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1月在泉州解放军180医院急诊科急救的68例低血容量性休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按照抗休克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60ml,0.5h内静脉滴注完.检测部分常规、生化、凝血指标.结果经抗休克治疗后,两组部分常规、生化、凝血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在治疗0.5,1,2,6,12和24h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中,使用参麦注射液配合常规液体复苏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下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机会.
简介:目的:观察治疗早期(第1周)液体复苏中不同晶胶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1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早期补液晶胶比不同分为低晶胶比组(晶胶比<3∶1)103例,高晶胶比组(晶胶比>3∶1)89例,2组西医常规治疗无差异。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Ⅱ(APACHE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脑钠肽(BNP)、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pressure,IAP),治疗7d对比补液量、晶胶比,治疗结束统计血液净化(CBP)时间、机械通气(MV)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低晶胶比组APACHEⅡ、CRP、IL-6、BNP、IAP及住ICU时间、病死率等方面优于高晶胶比组,补液量小于高晶胶比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治疗早期补液增加胶体比例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指标,降低腹腔内压力,缩短住ICU时间,并最终提高救治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方案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4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平衡盐溶液。对比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30min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液体输入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30min心率、脉压差及尿量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为6.4%;对照组患者死亡8例,病死率17.8%。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进行液体复苏,可减少液体输入量,有效改善休克症状,降低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专案改善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跟观察组。给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专案改善干预。于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ESC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专案改善能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液体复苏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失血性休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PVI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达到复苏目标的时间、复苏液体正平衡量、平均动脉压(MAP)、6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肾功能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其他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液体正平衡量多于观察组、PT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到复苏目标时间、MAP、6h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及合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但ARF、DIC、ARDS、MODS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灵敏的监测、反映机体循环血容量状态,且液体复苏量小,有利于维护内环境的稳态,患者存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提高患者的监测、诊疗和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其死亡率排在心肌梗死和癌症之后,位居第三位的疾病。人们希望有一种方法能够将阻塞的血栓溶解掉,使血管再通,从根本上挽救缺血的脑组织。我科于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微导丝机械性碎栓联合液体冲击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出现明显的肢体偏瘫或失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39~71岁,中位年龄56岁。偏瘫8例,失语3例,患侧肢体肌力0~Ⅲ级。梗死症状出现3h内4例、3~6h7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全部病例行头部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急诊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显示异常高信号、灌注成像(PWI)为低灌注状态,PWI与DWI不匹配,PWI检查显示脑组织血流灌注明显减低区域的面积大于DWI上异常高信号区域的范围(PWI>DWI),有半暗带(ischemicpenumbra,IP)存在。PWI上的减低区基本等于DWI上的高信号区及发病时间大于6h的病例被排除。1.2造影技术使用Philips公司In...
简介:目的分析惠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泊的78例ARF患者,分析患者发病病因。将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根据常规内科治疗,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结果本组患者中,肾前性灿疆29例,占37.2%;肾性ARF37例,占47.4%;肾后性患者9例,占11.5%,另有3例患者发病原因不明。患者经治疗治愈为54例,好转12例,死亡11例。结论临床一般将ARF病因分为肾前性ARF、肾性ARF及肾后性ARF。如果患者发生ARF,应尽快明确病因,给予正确、及时韵治疗,以降低患者痛死率,改善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兔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建立多发伤致休克兔模型,通过不同液体进行限制性复苏,观察并比较各组别复苏液使用量、凝血功能、血乳酸、剩余碱变化,以及肺、肾脏病理损伤变化。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各组动物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3.0%组及7.5%组不同时间点血乳酸、碱剩余动态变化、凝血功能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及羟乙基淀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组、7.0%组在各个时段的补液量均小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组及7.5%组之间复苏各时间点血乳酸、碱剩余、凝血功能以及补液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高渗盐水液体复苏能显著改善兔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的状态,疗效显著,且补液量较低,对于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联合超声与cvp监测在心力衰竭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2023年01月-2023年12月为研究起止时间,选取此时段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遵从随机平行分组法均匀分组,39例/组。对比组:在体液管理时采用心电监护设备监测,观察组:在体液管理时采用心肺联合超声与cvp监测。对比分析不同监测管理下的生命体征状况、心功能指标、时间指标、管理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经过管理前,二组的生命体征状况对比未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管理后,观察组的生命体征状况好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优 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的时间指标短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的管理满意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体液管理时采用心肺联合超声与cvp监测,可以使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改善心功能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管理满意率,推荐参考应用。
简介:1例65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反应迟钝伴口齿不清入院。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脑梗死(急性期),给予肠溶阿司匹林(0.1g,1次/d)、依达拉奉(30mg,1次/d)及甲钴胺等药物治疗。因胸部、腹部CT增强扫描,连续2d各使用造影剂碘普罗胺100ml(含碘30g),第3天出现双下肢水肿,尿量400ml/24h,随后无尿,静脉给予呋塞米未见好转。复查血肌酐475μmol/L,尿素氮24.5mmol/L。诊断为急性肾衰竭,考虑与碘普罗胺有关。连续血液透析治疗5d后,患者尿量增加,血肌酐降至284μmol/L。17d后血肌酐231μmol/L,尿素氮14.4mmol/L。患者双下肢水肿明显好转,出院。
简介:1例25岁女性患者因湿疹、荨麻疹遵医嘱服用润燥止痒胶囊(4粒,3次/d),1个月余后出现乏力、皮肤及巩膜黄染,食欲差,尿液变黄。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2211U/L,天冬氨酸转氨酶3977U/L,总胆红素299.0μmol/L,直接胆红素157.2μmol/L。入院诊断:急性肝衰竭(药物性)。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入院第6天患者出现发热、呕吐和腹胀,腹腔积液检查示细胞总数2110×10^6/L,白细胞计数1200×10^6/L,中性粒细胞0.80,诊断为原发性腹膜炎,给予抗感染治疗。第7天患者烦躁不安,反应迟钝,血氨107μmol/L,诊断为肝性脑病,给予脱氨治疗;第9天患者呈昏睡状态,呼吸困难,行气管插管;第10天患者神志不清,压眶无反应,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第11天高热伴血压下降,血氨306μmol/L,诊断为肝性脑病(IV期),给予药物、灌肠和连续血液滤过等治疗;第12天患者终因腹腔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死亡。
简介:目的探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6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作为合并组,582例单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未合并组,对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及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合并组患者年龄,腹腔大出血、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57.94±8.86)岁、25.00%、80.88%、73.53%、23.53%、76.47%、(14.61±3.14)分、(16.31±3.84)d与未合并组(40.11±8.57)岁、1.72%、24.05%、17.01%、3.44%、12.89%、(9.76±2.57)分、(5.88±3.28)d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大出血、ARDS、ACS、MODS、APACHEⅡ评分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需给予早期引流治疗并加强重要脏器支持来降低死亡率。