜,观察上交感神经节(SCG)摘除术前后在延髓和上段三叉神经脊束核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以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血管源性头痛(如偏头痛)涉及的伤害觉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以雄性SD大鼠(体重为220-250g)为实验对象,行上交感神经节摘除术后再手术暴露其SSS,然后电刺激SSS区硬脑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延髓和上段三叉神经脊束核NOS表达的变化。结果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三又神经脊束核和上段脊髓的第Ⅰ、Ⅱ板层,双侧对称。假手术对照组、SCG摘除组每张切片的NOS阳性神经元数分别为150.2±10.3、223.0±11.6,SCG摘除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加(氏0.05)。结论交感神经系统参与了头部血管源性疼痛(如偏头痛)中伤害性感觉信息导致的疼痛的产生、传导及调节过程。

  • 标签: 交感神经 上矢状窦 一氧化氮 三叉神经脊束核 偏头痛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辅助治疗神经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神经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患者86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推拿+口服右佐匹克隆片2mg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及睡眠状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1.17±0.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0.79)分(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2.52±1.31)明显小于于对照组的(4.19±2.07)分(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P〈0.05)。结论:针灸辅助治疗神经型颈椎病伴重度睡眠障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感,改善睡眠情况,疗效显著。

  • 标签: 推拿 针灸 神经根型颈椎病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硬膜外麻醉后神经损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90例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时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病例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术中及术毕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10mL,观察组术中及术毕给予5mg地塞米松加10mL生理盐水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统计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睡眠质量。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血清TNF-α、IL-6及IL-1β浓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观察组的上升幅度较小,对照组的上升幅度较大,其中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的血清TNF-α、IL-6及IL-1β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与术前相比,术后72h2组PSQI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地塞米松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后神经损伤患者中,能够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改善神经损伤症状及睡眠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硬膜外麻醉 神经根损伤 血清炎性因子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小重量持续牵引缓解神经型颈椎病夜间疼痛导致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型颈椎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颈椎优值牵引,观察组患者实施小重量持续牵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结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发现,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各项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过程中加用小重量持续牵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还能降低其睡眠障碍评分,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重量持续牵引 神经根型颈椎病 夜间疼痛 睡眠障碍 效果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11例脑瘫病人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显露L2~S1脊神经。应用隔离电刺激仪来确定需切断的脊神经,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1例病人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痉挛解除,肌张力降低,步态改善,对感觉功能影响小。9例病人经2年以上随访疗效明显,2例病人失访。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疗效较好,其优点具有解除肢体痉挛.不影响运动和感觉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治疗 痉挛性脑性瘫痪 光学显微镜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神经节移植后对帕金森病症状的影响。方法:用恒河猴6只经颈内动脉注射MPTP诱发帕金森病,取自体上交感神经节移植后观察17个月,肌电图及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标本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用MPTP诱发帕金森病其表现与病人相似,移植神经节后动物症状呈好转-恶化-恢复正常的变化规律.17个月后脑内可见存活的神经节细胞。结论:用MPTP颈内动脉注射是制备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较好办法,自体上交感神经节移植后帕金森病症状改善并长期稳定,移植后17个月仍可见存活的神经节细胞。

  • 标签: 帕金森病 自体颈上交感神经节移植 动态观察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脑瘫患者实施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SPR)和神经根部分切断并逆行交叉吻合术(SPA)的疗效。方法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解放军第88医院全军骨科中心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手术治疗96例脑瘫患者,其中47例患者行双侧L3~S1SPR,49例患者行SPA。术后2周、1年测定患者下肢肌张力以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周行2种术式的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的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行2种术式的患者肌张力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施SPA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优于SP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SPA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好,短期内治疗效果不明显,而长期随访疗效显著。

