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外来务工未婚男青年性知识和婚前性行为现状,为开展未婚男性生殖健康促进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深圳特区马家龙社区四个工厂的外来务工未婚男青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外来务工未婚男性青年性相关知识水平偏低,大部分问题正确回答率均低于80%;(2)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开放,已有性生活体验的占被调查者的71.5%,未婚同居现象达52.1%;(3)因婚前性生活造成性伴侣意外妊娠达64.2%,造成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采取避孕措施占46.56%和避孕失败占53.44%;(3)17.81%务工未婚男青年有过生殖道不适症状。结论:要加强对外来务工未婚男青年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并提供避孕药具以减少性伴意外妊娠的发生。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医疗机构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表,对在社区医疗机构初次办理围产保健卡的431例孕妇发放调查表,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1例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9.80%,对性病/艾滋病各种知识的知晓程度不一。本市户籍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非本市户籍孕妇(礸2=7.02,P<0.0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礸2=36.71,P<0.01)。结论:通过多渠道加强对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尤其是流动人口、低学历孕妇应作为宣教重点对象,以进一步提高其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疾病预防意识,降低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简介:目的:分析西安市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水平,为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方案和问卷,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通过面对面的调查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暗娼(FSM)、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流动人群、在校学生6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共计调查2200人,人群整体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是65.9%。在各类人群中,FSM的知晓率最高,达到86.8%,MSM的梅毒知晓率最低,只有42.8%;不同年龄组中,20~29岁年龄组的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最高,达到74.0%,60岁以上最低,为20.0%;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者知晓率最高,为69.3%,大专以上组的知晓率为67.5%,文盲组的知晓率最低,为52.0%;大部分人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是电视、宣传活动和网络。结论:西安市不同人群的梅毒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而且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之间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以提高人群梅毒知识知晓率,实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目标。
简介:目的:评估梅毒控制规划实施以来广州市普及大众梅毒防治知识的成效。方法:2012年用全国梅毒知晓率调查问卷对梅毒防治干预试点区之一荔湾区岭南街、非试点区之一白云区黄石街分别进行居民梅毒防治知识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2013年对全市(不管试点区与否)大众就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水平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并与2011年基线比较。对问卷中的8个问题准确应答6个定义为知晓。结果:共调查5824人(其中2012年专题调查523人),梅毒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3.9%,较2011年上升了26%。其中,纳入梅毒控制试点的干预社区,居民梅毒知识知晓率为80.9%,高于非试点区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OR=1.46,95%CI1.09-1.97)。8种人群间对梅毒防治知识8个知识点应答准确率均分别存在明显差异,FSWs总体知晓率高于其他人群。年龄及文化水平越低、获取梅毒防治知识的途径越少,则知晓率则越低。本市不同行政区县域受访者、年龄等均影响梅毒知识知晓水平。结论:我市大众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平台,结合外展干预可提高大众梅毒防治知识水平,以社区为平台的干预模式值得在梅毒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人工流产女青年的精神心理压力及对性知识的了解情况,为降低这一人群的人工流产发生率提供建议与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术的464例25岁以下女青年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0名女青年作为对照组.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比两组在焦虑抑郁心理、男女生殖系统知识、性病防护知识、性行为态度与避孕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女青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44.16±6.04)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5.48±8.39)分;对照组分别为(39.24±7.18)分和(40.67±9.04)分,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流组女青年与对照组在对生殖系统知识及性病防护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流组与对照组女青年性行为态度与避孕习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流产女青年普遍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心理,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性行为态度与避孕习惯差异是导致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因素给予生殖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这一人群的人工流产发生率.
简介: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atum,CA)又称性病疣(anogenitalwarts),是由人乳头病毒引起的,其发病率在中国仅次于淋病,居性传播疾病,第二位。在极少数病人可恶变诱发鳞癌对CA进一步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探讨这些超微结病变在本病发病机理上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更多还原
简介:目的:了解当代高校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及性态度、性行为现状,为制订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本市几间高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656人,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在6种性病中,平均能正确鉴别(2.86±1.65)种;性观念趋于开放化,性行为发生率较高(971/2656,占36.56%),但安全套使用率低,部分大学生还存在多性伴、从事或接受商业性服务、饮酒或服用精神毒品类药物后性行为等高危行为。结论:应在高校中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普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认识误区,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使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发生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控制性病艾滋病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与顺产对孕妇产后性功能、盆底结构功能、生活质量和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西安高新医院进行分娩的健康孕妇7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剖宫产组(n=350)与顺产组(n=400)。于产后6个月,采用盆底肌力评分、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女性性功能量表对比两组孕妇的盆底结构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性功能,并检测孕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以及卵泡刺激素等性功能相关激素的水平。结果两组孕妇产后6个月的盆底结构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产后6个月的孕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以及卵泡刺激素等性功能相关激素的水平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孕妇产后6个月的性唤起、性欲、阴道润滑程度、性生活满意度、性高潮以及性交疼痛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剖宫产与顺产孕妇产后6个月的盆底结构功能、性功能及性功能相关激素无明显差异,但顺产孕妇产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优于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