  • 标签: 脑性瘫痪 脊髓损伤 脊神经根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研究经外动脉途径制作兔总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10只使用凝血酶直接注入总动脉,对照组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离外动脉,从外动脉取自体血,体外加入凝血酶制作兔自体血栓,经外动脉注入总动脉。两组分别在术后即刻测量血管内血栓长度,随后行动脉血管造影,观察血栓形态。结果10只新西兰大白兔直接在总动脉注入凝血酶模型成功率为40%,管腔内血栓量较少,主要围绕穿刺口周围,血栓平均长度为5±0.4mm;经外动脉途径直接注入血栓组成功率为100%,血栓量较大,充满整个管腔,血栓平均长度13±2.2mm。结论使用经外动脉注入新鲜血栓法,能够制作出较为稳定的兔总动脉急性血栓模型,模型成功率较高,为器械研发提供一种较为稳定的血栓模型。

  • 标签: 颈总动脉 血栓 数字减影造影 凝血酶
  • 简介:目的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面神经保护技巧。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14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36例(95.7%),次全切除6例(4.3%)。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32例(93.0%),面神经与肿瘤粘连紧密无法保留10例(7.0%)。本组无长期昏迷及死亡病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3例、后组颅神经受损7例、眼睑闭合不能90例,无脑脊液漏病例。所有病人术后均随访3个月到2年,无术后复发病例;按House—Brae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Ⅱ级78例(54.9%),Ⅲ~Ⅳ级53例(37.3%),Ⅴ~Ⅵ级11例(7.8%)。结论充分了解桥脑小脑角区显微解剖知识,特别是了解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监测及面神经的保留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保护。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保护 显微手术 电生理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内窥镜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分析9例听神经瘤手术中内窥镜的使用情况,了解其对内听道肿瘤的暴露,达到肿瘤的全切;面神经、听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以及与显微镜的配合.结果内窥镜的使用加强了对脑组织的保护,提高了面、听神经的保护率,有利于肿瘤的切除.结论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外科切除听神经瘤符合微创原则,提倡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应用内窥镜.

  • 标签: 神经内窥镜 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交界区(craniocervicaljunction,CCJ)系围绕枕骨大孔的枕骨、寰椎、枢椎及其周围韧带等组织共同构成的解剖功能复合体.这一骨性复合体使得颅颈部在维持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活动度;同时,这些骨、韧带结构包绕了延髓、延髓交界区以及上髓.故而,颅交界区的异常可引起神经、血管损害以及脑脊液的动力学改变.笔者拟就颅交界区的解剖及生物力学、颅交界区不稳定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综合报告如下.

  • 标签: 颅颈交界区 手术治疗 生物力学 螺钉内固定术 CT三维重建
  • 简介:1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和再生的认识现状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康复任务是十分繁重和重要的,由此带来的经济负担也十分沉重.多年来,人们对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与康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进展甚微,原因可能有:①神经元本身缺乏再生能力.②神经营养因子生成不足,包括靶源性营养因子的供给因轴突断裂而中断.③细胞外基质不适宜,损伤后产生了神经元生长的抑制因子.④损伤后局部胶质细胞形成坚硬的瘢痕,阻碍轴突的生长、穿过等.

  • 标签: 中枢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神经修复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外基质 髓鞘蛋白
  • 简介:目的比较神经髓鞘和脱脂神经髓鞘诱导多发性硬化(MS)T淋巴细胞系(TCL)对11种神经髓鞘成份的增殖反应.方法以2种人神经髓鞘在体外二次致敏,诱导MS-TCL和正常人TCL,用MBP、PLP及其合成多肽等抗原检测PTL的增殖反应.结果与非脱脂TCL相比,脱脂髓鞘使MS组的免疫反应性显著改变.尤其对PLP6种多肽反应性的改变有统计学差异,总平均阳性孔比较P<0.001(3.41±4.83vs5.49±5.31).结论髓鞘脱脂使MS组增殖反应显著增加,二组的差别更明显.提示在髓鞘脱脂方面MS和正常人反应的异质性,此点对理解MS的病理机制可能很重要.

  • 标签: 神经髓鞘 多发性硬化 脱脂神经髓鞘 蛋白脂蛋白 碱性髓鞘蛋白 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